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

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

作者:蒋海兵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ISBN:9787030689825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系统地探究高速交通基础设施驱动下的区域可达性空间分异规律,透过可达性视角系统地揭示高速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以及城市客运联系等方面的演变机制,阐明高速交通可达性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机理。《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分三个部分,第1~3章为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的理论部分,重点阐述区域交通可达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分析方法;第4~6章为实证部分,重点分析我国高速交通网络设施作用下的区域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空间效应、高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铁路客运联系的作用机制;第7章和第8章为总结部分,主要根据区域高速交通可达性规律研究,提出区域综合高速交通空间组织与空间优化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简介
暂缺《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4
1.2.1 研究思路 4
1.2.2 研究目的 4
1.2.3 研究内容 5
第2章 区域交通可达性理论和研究进展 6
2.1 区域交通可达性理论基础 6
2.1.1 可达性基本概念 6
2.1.2 可达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7
2.1.3 可达性理论和方法应用 8
2.1.4 可达性组成部分 8
2.1.5 可达性测度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0
2.2 国外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 11
2.2.1 区域交通可达性时空变化研究 11
2.2.2 交通可达性空间效应研究 14
2.3 国内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 16
2.3.1 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方法 17
2.3.2 区域交通可达性时空格局 18
2.3.3 可达性地域空间效应 18
2.3.4 高铁可达性研究 19
2.3.5 高速交通可达性影响下的城市空间联系 19
2.4 研究述评与展望 23
2.4.1 国外研究述评 23
2.4.2 国内研究述评 23
2.4.3 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23
第3章 区域高速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 25
3.1 栅格可达性分析法 25
3.1.1 技术方法概述 25
3.1.2 栅格分析方法步骤 26
3.1.3 成本加权栅格法具体操作 27
3.2 网络可达性分析法 30
3.2.1 网络分析法概述 30
3.2.2 交通网络*短路径分析过程 30
3.2.3 网络分析法应用 30
3.2.4 网络分析法具体步骤 31
3.3 矢量-栅格集成可达性分析法 33
3.4 时刻表法与网络分析法集成可达性分析法 33
3.4.1 技术方法概述 33
3.4.2 可达性测算的关键技术 35
3.5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可达性分析法 36
3.5.1 技术方法概述 36
3.5.2 技术方法特点 36
3.6 可达性测算评价指标 38
第4章 高速交通影响下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与演变 41
4.1 过江通道对乡镇可达性影响分析 41
4.1.1 研究区域与技术路线 41
4.1.2 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43
4.1.3 本节小结 45
4.2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分析 46
4.2.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47
4.2.2 方法实现与结果分析 48
4.2.3 本节小结 53
4.3 高铁与出行成本影响下的全国陆路可达性分析 54
4.3.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55
4.3.2 结果分析 58
4.3.3 本节小结 65
4.4 全国高铁可达性空间演变特征 66
4.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7
4.4.2 结果分析 70
4.4.3 本节小结 72
第5章 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空间效应 74
5.1 可达性视角下高速公路投资空间溢出效应 74
5.1.1 引言 74
5.1.2 研究区域与模型方法 75
5.1.3 结果分析 78
5.1.4 本节小结 83
5.2 高铁可达性与区域经济相关性 83
5.2.1 引言 83
5.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85
5.2.3 方法实现与结果分析 87
5.2.4 本节小结 96
5.3 高铁影响下旅游空间相互作用 97
5.3.1 引言 97
5.3.2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98
5.3.3 结果分析 100
5.3.4 本节小结 104
5.4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全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105
5.4.1 引言 105
5.4.2 腹地划分技术方法 105
5.4.3 结果分析 107
5.4.4 城市经济区划分 111
5.4.5 本节小结 113
5.5 可达性视角下高铁网络空间效率和供需关系 114
5.5.1 引言 114
5.5.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4
5.5.3 全国高铁网络空间效率分析 116
5.5.4 全国高铁网络供需关系分析 121
5.5.5 本节小结 124
5.6 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 125
5.6.1 引言 125
5.6.2 研究指标和数据来源 126
5.6.3 资源枯竭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128
5.6.4 可达性与经济转型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30
5.6.5 可达性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回归分析 130
5.6.6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格局的驱动因素分析 132
5.6.7 典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与可达性关联分析 133
5.6.8 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理 134
5.6.9 本节小结 135
5.7 可达性视角下高铁竞争与合作效应空间特征 136
5.7.1 引言 136
5.7.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37
5.7.3 高铁竞争效应空间特征分析 137
5.7.4 高铁合作效应空间特征分析 138
5.7.5 本节小结 139
第6章 高速交通可达性对城市铁路客运联系的作用机制 140
6.1 高铁可达性作用下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分析 140
6.1.1 引言 140
6.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6.1.3 城市高铁客运量空间格局分析 143
6.1.4 城市高铁客运空间联系强度分析 145
6.1.5 城市高铁客运量的时间距离衰减特征 147
6.1.6 城市高铁客运空间联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151
6.1.7 本节小结 152
6.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铁路客运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特征 153
6.2.1 引言 153
6.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54
6.2.3 铁路客运联系强度空间演变特征 156
6.2.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铁路客运联系网络演变特征 157
6.2.5 铁路客运联系网络凝聚子群演变分析 159
6.2.6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铁路客运联系网络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162
6.2.7 本节小结 163
6.3 国家中心城市对外交通空间联系强度 164
6.3.1 引言 164
6.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65
6.3.3 国家中心城市对外交通客运空间联系特征分析 166
6.3.4 本节小结 173
第7章 区域高速交通空间组织的建议与对策 175
7.1 区域交通空间组织优化调控的政策建议 175
7.2 区域高速交通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176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178
8.1 主要结论与核心观点 178
8.1.1 主要结论 178
8.1.2 核心观点 180
8.2 主要创新点 181
8.3 研究展望 181
参考文献 182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