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作者:铁人学院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ISBN:9787500877233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策划、铁人学院编写。采取“三条线并行”的创意,把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工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业战线和工业企业在落实党的领导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实践、工人阶级在推进中国工业化伟大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交织在一起,全景式展现中国工业化波澜壮阔的历程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伟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铁人学院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和大庆油田党委根据教育培训发展新需要和油田改革发展新形势,于2020年组建的院校。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工匠精神塑魂”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大庆油田独特的精神文化和工矿遗产资源优势,着眼“职前职后一体化、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内外部培训一体化”,努力打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引领阵地,服务百年油田和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建设的人才支撑阵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阵地,推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时代传承的先行示范阵地,构筑国企党建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智库研究阵地。
目录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业化探索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工业现状 003
一、民族工业发展极为缓慢 003
二、民族工业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006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工业化的探索 007
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007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工业化思想 008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工业的探索实践 010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中民族工业的大迁徙 012
一、工业内迁避免毁于战火 012
二、中国工人阶级对内迁作出了无私贡献 013
第四节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发展工业的实践 015
一、根据地兵器工业迅速发展 015
二、提出建设“工业国”的方针 017
三、兵工厂独具特色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018
第五节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021
一、革命时期工运事业的奠基与成长 021
二、产业工人在革命时期的使命担当 027
三、大生产运动中的工人劳模 033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业发展
第一节 《共同纲领》和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工业的方针政策 039
一、《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039
二、工业建设的组织机构逐渐完善 040
三、打响“经济战”,保持物价稳定 042
四、没收官僚资本,奠定国民经济基础 043
五、开展“三反”运动,实行民主改革 045
六、开展“五反”运动,巩固工人阶级地位 048
七、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049
八、这一时期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 050
第二节 “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 053
一、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053
二、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054
三、“一五”计划的制定 055
四、“一五”计划建设的良好开局 057
五、“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 059
第三节 工业企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6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062
二、对公私合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063
三、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067
第四节 八大前后党对发展工业的探索 070
一、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揭了盖子” 070
二、《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党的八大召开 071
三、“鞍钢宪法”与“两参一改三结合” 073
第五节 国民经济建设进入调整阶段 075
一、“工业七十条”使企业出现新气象 075
二、七千人大会统一全党思想认识 076
三、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来管理工业 077
四、工业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078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业发展 081
一、“好人好马”上“三线” 081
二、“四五”计划的制定 082
三、进入全面整顿阶段 083
四、工业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085
五、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 087
六、“工业三十条”提出企业整顿具体标准 088
七、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 089
第七节 工人阶级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089
一、工运事业的蓬勃开展 090
二、工人阶级为新中国工业化而奋斗 093
三、新中国的工人阶级先进典范 094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中国工业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工业发展战略政策的转变 102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 102
二、科学的春天:科技政策的调整 108
三、利用外资方针的形成和对外开放的初步实践 110
四、“四化”目标的形成和“小康社会”的提出 112
五、“六五”计划对工业发展提出要求 114
六、“两个大局”设想的提出 116
七、党的十三大理论突破和战略部署 118
第二节 工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20
一、加强和改善企业中党的领导 120
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完善 124
三、工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精简与调整 125
四、对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126
五、工业企业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 128
六、实行股份制试点尝试“两权”分离 131
七、组建企业集团试点,促进经济联合和竞争 135
八、加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 137
九、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 1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发展计划的调整 145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145
二、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7
三、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150
四、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兴起 154
五、实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58
六、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1
七、党的十五大的理论创新和对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 164
八、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167
九、加快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三年见成效 172
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178
十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81
十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84
十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走向世界舞台 186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189
一、工业发展中的调整与优化结构 189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 194
三、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196
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 198
五、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199
第五节 稳步推进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201
一、加快国有工业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1
二、持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03
三、对国有垄断企业、事业单位和存续企业的改革 205
四、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207
五、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向更高层次迈进 209
第六节 我国工业加快与全球发展的融合步伐 210
一、上海宝山钢铁厂建成 210
二、济南第一机床厂在机床行业首开对外合作先河 210
三、组建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 211
四、建立合资企业——上海贝尔电话设备有限公司 211
五、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成立 212
六、我国汽车工业最大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成立 212
七、高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 213
八、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对撞成功 214
九、电子工业实现第一次腾飞 214
十、“银河 I”巨型计算机的诞生 214
十一、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215
十二、秦山核电站 215
十三、“863”计划——绘制高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216
十四、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18
十五、南水北调工程 219
十六、西煤东运 219
十七、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首次发射成功 220
十八、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 221
十九、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 221
二十、西气东输 222
二十一、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222
二十二、实现跨大区电网互联 223
二十三、超级计算机诞生 223
二十四、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步入国际一线阵营 223
二十五、世界制造产能产量第一 224
二十六、“中国工业大奖”引领了工业发展方向 224
二十七、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 226
二十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26
二十九、工业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227
第七节 工人阶级为建设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228
一、工运事业的复兴与发展 228
二、工人阶级的开拓与奋进 232
三、改革开放初期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 234
四、工运事业开创新局面 235
五、工人阶级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贡献力量 242
六、新时期的工人阶级和劳模精神 246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工业发展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工业发展的思想 251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期 252
二、坚持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倾听和回应人民呼声 252
三、坚持科技创新,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53
四、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55
五、坚持创新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一体发展 256
六、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制造业水平,防止经济“脱实向虚” 257
七、坚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258
八、坚持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 260
九、坚持发展扶贫产业,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261
第二节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工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 262
一、党的十八大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62
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266
三、“三期叠加”下的工业发展转型 267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和工业调整改革 268
第三节 制定工业高端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269
一、“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工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69
二、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271
三、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 272
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 274
五、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75
六、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 276
第四节 党的十九大的战略谋划 277
一、新的发展理念与迎接新工业革命 277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工业化建设方向 279
三、扭转“脱实向虚”和防范金融风险 282
四、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工业产业升级 284
五、混合所有制工业企业蓬勃发展 286
第五节 “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格局下的工业“走出去” 287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287
二、鼓励中国工业企业“走出去” 289
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292
第六节 “十四五”规划 :新时代的工业化政策 294
一、新时代工业化进程面临的难点和挑战 294
二、“新基建”的提出 295
三、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96
四、“十四五”勾画 2035 远景目标 296
第七节 中国工人阶级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建功新时代 299
一、工运事业进入新时代 300
二、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302
三、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304
四、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性贡献和风采 307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道路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意义初探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贯穿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313
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316
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科学高效有序推进 317
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我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318
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我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提供了精神文化
支撑 319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见证了中国道路及其规律的探索 321
一、坚持立足国情,推进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实践 322
二、坚持改革开放,完善工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324
三、坚持科技创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325
四、坚持发展为民,推动社会建设与工业化协调同步 327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创造 32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汇入争取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洪流之中 329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从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转变成国家的
领导阶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和实践之中 331
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发扬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识大体、顾大局,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333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继承传统、接续奋斗,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
有力量”的嘹亮战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335
第四节 中国工业化丰富了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 337
一、人民兵工精神 337
二、“鞍钢宪法” 338
三、“两弹一星”精神 338
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339
五、“三线”精神 340
六、改革开放精神 340
七、载人航天精神 341
八、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342
九、青藏铁路精神 342
十、“三牛”精神 343
十一、科学家精神 343
十二、企业家精神 344
十三、探月精神 345
十四、新时代北斗精神 345
| 参考文献 347
| 后记 351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