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星火沪西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01
ISBN:9787576018370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上海普陀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本书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书写普陀的革命历史,集中展现建党前后的沪西人民战斗史特别创作,主要以普陀红色史实为基础,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工人英雄的形象。
作者简介
吴海勇,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参与编撰党史集体成果十数本,发表个人署名论文、文章逾 200篇;个人著述出版有《时为公务员的鲁迅》《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决绝态度》《列兵毛泽东》《“电影小组”与左翼电影运动》等十数种。
目录
序幕:1919年,赤色风暴起沪西 钱汉东 / 1
在苏州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工厂中,资本主义企业基本实行自由雇佣制度,如招工头制、私人介绍、临时工等,但有些企业实行特殊雇佣制,如养成工、
包身工等,纱厂就是如此。日商纱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以包身工、养成工等雇佣方式残酷剥削工人,劳工命运悲惨。……
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中外黑心资本家不择手段地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广大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有压迫就有斗争,小沙渡的隆隆机器声掩盖不了工人们的怒
吼……
从文化启蒙到红色启蒙——记沪西工人半日学校 王雅军 / 11
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面对固若金汤的反动堡垒,以卵击石,可乎?砸碎身上的锁链,抗击强暴的政权,不但要有远见,还需要非凡胆量和勇气。……
这一堆抱团取暖的篝火,当火星四溅,泼到校外、社会,一遇干柴,就衍变为一场反抗黑暗专制,熊熊燃烧的燎原大火。……
灯塔——记沪西工友俱乐部 詹东新 / 28
彪炳史册的上海工人的五卅运动被欧洲媒体誉为巴黎公社式的壮举,如一根“哧哧”燃烧的导火索,点燃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大革命高潮,而沪西工友俱乐部正是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和战时指挥所。五卅运动后,上海市总工会从幕后走至台前,在闸北天通庵路挂牌,李立三任委员长。至此,沪西工友俱乐部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从台前隐居幕后……
正义凛然心火红——记顾正红 钟经纬 / 43
顾正红紧紧抓住身旁的一棵小树,捂住伤口,以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住自己的身体,继续高呼:“工友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邓中夏的心愿——记邓中夏、刘华 楼乘震 / 58
那天晚上,刘华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贫穷人家出身的孩子,现在找到了真理,找到了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共产党。我将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斗到底!”……
在黄花岗烈士墓前,邓中夏情深意长地对李瑛说:“妹妹,要记住:斗争就会有牺牲,不要忘记死去的先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章慧敏 / 84
陶静轩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到了。……行刑前,陶静轩对刽子手说:“我生在沪西,死也要面向沪西的工人兄弟。”……一颗罪恶的子弹从陶静轩的后脑射进,陶静轩虽死犹生。
陈骏和陈亮面对寒光闪闪的大刀,依然高呼:“军阀无道,灭亡不远!”刽子手手起刀落,残忍地砍下他们的头颅,又把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电线杆上“示众”。
疯狂的刽子手惨绝人寰地对佘立亚动用了腰斩的酷刑。年仅30岁的佘立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从书香门第走出的革命家——记佘立亚 海陵客 / 99
然而,佘立亚始终不为所动,义正言辞地痛斥敌人。眼看收买不成,敌人就改用酷刑拷打,但佘立亚仍然坚强不屈。他自知没有生的希望,但绝不以玷污共产党
员这一光荣称号为代价换取苟活。
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之时,他们不会忘记,新世界的太阳会按时升起,是因为有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驱除了黑暗。
狱中的遗书——记李硕勋 陈 思 / 112
二十二岁时,他给二哥写过一封信:“我的人生观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革命的步骤当怎样呢?第一是宣传,第二是组织,第三就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于是,他组织学生运动,宣传马列主义;婚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他做到了第一步、第二步,可惜,第三步却还没等到。
慕群同志在沪西——记何孟雄 吴海勇 / 125
9月,何孟雄到沪西担任区委书记,首先是组建新的工作班子。……用人当其长,何孟雄对打开沪西工作局面满怀信心。
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记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张浩 秦来来 / 136
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和敌人搏斗。他的头顶被敌人的刺刀挑开一个一寸多宽的伤口,血流如注,染红了上衣;他的胸部被敌人的枪托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伤痕累累。但死亡都毫不畏惧,又何惧头痛折磨呢?林育英坚贞不屈,又继续战斗了。
临行时,他对同志们说:“为了党的缘故,死,我也得去!没有死,党是不会凭空成长的。”
沪西巾帼——记黄励、帅孟奇、郭纲琳 李雨宣 / 151
黄励气愤极了,顾不得多想,把头使劲一扬,脱口而出道:“我就是黄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光荣的共产党员!共产党的事我做过很多,就是不告诉你们!”
