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古典书法四帖

古典书法四帖

作者:于钟华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21-09-01

ISBN:9787533344900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所谓真理也即实事本身,在书法就是书写本身,书写本身的显现和物化便是古典书法。依书法史,中国书法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2秦以前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文字的准备期,也即为书法的出现做文字载体的准备工作,不管是新近出土的二里头遗址刻画符号,还是甲骨文、金文、陶文,以及六国文字等,资料极其丰富,但综合起来看,都是在于从自然界取象取形从而形成文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这种对自然界事物的取象取形,产生一整套笔画复杂交错的文字,当然也包括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造字法则,则断不会有后来的书法艺术。从秦到晋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制度上极为重要的一条便是“书同文”。书同文,不仅仅是建立在秦系文字基础上的文字统一,而是以“书”这一动词统了“文”这一名词,换言之,人工书写在此时获得了觉醒。人工书写的介入,使秦以前文字所带有的自然秩序被人为的规整秩序所取代,具体说来,便是本来不平行(同类线)、不对称(交叉线)、不均匀(空间)、不方正(字形)的参差变化的文字一变而为平行、对称、均匀、方正的秦小篆,并且确立了中国文字的形式美法则。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斯、胡母敬等人为中国书法做了一个顶层设计,即希望书与文或日书写与语言表达能够同步,变抄写文字为书写文字,从而将意识从书写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语义文字的酝酿与表达,使人在书写中获得一种自由。于是,为实现这一顶层设计,经过数百年来不计其数的书写者有意无意的努力,最终于魏晋时期完成了这一任务,其标志性的成果便是笔法的出现,以及“书圣”王羲之的崛起。自晋以下至唐朝末期。这六七百年主要是笔法的授受期,在笔法的传承过程中,笔法所蕴含的可能性,通过一个个传法的书法家变成现实性。唐朝末期,由于上百年的持续战乱,一方面风流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1方面自然是笔法衰落失传。从此,书法一蹶不振。宋以来直至今天。笔法的失传,带来的结果不仅是表面上书写有无笔法的问题,而是书法是不是书法这一身份合法性的问题。笔法对于书法而言,就是电脑的芯片、汽车的发动机,是书之为书的内在依据。于是,从宋朝开始,书写者们的努力目标便是找寻失落的古法。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都在找寻、探索、还原,力求获得魏晋笔法的一招半式、一鳞半爪,有所得者便卓然于书法史,成为后晋唐时期的大家高手。在划分的这四个时期中,魏晋是笔法的涌现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书写获得笔法,书法得以成为书法。而后是笔法的传承授受,直至唐朝末期,笔法失传,书道中落。故我们将晋唐合为一体,称为中国书法的古典时期,而将这一时期笔法授受谱系内的书法家称为古典书法家,古典书法家的成熟期作品自然便是古典书法。需要说明的是,从研究的角度出发,魏晋固然是书法的本源之所在,但源头的汇聚、形成的过程亦是研究探索的重中之重,因此自秦而汉,即从有了顶层设计开始也自是要纳入古典书法的范畴内。所以,抛开文字的准备期,简略地勾勒书法史的发展线索便是:秦朝书法的滥觞,以李斯《峄山碑》为代表;汉代隶书对秦篆的进一步发展,以《曹全碑》为代表;魏晋笔法的形成,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晋至唐代,楷书的代表作为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作者简介
  于钟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书法硕士、哲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中宣部重点项目百集大型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艺术系列主讲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著有《书写之道》《问道王羲之》《书法档案》等。
目录
导读
峄山碑
曹全碑
九成宫醴泉铭
兰亭序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