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作者:郑有贵 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515411279
定价:¥4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之一,研究对象为国史学科体系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大背景出发,分八个时间段,讲述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70多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把握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中经济史研究的重点,科学客观地再现和解读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奇迹的历史。
作者简介
郑有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六、七届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国家法律、政策等草拟和专家咨询。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七卷首席研究员。独著、主编《中国跨越发展历程和政策选择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等著作21部。所著《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主编的《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目录
导 论……………………………………………………………………………………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主线与主题 ………………………………2
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意义和方法 …………………………4
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工业化的启动(1949—1957)………6
节 新中国的经济起点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6
一、新中国的经济起点 ……………………………………………………6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7
三、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2
第二节 国家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4
一、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 ……………………………………………14
二、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实现 ………………………………………………15
三、公私合营的全面推进 …………………………………………………17
四、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3
一、以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形成 …………………………23
二、生产要素价格的集中管理 ……………………………………………25
三、国营企业行政性管理方式的形成 ……………………………………26
四、计划的编制与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 …………………………………28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 ……………………………………29
一、“一五”计划的启动与实施 …………………………………………30
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32
三、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3
思考题 ……………………………………………………………………………36
第二章 经济建设的“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 37
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与“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37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 ………………………………………… 37
二、“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39
三、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 41
四、经济管理权的下放 …………………………………………………… 44
第二节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 46
一、“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 46
二、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 ………………………………………… 48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 50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 51
一、“八字方针”的初步实施及农村政策的调整 ……………………… 52
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53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组织制度新探索 …………………………………… 56
四、“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 …………………………………… 60
第四节 经济建设的进展和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 61
一、经济建设的进展 ……………………………………………………… 62
二、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 64
思考题 …………………………………………………………………………… 67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的波动发展(1966—1976)… ………… 68
节 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力的确定与经济发展计划的制订 …………… 68
一、试图把“文化大革命”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 68
二、在战备中安排生产布局和制定两个五年发展计划 ………………… 70
三、“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申与“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的形成 … 72
第二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动 ………………………………………………… 73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对经济体制的冲击 …………………………… 73
二、经济管理权的再次下放 ……………………………………………… 75
三、两次整顿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 79
第三节 经济建设的开展与成套设备的引进 ………………………………… 81
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 82
二、国防科技事业的新突破 ……………………………………………… 87
三、“四三方案”的实施与对外经济交往的拓展 ……………………… 88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波动与调整 ……………………………………………… 90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 ……………… 90
二、1969 年至1973 年经济建设的“冒进”与调整 …………………… 92
三、“批林批孔”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与1975 年整顿……………… 93
四、1976 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国民经济再遭挫折 ……… 95
思考题 …………………………………………………………………………… 97
第四章 在徘徊中前进与改革开放的起航(1976—1984)……………………… 98
节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98
一、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政策的恢复调整 …………………………… 98
二、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 100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探 …………………………… 103
第二节 追求国民经济的过快增长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 104
一、超越国力的高指标和大规模引进计划 …………………………… 105
二、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106
三、“六五”计划的制定与小康目标的提出 ………………………… 109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初步展开 ……………………………………………… 111
一、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 ……………………………………………… 111
二、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对外开放的开拓 ……………………………… 115
三、开始城市改革试点 ………………………………………………… 119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与城乡关系的变化 ………………………………… 122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122
二、乡村治理结构的重新构建与城乡关系的初步调整 ……………… 124
思考题 ………………………………………………………………………… 127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1984—1991)… … 128
节 “三步走”战略的形成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 ……… 128
一、“三步走”战略的确立与“七五”计划的制定 ………………… 128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 ………………………………………… 13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思想 ………………… 132
第二节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33
一、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 …………………… 134
二、全民所有制和多种成分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 137
三、扩大对外开放地域和对外贸易行业范围 ………………………… 140
四、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价格双轨制问题的显现 ……………………… 14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与改革的深化 ……………………………… 144
一、推进“价格闯关”改革 …………………………………………… 144
二、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 ………………………………………… 146
三、在治理整顿中推进改革的深化 …………………………………… 149
第四节 五年计划的完成与经济增长新因素 ……………………………… 150
一、“七五”计划的完成 ……………………………………………… 150
二、经济增长的新因素 ………………………………………………… 151
三、初步进入国际分工格局 …………………………………………… 152
四、“八五”计划的开局 ……………………………………………… 154
思考题 ………………………………………………………………………… 155
第六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扩大开放(1992—2002)…………… 156
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56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作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 ………… 156
二、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 158
三、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构建宏观调控体系 ……… 159
四、改革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61
五、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确立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63
第二节 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166
