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作者:高锡明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111690566
定价:¥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柔性直流是继交流、常规直流之后,以电压源换流器为核心的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可控性*高、适应性*好的输电技术,被誉为“电力电子技术皇冠上的宝石”与“21世纪*为振奋人心的输电技术革命”。该技术为多端直流联网、大型城市中心负荷供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案,可向孤岛、边远地区等比较薄弱的电网安全、经济、高效地输电,是远海风电并网的*佳技术手段,也是构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具特色的技术之一,将给输电方式和电网架构带来重要的变革。 本书针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面向国家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需求,基于已投运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中形成的多项技术成果,对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对特高压多端、特高压大容量柔直、特高压常直柔直混合系统、特高压柔直长距离架空线路故障自清除等复杂、前沿的电网技术予以简介,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柔性直流输电史上一些里程碑式的工程,使读者对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从理论到实践有全面的了解。 本书可作为从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人员、运行维护和线路检修人员、直流输电设备生产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过电压及绝缘配合》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柔性直流输电概述
11柔性直流输电的历史沿革
12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的比较
13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与
面临的问题
第2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主接线与运行特性
21几种可行的构成方式
211不同多端直流技术对比
212受端交流故障对多端直流系统的
影响
213受端交流故障清除后多端直流
系统的恢复特性
22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阀组接线
221特高压传统直流阀组接线
222特高压柔性直流阀组接线
23柔性直流换流阀拓扑结构
231拓扑结构总述
232不同拓扑结构的技术特性对比
233不同拓扑结构的经济性对比
234结论
24柔直系统运行方式
241可实现的运行方式及转换
242柔性直流拓扑和阀组接线对运行
方式的影响
243第三端在线投入与退出方法
244功率反送方法
245结论
25启动回路
251启动回路简介
252计算条件
253换流器拓扑结构对启动特性的
影响
254启动回路设计
255结论
26主设备配置与参数
261系统接线方案及主设备选取
原则
262功率器件
263换流阀
264阀控
265阀冷却系统
27混合三端直流方案电气主接线
271昆北换流站电气主接线
272柳北换流站电气主接线
273龙门换流站电气主接线
274直流线路测量系统布置及性能
要求
28混合三端直流主回路参数
281基础数据
282昆北换流站主回路参数计算
283柳北换流站和龙门换流站主回路
参数计算
284各种主要运行方式下的主回路
参数
285极限运行电压计算
286过负荷能力
29本章小结
第3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内过
电压
31接地极线路过电压
311系统数据
312常规直流方案接地极线路上产生
的操作过电压
313混合直流方案接地极线路上产生
的操作过电压
314结论
32VSC侧典型故障下的过电压特性
321双阀组接线方式
322单阀组接线方式
323结论
33LCC侧典型故障下的过电压特性
331LCC侧400kV母线接地故障
332LCC侧高端阀组YY换流
变压器阀侧接地故障
333结论
34系统电压特性与避雷器类型的关联
341双阀组接线方式
342单阀组接线方式
35本章小结
第4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雷电
过电压
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过电压及绝缘配合目录41基础定义及方法
411雷击方式
412雷电流
413雷击点
42仿真计算模型
421线路模型
422杆塔模型
423雷电模型
424空气间隙闪络模型
425避雷器模型
426其他电气设备等效模型
43昆北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特性
431反击侵入波过电压
432绕击侵入波过电压
433避雷器和设备绝缘水平参数
44柳北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特性
441反击侵入波过电压
442绕击侵入波过电压
443避雷器和设备绝缘水平参数
45龙门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特性
46本章小结
第5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绝缘
配合
51绝缘配合流程与基本原则
52绝缘配合参数
521绝缘耐受电压
522绝缘裕度
523绝缘水平
53绝缘配合计算与避雷器布置及选取
531系统条件
532避雷器配置原则
533避雷器布置和参数的选择
534换流站绝缘配合
535常规直流换流站避雷器的保护
水平、配合电流和能量
536柔性直流换流站避雷器的保护
水平、配合电流和能量
54换流站保护水平、耐受电压和绝缘
配合
55空气间隙的选择方法
551确定空气净距的原则
552空气间隙选取的计算流程
553空气净距大气条件修正方法
554直流场空气净距
56本章小结
第6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技术
61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技术
611串联方式
612并联方式
613级联与混合方式
614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和直流电网
62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技术
621混合直流主接线
622混合直流换流器技术
623混合直流拓扑结构
624混合直流的启动与重启
63特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64长距离架空线路故障自清除技术
641长距离架空线路柔性直流输电
技术
642直流故障清除方法概述
643混合拓扑实现故障自清除技术
65其他新兴技术
651柔性直流输电试验技术