1931年11月,纲琳在学校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里,她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名人。在一次给父亲的回信中说:“我再也耐不住读死书了!我是坚决要走革命的道路了!”
隔着时空和岁月的长河,帅孟奇默默地和战友们说着话:我亲爱的战友们,在你们流血的地方,早已开出美丽的花朵。你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生命而换来的新时代,已经来了……
烽火与悲歌——记沪西的抗日救亡运动 容 子 / 167
大锅饭的炉火点燃了,火苗就是工人们的希望,烈焰就是斗争下去的力量。清早的微光中,各里弄口的大锅下火苗红艳艳的。工人们起身印传单、写标语、糊小旗,准备好集会游行的东西,吃罢早饭,带好干粮,就外出活动或参加工人补习班学习。傍晚,工人们聚集在大锅附近领饭,同时交换信息、交流情况,还有人念传单、念报纸给大家听。入夜,如果大锅下的火苗还在,那一定是巡夜的纠察队还没回来,大锅里的热汤热水在等待他们夜归。“大锅饭运动”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团结着沪西的工人队伍。
烽华二万里——记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杨绣丽 / 182
“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气度“往前冲”,成为抗日前线中的一个个花木兰!烽华云途二万里,玫瑰的光焰闪烁在沪西的春天!
国际歌唱响中华大地——记沪西共舞台事件 叶良骏 / 199
他们脸色憔悴,嘴唇干裂,但昂首挺胸,目光坚定。沉默的队伍在路上行走,只听见铿锵的镣铐声。
他把身上衣服脱给了同志,向着远方,轻轻地吟诵起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大声喊:“现在,为革命,我二者皆抛了!”
看不见的硝烟——记大夏大学 凌 寒 / 216
以前的大夏大学变成了现在的华东师大,校园里一片和谐安宁,师生们在校园里徜徉知识的海洋,憧憬未来。只是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大夏大学曾经的不平静。如今的平静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毕生的誓言——记十九路军 黄振炳 / 229
十九路军的宣言更加激励着年轻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以我们爱国热血染成我们最后一片光荣的历史。只有把我们殉国精神葬在四万万未死的人们心坎里,我们没有回顾,我们不管成败利钝。一刀一枪,死而后已!”
惊心动魄的“地下”之旅——记沪西地下军武装起义 张明友 / 242
1945年8月23日清晨,沪西地下军60余人奉命集合。他们带着武器,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紧急赶到位于莫干山路的信义机器厂,在工厂附近严阵以待。……可是,正式起义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
黎明前的枪声—— 记陈尔晋、王曼霞、莫香传、刘家栋、钱凤岐 翟笃钧 / 255
这位视死如归的革命妈妈,一手挽着丈夫一手护着隆起的腹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新中国万岁!”从容就义。她的丈夫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临刑前,他自己整束了服装,还用手指梳齐了头发,然后坦然、镇静地搀扶着怀有身孕的妻子,气宇轩昂地远望天空,想象着金色的太阳照耀祖国的美景,最后高声疾呼“毛先生万岁!”。
五卅之火照亮人生追梦路——记吴亮平 周云海 / 267
浅小逼仄的亭子间,关闭房门后闷热而不透风。吴亮平时而吧嗒吧嗒地摇着纸扇,时而拿起案边毛巾拭汗。根据德文原本,再参照俄文和英文两种译本,他硬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的中译本。
冷月葬诗魂 沪西英风高——记向警予、黄励、刘华、张凯帆、关向应等 辛 月 / 280
他们从五湖四湖,大江南北,涌向沪西这块革命热土,用青春改写中国历史。他们写诗,但不屑于做书斋里的文学家;他们走向十字街头,融入人民群众,用行动代替抒情,以生命成就信仰。他们是革命者,更是大写的人,他们对同志的热情、对组织的忠诚、对工作的忘我、对未来的信心,万古长青!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记报童学校、孩子剧团、《新少年报》、地下少先队 孙小琪 / 295
一群群孩子,在炮火中,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为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而不畏艰险,学好本领,努力成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离去,他们还在世的,即便苍老而衰弱,依然有不灭的精神火花闪烁,因为他们有过值得终身怀想的儿童和少年时代,为了理想信念,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为迎接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准备着——
后记 / 310
在苏州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工厂中,资本主义企业基本实行自由雇佣制度,如招工头制、私人介绍、临时工等,但有些企业实行特殊雇佣制,如养成工、