一、确立基本经济制度与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论断 ………… 166
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 …………………… 167
三、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169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 171
第三节 抓住经济发展机遇与“软着陆” ………………………………… 172
一、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 ………………………… 173
二、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 ……………………………… 174
第四节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176
一、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 177
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178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加快民族地区建设 ……………………… 181
四、完善宏观调控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182
思考题 ………………………………………………………………………… 185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2—2012)…………… 186
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和实施 ………………………………… 186
一、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战略 ……………………………………… 186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布局、发展目标与完成情况 ……………… 189
三、“十二五”时期主题主线、经济布局与发展目标 ……………… 191
第二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3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 194
二、健全市场体系 ……………………………………………………… 195
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 197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 198
第三节 推进统筹协调发展 ………………………………………………… 201
一、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201
二、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 203
三、“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 …………………………………… 206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 207
第四节 转型发展实现新跨越 ……………………………………………… 210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 210
二、工业经济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 …………………………………… 211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新飞跃 ………………………………… 212
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 212
思考题 ………………………………………………………………………… 213
第八章 新时代的经济改革发展(2012—2020)… …………………………… 214
节 开启经济强起来的征程 …………………………………………… 214
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 214
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215
三、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 216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 217
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219
第二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220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220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 222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223
第三节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推进 ……………………………………… 225
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 …………………………… 225
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 …………………………………………… 227
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 ………………………………………… 228
第四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 231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 231
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迅速成长 ………………………… 232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 ……………………………………… 233
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 235
第五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237
一、提出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237
二、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238
三、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239
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240
五、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 241
第六节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243
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 243
二、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 244
三、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 246
四、“十三五”规划的完成和“十四五”规划的制定 ……………… 246
思考题 ………………………………………………………………………… 247
阅读文献 …………………………………………………………………………… 249
后 记………………………………………………………………………………… 25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主线与主题 ………………………………2
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意义和方法 …………………………4
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工业化的启动(1949—1957)………6
节 新中国的经济起点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6
一、新中国的经济起点 ……………………………………………………6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7
三、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2
第二节 国家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4
一、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 ……………………………………………14
二、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实现 ………………………………………………15
三、公私合营的全面推进 …………………………………………………17
四、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3
一、以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形成 …………………………23
二、生产要素价格的集中管理 ……………………………………………25
三、国营企业行政性管理方式的形成 ……………………………………26
四、计划的编制与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 …………………………………28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 ……………………………………29
一、“一五”计划的启动与实施 …………………………………………30
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32
三、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3
思考题 ……………………………………………………………………………36
第二章 经济建设的“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 37
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与“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37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 ………………………………………… 37
二、“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39
三、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 41
四、经济管理权的下放 …………………………………………………… 44
第二节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 46
一、“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 46
二、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 ………………………………………… 48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 50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 51
一、“八字方针”的初步实施及农村政策的调整 ……………………… 52
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53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组织制度新探索 …………………………………… 56
四、“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 …………………………………… 60
第四节 经济建设的进展和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 61
一、经济建设的进展 ……………………………………………………… 62
二、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 64
思考题 …………………………………………………………………………… 67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的波动发展(1966—1976)… ………… 68
节 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力的确定与经济发展计划的制订 …………… 68
一、试图把“文化大革命”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 68
二、在战备中安排生产布局和制定两个五年发展计划 ………………… 70
三、“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申与“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的形成 … 72
第二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动 ………………………………………………… 73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对经济体制的冲击 …………………………… 73
二、经济管理权的再次下放 ……………………………………………… 75
三、两次整顿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 79
第三节 经济建设的开展与成套设备的引进 ………………………………… 81
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 82
二、国防科技事业的新突破 ……………………………………………… 87