652柔性直流输电电缆技术
653直流送端孤岛系统黑启动
技术
654交直流混联技术
66本章小结
第7章典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简介
71国外典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11赫尔斯扬试验性工程
712卡普里维联网工程
713传斯贝尔电缆工程
714新信浓试验性工程
72国内典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21上海南汇柔性直流输电
工程
722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23舟山多端直流输电工程
724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25乌东德(昆柳龙)柔性多端
直流输电工程
73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A主流3000A IGBT器件参数
对比
附录B换流阀技术参数列表
附录C换流阀及其附属设备损耗
功率表
第1章柔性直流输电概述
11柔性直流输电的历史沿革
12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的比较
13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与
面临的问题
第2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主接线与运行特性
21几种可行的构成方式
211不同多端直流技术对比
212受端交流故障对多端直流系统的
影响
213受端交流故障清除后多端直流
系统的恢复特性
22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阀组接线
221特高压传统直流阀组接线
222特高压柔性直流阀组接线
23柔性直流换流阀拓扑结构
231拓扑结构总述
232不同拓扑结构的技术特性对比
233不同拓扑结构的经济性对比
234结论
24柔直系统运行方式
241可实现的运行方式及转换
242柔性直流拓扑和阀组接线对运行
方式的影响
243第三端在线投入与退出方法
244功率反送方法
245结论
25启动回路
251启动回路简介
252计算条件
253换流器拓扑结构对启动特性的
影响
254启动回路设计
255结论
26主设备配置与参数
261系统接线方案及主设备选取
原则
262功率器件
263换流阀
264阀控
265阀冷却系统
27混合三端直流方案电气主接线
271昆北换流站电气主接线
272柳北换流站电气主接线
273龙门换流站电气主接线
274直流线路测量系统布置及性能
要求
28混合三端直流主回路参数
281基础数据
282昆北换流站主回路参数计算
283柳北换流站和龙门换流站主回路
参数计算
284各种主要运行方式下的主回路
参数
285极限运行电压计算
286过负荷能力
29本章小结
第3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内过
电压
31接地极线路过电压
311系统数据
312常规直流方案接地极线路上产生
的操作过电压
313混合直流方案接地极线路上产生
的操作过电压
314结论
32VSC侧典型故障下的过电压特性
321双阀组接线方式
322单阀组接线方式
323结论
33LCC侧典型故障下的过电压特性
331LCC侧400kV母线接地故障
332LCC侧高端阀组YY换流
变压器阀侧接地故障
333结论
34系统电压特性与避雷器类型的关联
341双阀组接线方式
342单阀组接线方式
35本章小结
第4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雷电
过电压
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过电压及绝缘配合目录41基础定义及方法
411雷击方式
412雷电流
413雷击点
42仿真计算模型
421线路模型
422杆塔模型
423雷电模型
424空气间隙闪络模型
425避雷器模型
426其他电气设备等效模型
43昆北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特性
431反击侵入波过电压
432绕击侵入波过电压
433避雷器和设备绝缘水平参数
44柳北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特性
441反击侵入波过电压
442绕击侵入波过电压
443避雷器和设备绝缘水平参数
45龙门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特性
46本章小结
第5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绝缘
配合
51绝缘配合流程与基本原则
52绝缘配合参数
521绝缘耐受电压
522绝缘裕度
523绝缘水平
53绝缘配合计算与避雷器布置及选取
531系统条件
532避雷器配置原则
533避雷器布置和参数的选择
534换流站绝缘配合
535常规直流换流站避雷器的保护
水平、配合电流和能量
536柔性直流换流站避雷器的保护
水平、配合电流和能量
54换流站保护水平、耐受电压和绝缘
配合
55空气间隙的选择方法
551确定空气净距的原则
552空气间隙选取的计算流程
553空气净距大气条件修正方法
554直流场空气净距
56本章小结
第6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技术
61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技术
611串联方式
612并联方式
613级联与混合方式
614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和直流电网
62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技术
621混合直流主接线
622混合直流换流器技术
623混合直流拓扑结构
624混合直流的启动与重启
63特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64长距离架空线路故障自清除技术
641长距离架空线路柔性直流输电
技术
642直流故障清除方法概述
643混合拓扑实现故障自清除技术
65其他新兴技术
651柔性直流输电试验技术
652柔性直流输电电缆技术
653直流送端孤岛系统黑启动
技术
654交直流混联技术
66本章小结
第7章典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简介
71国外典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11赫尔斯扬试验性工程
712卡普里维联网工程
713传斯贝尔电缆工程
714新信浓试验性工程
72国内典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21上海南汇柔性直流输电
工程
722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23舟山多端直流输电工程
724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725乌东德(昆柳龙)柔性多端
直流输电工程
73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A主流3000A IGBT器件参数
对比
附录B换流阀技术参数列表
附录C换流阀及其附属设备损耗
功率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