包身工等,纱厂就是如此。日商纱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以包身工、养成工等雇佣方式残酷剥削工人,劳工命运悲惨。……
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中外黑心资本家不择手段地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广大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有压迫就有斗争,小沙渡的隆隆机器声掩盖不了工人们的怒
吼……
从文化启蒙到红色启蒙——记沪西工人半日学校 王雅军 / 11
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面对固若金汤的反动堡垒,以卵击石,可乎?砸碎身上的锁链,抗击强暴的政权,不但要有远见,还需要非凡胆量和勇气。……
这一堆抱团取暖的篝火,当火星四溅,泼到校外、社会,一遇干柴,就衍变为一场反抗黑暗专制,熊熊燃烧的燎原大火。……
灯塔——记沪西工友俱乐部 詹东新 / 28
彪炳史册的上海工人的五卅运动被欧洲媒体誉为巴黎公社式的壮举,如一根“哧哧”燃烧的导火索,点燃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大革命高潮,而沪西工友俱乐部正是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和战时指挥所。五卅运动后,上海市总工会从幕后走至台前,在闸北天通庵路挂牌,李立三任委员长。至此,沪西工友俱乐部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从台前隐居幕后……
正义凛然心火红——记顾正红 钟经纬 / 43
顾正红紧紧抓住身旁的一棵小树,捂住伤口,以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住自己的身体,继续高呼:“工友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邓中夏的心愿——记邓中夏、刘华 楼乘震 / 58
那天晚上,刘华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贫穷人家出身的孩子,现在找到了真理,找到了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共产党。我将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斗到底!”……
在黄花岗烈士墓前,邓中夏情深意长地对李瑛说:“妹妹,要记住:斗争就会有牺牲,不要忘记死去的先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章慧敏 / 84
陶静轩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到了。……行刑前,陶静轩对刽子手说:“我生在沪西,死也要面向沪西的工人兄弟。”……一颗罪恶的子弹从陶静轩的后脑射进,陶静轩虽死犹生。
陈骏和陈亮面对寒光闪闪的大刀,依然高呼:“军阀无道,灭亡不远!”刽子手手起刀落,残忍地砍下他们的头颅,又把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电线杆上“示众”。
疯狂的刽子手惨绝人寰地对佘立亚动用了腰斩的酷刑。年仅30岁的佘立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从书香门第走出的革命家——记佘立亚 海陵客 / 99
然而,佘立亚始终不为所动,义正言辞地痛斥敌人。眼看收买不成,敌人就改用酷刑拷打,但佘立亚仍然坚强不屈。他自知没有生的希望,但绝不以玷污共产党
员这一光荣称号为代价换取苟活。
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之时,他们不会忘记,新世界的太阳会按时升起,是因为有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驱除了黑暗。
狱中的遗书——记李硕勋 陈 思 / 112
二十二岁时,他给二哥写过一封信:“我的人生观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革命的步骤当怎样呢?第一是宣传,第二是组织,第三就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于是,他组织学生运动,宣传马列主义;婚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他做到了第一步、第二步,可惜,第三步却还没等到。
慕群同志在沪西——记何孟雄 吴海勇 / 125
9月,何孟雄到沪西担任区委书记,首先是组建新的工作班子。……用人当其长,何孟雄对打开沪西工作局面满怀信心。
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记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张浩 秦来来 / 136
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和敌人搏斗。他的头顶被敌人的刺刀挑开一个一寸多宽的伤口,血流如注,染红了上衣;他的胸部被敌人的枪托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伤痕累累。但死亡都毫不畏惧,又何惧头痛折磨呢?林育英坚贞不屈,又继续战斗了。
临行时,他对同志们说:“为了党的缘故,死,我也得去!没有死,党是不会凭空成长的。”
沪西巾帼——记黄励、帅孟奇、郭纲琳 李雨宣 / 151
黄励气愤极了,顾不得多想,把头使劲一扬,脱口而出道:“我就是黄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光荣的共产党员!共产党的事我做过很多,就是不告诉你们!”
