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远古纹饰

中国远古纹饰

作者:王先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01

ISBN:9787520388337

定价:¥2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远古(新石器时代)纹饰的知识性和探索性读物,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情况、研究方法与现状等,较为系统地梳理和解读各地区各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纹饰、典型纹饰与一些特殊遗迹,同时也包含了图语、科学、艺术三个角度的归类介绍与解读。力求全面性、系统性、简洁性兼顾。本书大体上阐明,远古纹饰乃史前人类知识文化(主要是数学、天文历法、易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的主要载体(天文星象崇拜及历法是其核心、根源与灵魂),其艺术性、美学特征、设计技巧等均服务、服从于前者。从而揭示远古纹饰实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与符号系统,不仅具有相对稳定、十分严谨的特点,在甲骨文产生之前行用数千年之久,余绪也下延至秦汉时期乃至更晚。本书主要面向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可供高校相关专业或通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选做教材或教学参考,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参考。全书篇幅50万字,其中文字32万字,黑白图片1360幅(组)、彩图27幅。
作者简介
  王先胜,四川邻水人,考古纹饰学创始人。目前供职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副研究员、重庆市社科普及专家。主要从事古代纹饰、史前文化、传说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著有《中国史前刻画解读报告》、《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考古纹饰学的理论与实践》、《考古与史学评论集》、《破译老子太极图》等学术著作400多万字,发表论文50多篇80多万字,屡为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报》、《历史与社会》、《中学历史教学参考》、CSSCI等转载、摘编摘要、收录索引。主要学术贡献和认识:主张建立考古纹饰学并重新定义考古学,论证炎黄历史距今6500年,建议国家“探源工程”进行了重大调整,建议国家开展考古遗产抢救性保护工程。
目录
一切刚刚开始(代前言)
内容与体例说明
第一章 中国远古纹饰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一种记录和传播文化的符号系统
第二节 早期的纹饰、陶器纹饰与彩陶纹饰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纹饰的产生与分类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纹饰的三大去向
第五节 远古纹饰、符号与古文字的关系
第六节 新石器时代纹饰在现当代的应用
第二章 中国远古纹饰的分布概况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区的划分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中期纹饰的分布情况
第三节 半坡类型及相关类型的纹饰
第四节 庙底沟类型及相关类型的纹饰
第五节 以大汶口文化为中心的黄河下游
第六节 以红山文化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第七节 以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甘青地区
第八节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晚期纹饰
第九节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晚期纹饰
第三章 中国远古纹饰的解读方法
第一节 远古纹饰解读的各种方法与现状
第二节 文化密码1:阴阳交午图形与符号
第三节 文化密码2:照亮蒙昧时代的火纹
第四节 文化密码3:八角星纹与八卦、阴阳交午
第五节 文化密码4:S纹、旋纹、蟠蜷纹与太极图
第六节 文化密码5:斗形纹饰与北极、北斗崇拜
第四章 中国远古纹饰的纪事性
第一节 图语1:生产与生活日常器用
第二节 图语2:日月星辰与自然万物
第三节 图语3:圆形圆满与钻孔技术
第四节 图语4:等分圆形与几何知识
第五节 图语5:别出心裁与匠心独运
第五章 中国远古纹饰的科学性
第一节 仰韶文化陶器记录的科学知识
第二节 大河村类型与大汶口文化的科学知识
第三节 马家窑文化与红山文化的科学知识
第四节 长江中游器物记录的科学知识
第五节 长江下游器物记录的科学知识
第六节 房址形制与柱洞记录的科学知识
第七节 墓葬结构与纺轮记录的科学知识
第八节 距今12000-7000年间的科学文化
第六章 中国远古纹饰的艺术性
第一节 远古纹饰的抽象简约之美
第二节 远古纹饰的恢宏大气之美
第三节 远古纹饰的均衡规整之美
第四节 远古纹饰的内在和谐之美
第五节 远古纹饰的新颖别致之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