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红山古国研究
作者:马海玉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573200457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对红山文化所处的古国时代进行系统研究,共分为八章。内容涉及红山文化以渔猎采集为重的经济模式、人口流动频繁的部落群体、社会化简约型的劳动分工、社会运行机制与源流,以及通过对坛庙冢群、造像、玉器、彩陶等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红山文化时期社会的信仰,分析红山文化宇宙观、世界观、祭祀观、宗法观、价值观、神灵观等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作者简介
马海玉,1974年生,赤峰学院副教授,主持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红山古国的理论框架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重点项目《兴隆洼文化在中华早期文明中的地位研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方式的创新研究》以及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项目多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参与编著考古报告《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学术专著《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等;在《北方文物》、《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和《红山文化研究》、等辑刊文集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章 山地丘陵为主的自然环境
节 地形气候
一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总特征
二 红山古国时期自然环境总特征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植物资源
二 动物资源
三 土壤资源
第三节 环境变迁
一 黄土台地发育
二 沙地面积进退
三 湖泊水位升降
第四节 红山古国时期自然环境的重建
一 山地丘陵
二 黄土台地
三 有水沙地
第二章 渔猎采集为重的复合经济
节 久远的渔猎业
一 发达的细石器
二 丰富的骨蚌器
第二节 发达的采集业
一 石质生产工具
二 陶质生活用具
第三节 原始的种植业
一 石耜反映的原始种植业
二 植物考古反映的原始种植业
第四节 经济模式的重构
第三章 人口流动频繁的部落群体
节 相对密集的遗址分布
一 遗址分布概述
二 关于遗址分布和人群特征的讨论
第二节 稀疏分散的聚落布局
一 聚落布局分析
二 关于聚落布局和人群特征的讨论
第三节 结构简单的房屋建筑
一 房址结构分析
二 关于房址结构和家庭结构的讨论
第四节 聚落布局的重构
一 东西向的文化交流
二 南北向的文化碰撞
第四章 社会化专业型的劳动分工
节 制陶业
一 陶窑区出现
二 陶器制作工艺
第二节 石器和骨角牙蚌器加工业
一 石器加工制作
二 骨角牙蚌器加工制作
第三节 建筑业
一 聚落建筑
二 祭祀建筑
第四节 编织业
一 头饰服饰编织
二 陶器纹饰编织
第五节 雕塑业
一 泥(陶)塑人像和动物像
二 石(玉)雕人像和动物像
第六节 制玉业
一 制玉流程的复杂性
二 玉器祭祀的专属性
第七节 劳动分工的理论重建
一 低等级的劳动分工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二 高等级的劳动分工是上层建筑的基石
第五章 敬天崇祖奉神的原始信仰
节 坛庙陵群与敬天崇祖
一 陵与祖
二 坛与天
三 庙与神
第二节 造像系统与崇祖敬宗
一 祖型奉祖
二 神像奉宗
第三节 玉器系统与敬天奉神
一 几何形玉器类型及功能
二 动物形玉器类型及功能
第四节 彩陶系统与敬天崇祖
一 有底彩陶器类型及功能分析
二 无底彩陶器类型及功能分析
第五节 红山古国原始信仰体系的重建
一 原始信仰体系的微观分析
二 原始信仰体系的理论建构
第六章 文明曙光来临的红山古国
节 神本社会
一 神本社会的基本特点
二 红山古国是神本社会
第二节 酋邦结构
一 酋邦社会的基本理论
二 红山古国是酋邦结构
第三节 古国阶段
一 古国阶段的基本理论
二 红山古国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五帝时代
一 从历史文献分析前五帝时代和五帝时代中华文化格局
二 从考古发现分析前五帝时代及五帝时代中华文化格局
三 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相互印证
第五节 文明曙光
一 关于文明的基本理论
二 红山古国与文明曙光
节 地形气候
一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总特征
二 红山古国时期自然环境总特征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植物资源
二 动物资源
三 土壤资源
第三节 环境变迁
一 黄土台地发育
二 沙地面积进退
三 湖泊水位升降
第四节 红山古国时期自然环境的重建
一 山地丘陵
二 黄土台地
三 有水沙地
第二章 渔猎采集为重的复合经济
节 久远的渔猎业
一 发达的细石器
二 丰富的骨蚌器
第二节 发达的采集业
一 石质生产工具
二 陶质生活用具
第三节 原始的种植业
一 石耜反映的原始种植业
二 植物考古反映的原始种植业
第四节 经济模式的重构
第三章 人口流动频繁的部落群体
节 相对密集的遗址分布
一 遗址分布概述
二 关于遗址分布和人群特征的讨论
第二节 稀疏分散的聚落布局
一 聚落布局分析
二 关于聚落布局和人群特征的讨论
第三节 结构简单的房屋建筑
一 房址结构分析
二 关于房址结构和家庭结构的讨论
第四节 聚落布局的重构
一 东西向的文化交流
二 南北向的文化碰撞
第四章 社会化专业型的劳动分工
节 制陶业
一 陶窑区出现
二 陶器制作工艺
第二节 石器和骨角牙蚌器加工业
一 石器加工制作
二 骨角牙蚌器加工制作
第三节 建筑业
一 聚落建筑
二 祭祀建筑
第四节 编织业
一 头饰服饰编织
二 陶器纹饰编织
第五节 雕塑业
一 泥(陶)塑人像和动物像
二 石(玉)雕人像和动物像
第六节 制玉业
一 制玉流程的复杂性
二 玉器祭祀的专属性
第七节 劳动分工的理论重建
一 低等级的劳动分工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二 高等级的劳动分工是上层建筑的基石
第五章 敬天崇祖奉神的原始信仰
节 坛庙陵群与敬天崇祖
一 陵与祖
二 坛与天
三 庙与神
第二节 造像系统与崇祖敬宗
一 祖型奉祖
二 神像奉宗
第三节 玉器系统与敬天奉神
一 几何形玉器类型及功能
二 动物形玉器类型及功能
第四节 彩陶系统与敬天崇祖
一 有底彩陶器类型及功能分析
二 无底彩陶器类型及功能分析
第五节 红山古国原始信仰体系的重建
一 原始信仰体系的微观分析
二 原始信仰体系的理论建构
第六章 文明曙光来临的红山古国
节 神本社会
一 神本社会的基本特点
二 红山古国是神本社会
第二节 酋邦结构
一 酋邦社会的基本理论
二 红山古国是酋邦结构
第三节 古国阶段
一 古国阶段的基本理论
二 红山古国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五帝时代
一 从历史文献分析前五帝时代和五帝时代中华文化格局
二 从考古发现分析前五帝时代及五帝时代中华文化格局
三 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相互印证
第五节 文明曙光
一 关于文明的基本理论
二 红山古国与文明曙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