书籍详情

南侗风土建筑谱系研究

南侗风土建筑谱系研究

作者:巨凯夫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564197971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明清两代,汉文化随着中央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借河流发展的商业及民间交往源源不断地深入南侗地区,对侗族聚落和建筑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多山的地貌和复杂的族群环境所塑造的南侗文化又使古老的建筑形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本书选择族群交往、观念与建筑形态互动、稻作文化区建筑形制比较等视角,对这一文化融合期内南侗聚落及建筑形态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并叠合建筑特征的共时性分布图和侗族方言地图,深化南侗风土建筑谱系的研究。本书可供建筑史专业师生、风土建筑研究者、传统民居建筑史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巨凯夫,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现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讲师。主要从事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史的研究,关注传统木构建筑形制与工艺、乡村保护与更新、地域风土谱系等领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风土建筑谱系的南部侗族营造技艺区系及传承机制研究”。
目录
绪论
0.1 研究对象及时空维度
0.1.1 壮侗语族族群与南侗聚落
0.1.2 研究的空间维度:南侗
O.1.3 研究的时间维度:明初至1960年代
O.1.4 风土建筑谱系
O.2 研究回顾
O.2.1 侗族民族学研究
0.2.2 侗族聚落及建筑研究
0.2.3 其他相关研究
0.3 拟解问题与意义
O.3.1 拟解问题
0.3.2 研究意义
O.4 研究方法及范式
0.4.1 民族志的叙事范式
0.4.2 社会学的行为范式
0.4.3 建筑类型学的原型范式
第1章 南侗聚落流变的民族志诠释
1.1 南侗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1.1.1 壮侗语民族及其先民的历史分布状态
1.1.2 明初卫所制度对侗族聚居区的空间划分
1.1.3 清代“开辟苗疆”与侗族聚居地的广泛汉化
1.1.4 族群滨江贸易与侗族领域分野
1.2 农耕生活与南侗聚落的恒常性特征
1.2.1 稻作农业原则
1.2.2 南侗聚落的选址布局特征
1.2.3 南侗聚落的肌理与空间尺度特征
1.3 族群交往与南侗聚落的梯度格局
1.3.1 大寨现象
1.3.2 汉族聚居模式在南侗的扩大化
1.3.3 族群空间竞夺与南侗聚落的梯度格局
1.4 南侗的社会结构与聚落空间
1.4.1 补腊制度与风土区域
1.4.2 南侗聚落空间的有形与无形特征
1.5 社会系统与南侗聚落的场所
1.5.1 社会系统与场所属性
1.5.2 南侗聚落的场所属性
第2章 仪式性建筑的原型与流变
2.1 意义变迁与鼓楼形态的演进
2.1.1 鼓楼的构成要素
2.1.2 鼓楼中的场景
2.1.3 鼓楼原型与意涵
2.1.4 鼓楼形式的流变
2.2 萨坛——一类非人居性建筑的建筑人类学考察
2.2.1 萨坛的类型与特征要素
2.2.2 露天萨坛的权力属性与形式表达
2.2.3 从萨崇拜仪式看露天萨坛的意涵
2.2.4 宇宙图案与露天萨坛
2.2.5 从向心到立面——萨坛形制的演变
2.2.6 三种萨坛类型的演化关系
第3章 楼居的类型与转化分析
3.1 粮仓类型学分析
3.1.1 粮仓形制的风土因应特征
3.1.2 粮仓的类型
3.2 楼居空间的标准型与变体
3.2.1 侗族住宅的空间构成要素
3.2.2 楼居空间的基本组合模式
3.2.3 基于基本空间模式的变体类型
3.3 楼居空间溯源
3.3.1 从“塘屋”到“堂屋”——楼居空间的一条演化路径
3.3.2 云南少数民族的“塘屋”空间特征
3.3.3 南侗边缘的楼居空间形态
3.3.4 南侗楼居空间原型推演
第4章 南侗营造的风土性
4.1 穿斗结构风土性的再认知
4.1.1 穿斗结构与侗族的营造思维
4.1.2 稻作文化区的建筑结构类型比较
4.1.3 南侗“斜梁一穿斗一分层式穿斗”的结构演化模型
4.2 风雨桥的风土特征——以岜团桥为例
4.2.1 岜团桥的空间设计
4.2.2 岜团桥的结构
4.2.3 风雨桥的构成要素与类型
4.3 南侗风土建筑的营建
4.3.1 住宅的营建程序与关键施工步骤
4.3.2 巨构建筑的主要施工环节
4.4 南侗营造的风土因应
第5章 南侗风土建筑谱系图解
5.1 鼓楼构成要素的分布与规律
5.1.1 鼓楼的构成要素分布
5.1.2 鼓楼的分布规律
5.2 风雨桥的分布
5.3 粮仓分布与南侗风土谱系的血缘特征
5.3.1 粮仓的区域性分布与款组织
5.3.2 粮仓分布的跨族群现象
5.4 南侗风土谱系与文化地图
结语南侗聚落与建筑的风土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