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社会观与中国社会建设
作者:王姝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01
ISBN:9787520189606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社会”观是把握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入口,是一个包含人的实践活动和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体性规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马克思“社会”观,深刻把握马克思“社会”观的本质,并以此为指导,从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与任务出发,总结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本书则从不同维度研究了马克思“社会”观的本质与内涵,并与之相应地审视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
作者简介
王姝,中共党员,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参加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2项。主持完成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级项目多项。主持在研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在研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在《学海》《内蒙古社会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 论/1
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观/3
第二节古代中国社会:“人对人的依赖性”/12
第三节近代中国社会的发轫:向“物的依赖性”过渡/16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生成与治理的契机/2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本土境域/25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历史维度/25
第二节计划经济时期的总体性社会结构/38
第三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41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发育的五重景观/46
第五节社会自治的目标模式: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56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实践基础/67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实践维度/67
第二节中国特色“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建构/72
第三节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形态生成的新基础/84
第四节资本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成中的双重作用/93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人本维度/104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人本维度/104
第二节西方社会反向保护运动的启示/108
第三节个人价值:个体自由个性与人格独立/115
第四节社会价值: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120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132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权力维度/132
第二节社会治理:社会生成与社会价值的实现/137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147
第四节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156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实施路径/167
第一节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公共性”的培育/167
第二节多元治理:落实人民主体原则/179
第三节治理术:顶层设计与基层自治的共契/185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培育:市场逻辑与国家意志的整合/203
结语/217
参考文献/220
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观/3
第二节古代中国社会:“人对人的依赖性”/12
第三节近代中国社会的发轫:向“物的依赖性”过渡/16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生成与治理的契机/2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本土境域/25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历史维度/25
第二节计划经济时期的总体性社会结构/38
第三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41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发育的五重景观/46
第五节社会自治的目标模式: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56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实践基础/67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实践维度/67
第二节中国特色“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建构/72
第三节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形态生成的新基础/84
第四节资本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成中的双重作用/93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人本维度/104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人本维度/104
第二节西方社会反向保护运动的启示/108
第三节个人价值:个体自由个性与人格独立/115
第四节社会价值: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120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132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权力维度/132
第二节社会治理:社会生成与社会价值的实现/137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147
第四节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156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实施路径/167
第一节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公共性”的培育/167
第二节多元治理:落实人民主体原则/179
第三节治理术:顶层设计与基层自治的共契/185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培育:市场逻辑与国家意志的整合/203
结语/217
参考文献/22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