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追求美好的城市生活: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

追求美好的城市生活: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

作者:尚伟伟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ISBN:9787576022407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期盼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学校学习,解决他们的教育融入问题实为紧迫。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现状与特点、影响机制以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处于中等及偏下水平,且在性别、年级、出生地、转学次数等方面存在差异;制度与政策环境、社会支持、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及个体主观策略选择等因素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产生复杂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本书从建设包容发展的政策环境、搭建“信任—协商”的社会组织参与平台、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树立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实现美好城市生活的可能策略。
作者简介
  尚伟伟,2018年7月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系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完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目前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要从事教育政策、教师发展、学校德育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以及民间非政府组织项目等10余项;先后在《光明日报》《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知名报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转载;多篇政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人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参与多项省部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文件编制工作。
目录
导论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研究背景
节  期盼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
一、 公平优质教育供给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教育问题成为阻碍流动人口美好城市生活实现的主要瓶颈之一
三、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面临诸多体制障碍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章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教育融入
节  国际视野下的流动儿童教育融入
一、 关注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
二、 关注流动儿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研究进展
一、 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
二、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现状研究
三、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影响因素
四、 推进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建议
第三节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问题的研究述评
第四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 社会融合理论
二、 社会认同理论
三、 文化适应理论
四、 治理理论
第二章  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 理解与分析框架
节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流动儿童
二、 教育融入
第二节  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本书的技术路径
一、 研究的范围设定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三、 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分析框架
一、 教育融入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二、 客观环境与主观选择相结合的分析路径
第三章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测量模型构建与验证
节  教育融入的结构分类与测量
一、 教育融入的结构分类
二、 教育融入的测量模型
第二节  教育融入测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 测量模型数据收集
二、 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 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 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四章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现状的实证分析
节  研究程序
一、 研究工具
二、 数据收集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流动儿童各维度的教育融入状况
二、 流动儿童各维度教育融入的特征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客观环境要素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效应检验
节  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户籍制度需深化改革
二、 教育制度仍需健全
三、 教育政策有待完善
四、 救助政策亟待调整
第二节  社会支持因素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社会支持因素的相关研究与工具
二、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下教育融入的差异分析
三、 社会支持影响教育融入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四、 总结与讨论
第三节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与工具
二、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教育融入的路径分析
三、 不同教养方式影响教育融入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四、 教养方式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教育融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五、 总结与讨论
第四节  学校氛围因素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学校氛围因素的相关研究与工具
二、 学校氛围影响教育融入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三、 歧视知觉在学校氛围与教育融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四、 总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主观策略选择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影响效应检验
节  认同管理策略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认同管理策略的内涵与相关量表
二、 认同管理策略影响教育融入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文化适应策略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文化适应策略的内涵与相关量表
二、 文化适应策略影响教育融入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心理品质策略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心理品质策略的内涵与相关量表
二、 心理弹性影响教育融入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 心理弹性在歧视知觉与教育融入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推进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政策建议
节  建设包容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二、 创新流入地与流出地教育合作机制
三、 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建设
第二节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
一、 构建“信任—协商”的参与机制
二、 扩展开放、宽松的社会空间
三、 提升社会组织的资质与能力
第三节  推动学校教育多元融合
一、 树立多元融合的办学理念
二、 提供心理支持的校园氛围
三、 优化家校合作的体制机制
四、 培养流动儿童自主性
第四节  营造民主式的家庭环境
一、 树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 营造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
三、 树立以身作则的家长榜样
第八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节  主要结论
一、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四维度模型分析框架
二、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现状与特征
三、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状况是客观环境要素与主观策略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治理策略是实现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可能路径
第二节  研究局限
一、 被试样本的局限
二、 研究方法的挑战
三、 追踪研究的欠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 被试样本规模的扩大
二、 理论模型的持续验证
三、 多重中介模型与实验研究检验
四、 干预方案的行动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相关访谈提纲
附录二: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状况调查问卷(样题)
附录三: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
附录四: 《社会救助办法暂行条例》(第六章)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