三、“四三方案”的实施与对外经济交往的拓展 ……………………… 88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波动与调整 ……………………………………………… 90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 ……………… 90
二、1969 年至1973 年经济建设的“冒进”与调整 …………………… 92
三、“批林批孔”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与1975 年整顿……………… 93
四、1976 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国民经济再遭挫折 ……… 95
思考题 …………………………………………………………………………… 97
第四章 在徘徊中前进与改革开放的起航(1976—1984)……………………… 98
节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98
一、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政策的恢复调整 …………………………… 98
二、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 100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探 …………………………… 103
第二节 追求国民经济的过快增长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 104
一、超越国力的高指标和大规模引进计划 …………………………… 105
二、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106
三、“六五”计划的制定与小康目标的提出 ………………………… 109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初步展开 ……………………………………………… 111
一、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 ……………………………………………… 111
二、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对外开放的开拓 ……………………………… 115
三、开始城市改革试点 ………………………………………………… 119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与城乡关系的变化 ………………………………… 122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122
二、乡村治理结构的重新构建与城乡关系的初步调整 ……………… 124
思考题 ………………………………………………………………………… 127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1984—1991)… … 128
节 “三步走”战略的形成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 ……… 128
一、“三步走”战略的确立与“七五”计划的制定 ………………… 128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 ………………………………………… 13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思想 ………………… 132
第二节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33
一、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 …………………… 134
二、全民所有制和多种成分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 137
三、扩大对外开放地域和对外贸易行业范围 ………………………… 140
四、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价格双轨制问题的显现 ……………………… 14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与改革的深化 ……………………………… 144
一、推进“价格闯关”改革 …………………………………………… 144
二、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 ………………………………………… 146
三、在治理整顿中推进改革的深化 …………………………………… 149
第四节 五年计划的完成与经济增长新因素 ……………………………… 150
一、“七五”计划的完成 ……………………………………………… 150
二、经济增长的新因素 ………………………………………………… 151
三、初步进入国际分工格局 …………………………………………… 152
四、“八五”计划的开局 ……………………………………………… 154
思考题 ………………………………………………………………………… 155
第六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扩大开放(1992—2002)…………… 156
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56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作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 ………… 156
二、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 158
三、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构建宏观调控体系 ……… 159
四、改革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61
五、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确立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63
第二节 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166
一、确立基本经济制度与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论断 ………… 166
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 …………………… 167
三、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169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 171
第三节 抓住经济发展机遇与“软着陆” ………………………………… 172
一、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 ………………………… 173
二、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 ……………………………… 174
第四节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176
一、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 177
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178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加快民族地区建设 ……………………… 181
四、完善宏观调控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182
思考题 ………………………………………………………………………… 185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2—2012)…………… 186
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和实施 ………………………………… 186
一、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战略 ……………………………………… 186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布局、发展目标与完成情况 ……………… 189
三、“十二五”时期主题主线、经济布局与发展目标 ……………… 191
第二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3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 194
二、健全市场体系 ……………………………………………………… 195
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 197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 198
第三节 推进统筹协调发展 ………………………………………………… 201
一、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201
二、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 203
三、“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 …………………………………… 206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 207
第四节 转型发展实现新跨越 ……………………………………………… 210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 210
二、工业经济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 …………………………………… 211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新飞跃 ………………………………… 212
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 212
思考题 ………………………………………………………………………… 213
第八章 新时代的经济改革发展(2012—2020)… …………………………… 214
节 开启经济强起来的征程 …………………………………………… 214
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 214
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215
三、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 216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 217
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219
第二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220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220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 222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223
第三节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推进 ……………………………………… 225
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 …………………………… 225
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 …………………………………………… 227
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 ………………………………………… 228
第四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 231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 231
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迅速成长 ………………………… 232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 ……………………………………… 233
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 235
第五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237
一、提出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237
二、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238
三、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239
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240
五、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 241
第六节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243
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 243
二、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 244
三、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 246
四、“十三五”规划的完成和“十四五”规划的制定 ……………… 246
思考题 ………………………………………………………………………… 247
阅读文献 …………………………………………………………………………… 249
后 记………………………………………………………………………………… 25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