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现实、愿景及路径
作者:陈强,王浩,李昕,沈天添,桑铭晨 ...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208174160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21年上海市优秀智库报告,由同济大学陈强教授课题组完成。该书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论述出发,剖析自主创新的内涵要义,将浦东发展融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可行方案,争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作者简介
陈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博导,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工作集中在科技创新治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态系统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等课题研究。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高教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美国AOM最佳论文奖。出版《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之变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等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目录
引言 / 1
第一章.绪论 / 1
第一节.研究背景 / 4
第二节.研究问题、内容与思路 / 12
第三节.研究方法 / 14
第二章.自主创新的内涵剖析 / 17
第一节.自主创新的概念综述 / 17
第二节.自主创新之路的核心内涵 / 20
第三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点 / 23
第四节.自主创新发展的浦东使命 / 25
第三章.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阶段性特征 / 33
第一节.冰川冻土:基础研究如何催生原创性成果 / 37
第二节.死亡之谷:高价值发明专利如何转化,激发创新型企业涌现 / 46
第三节.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创新网络如何发展成为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 58
第四章.在哪里:浦东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 / 64
第一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64
第二节.科技创新要素配置、流动及开发利用新趋势 / 69
第三节.创新主体培育情况 / 76 第四节.创新资源集聚情况 /80
第五节.创新环境优化情况 / 82
第六节.创新载体、平台及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情况 / 86
第七节.制度供给及治理情况 / 103
第五章.去哪儿:全球典型创新区域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借鉴 / 116
第一节.全球典型创新区域的基本特征 / 116
第二节.全球典型创新区域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132
第六章.怎么去: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举措 / 156
第一节.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机构建设,激发创新发展的源头活力 / 156
第二节.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知识共享,夯实基础学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158
第三节.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 160
第四节.谋划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着眼于形成战略制衡能力 / 162
第五节.激发企业创新意愿,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163
第六节.重视全生命周期扶持,提升产业链整体控制力 / 164
第七节.着力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 166
第八节.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注入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 / 168
第九节.把握新城建设契机,促进科技创新供需互动 / 170
第十节.加快推进“引领区”建设,争做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 172
结束语 / 175
后记 / 177
第一章.绪论 / 1
第一节.研究背景 / 4
第二节.研究问题、内容与思路 / 12
第三节.研究方法 / 14
第二章.自主创新的内涵剖析 / 17
第一节.自主创新的概念综述 / 17
第二节.自主创新之路的核心内涵 / 20
第三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点 / 23
第四节.自主创新发展的浦东使命 / 25
第三章.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阶段性特征 / 33
第一节.冰川冻土:基础研究如何催生原创性成果 / 37
第二节.死亡之谷:高价值发明专利如何转化,激发创新型企业涌现 / 46
第三节.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创新网络如何发展成为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 58
第四章.在哪里:浦东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 / 64
第一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64
第二节.科技创新要素配置、流动及开发利用新趋势 / 69
第三节.创新主体培育情况 / 76 第四节.创新资源集聚情况 /80
第五节.创新环境优化情况 / 82
第六节.创新载体、平台及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情况 / 86
第七节.制度供给及治理情况 / 103
第五章.去哪儿:全球典型创新区域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借鉴 / 116
第一节.全球典型创新区域的基本特征 / 116
第二节.全球典型创新区域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132
第六章.怎么去: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举措 / 156
第一节.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机构建设,激发创新发展的源头活力 / 156
第二节.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知识共享,夯实基础学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158
第三节.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 160
第四节.谋划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着眼于形成战略制衡能力 / 162
第五节.激发企业创新意愿,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163
第六节.重视全生命周期扶持,提升产业链整体控制力 / 164
第七节.着力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 166
第八节.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注入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 / 168
第九节.把握新城建设契机,促进科技创新供需互动 / 170
第十节.加快推进“引领区”建设,争做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 172
结束语 / 175
后记 / 17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