1931年11月,纲琳在学校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里,她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名人。在一次给父亲的回信中说:“我再也耐不住读死书了!我是坚决要走革命的道路了!”
隔着时空和岁月的长河,帅孟奇默默地和战友们说着话:我亲爱的战友们,在你们流血的地方,早已开出美丽的花朵。你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生命而换来的新时代,已经来了……
烽火与悲歌——记沪西的抗日救亡运动 容 子 / 167
大锅饭的炉火点燃了,火苗就是工人们的希望,烈焰就是斗争下去的力量。清早的微光中,各里弄口的大锅下火苗红艳艳的。工人们起身印传单、写标语、糊小旗,准备好集会游行的东西,吃罢早饭,带好干粮,就外出活动或参加工人补习班学习。傍晚,工人们聚集在大锅附近领饭,同时交换信息、交流情况,还有人念传单、念报纸给大家听。入夜,如果大锅下的火苗还在,那一定是巡夜的纠察队还没回来,大锅里的热汤热水在等待他们夜归。“大锅饭运动”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团结着沪西的工人队伍。
烽华二万里——记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杨绣丽 / 182
“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气度“往前冲”,成为抗日前线中的一个个花木兰!烽华云途二万里,玫瑰的光焰闪烁在沪西的春天!
国际歌唱响中华大地——记沪西共舞台事件 叶良骏 / 199
他们脸色憔悴,嘴唇干裂,但昂首挺胸,目光坚定。沉默的队伍在路上行走,只听见铿锵的镣铐声。
他把身上衣服脱给了同志,向着远方,轻轻地吟诵起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大声喊:“现在,为革命,我二者皆抛了!”
看不见的硝烟——记大夏大学 凌 寒 / 216
以前的大夏大学变成了现在的华东师大,校园里一片和谐安宁,师生们在校园里徜徉知识的海洋,憧憬未来。只是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大夏大学曾经的不平静。如今的平静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毕生的誓言——记十九路军 黄振炳 / 229
十九路军的宣言更加激励着年轻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以我们爱国热血染成我们最后一片光荣的历史。只有把我们殉国精神葬在四万万未死的人们心坎里,我们没有回顾,我们不管成败利钝。一刀一枪,死而后已!”
惊心动魄的“地下”之旅——记沪西地下军武装起义 张明友 / 242
1945年8月23日清晨,沪西地下军60余人奉命集合。他们带着武器,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紧急赶到位于莫干山路的信义机器厂,在工厂附近严阵以待。……可是,正式起义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
黎明前的枪声—— 记陈尔晋、王曼霞、莫香传、刘家栋、钱凤岐 翟笃钧 / 255
这位视死如归的革命妈妈,一手挽着丈夫一手护着隆起的腹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新中国万岁!”从容就义。她的丈夫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临刑前,他自己整束了服装,还用手指梳齐了头发,然后坦然、镇静地搀扶着怀有身孕的妻子,气宇轩昂地远望天空,想象着金色的太阳照耀祖国的美景,最后高声疾呼“毛先生万岁!”。
五卅之火照亮人生追梦路——记吴亮平 周云海 / 267
浅小逼仄的亭子间,关闭房门后闷热而不透风。吴亮平时而吧嗒吧嗒地摇着纸扇,时而拿起案边毛巾拭汗。根据德文原本,再参照俄文和英文两种译本,他硬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的中译本。
冷月葬诗魂 沪西英风高——记向警予、黄励、刘华、张凯帆、关向应等 辛 月 / 280
他们从五湖四湖,大江南北,涌向沪西这块革命热土,用青春改写中国历史。他们写诗,但不屑于做书斋里的文学家;他们走向十字街头,融入人民群众,用行动代替抒情,以生命成就信仰。他们是革命者,更是大写的人,他们对同志的热情、对组织的忠诚、对工作的忘我、对未来的信心,万古长青!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记报童学校、孩子剧团、《新少年报》、地下少先队 孙小琪 / 295
一群群孩子,在炮火中,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为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而不畏艰险,学好本领,努力成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离去,他们还在世的,即便苍老而衰弱,依然有不灭的精神火花闪烁,因为他们有过值得终身怀想的儿童和少年时代,为了理想信念,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为迎接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准备着——
后记 / 3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