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分析信息:香农、维特根斯坦、图灵和乔姆斯基对信息的两次分离
作者:杨志刚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01
ISBN:9787115563521
定价:¥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把对信息问题的思考从香农的工具层次中解放出来,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寻找能够打开思维空间的制高点和新视野。本书尝试从创新的角度独立寻找认知信息的路径和方法,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分析工具进行归纳,以期形成适合研究主题的系统思路和方法。本书对波普尔的三元世界观、三位一体脑和语言三元组这几个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工具进行了系统性识别和梳理,用图灵所说的“剥洋葱皮”的方法观察不同层次信息结构的演化形态和进程,提出了系统思维逻辑的三个步骤:一是从信息的本质出发—建立“主客体关系的存在形态”的视野;二是从信息的主体性考察—分析信息独立存在的条件;三是从演化的趋势判断—探索独立的信息结构被异化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杨志刚:2004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13年12月,电子科技情报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副研究员、副主任。2013年12月—2014年7月,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副调研员。2014年7月—2017年12月,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调研员、信息经济处副处长、处长。2019年9月至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信息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目录
第 一章 论数字化信息 1
一、三元世界中的信息、知识和智能 2
1、波普尔的三元世界观 2
2、其他三元世界观 3
3、知识和智能在三元世界中的位置 4
4、国内有关研究 5
二、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6
1、关于数据、知识和信息的理解 7
2、DIK金字塔 9
3、结构化的理解 10
4、KIME正方形 11
三、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12
1、数字与数字化的意思 12
2、数字化记录的信息和知识极大丰富 14
3、数字化计算的结构化能力不断增强 15
4、数字化通信网络改变人类社会 17
四、信息的含义及其回归 18
1、信息与含义的分离 18
2、信息的含义 20
2、语义信息的含义 23
3、含义的回归 31
五、信息的含义如何实现 35
1、人脑信息处理系统 36
2、情绪的回归 39
3、影响信息含义获取的方法 41
六、三元世界的变化 44
1、数字化信息世界快速膨胀 44
2、数字化信息世界动态化 46
3、数字化信息的流变 47
4、信息超载和流变带来的问题 48
5、应对问题的办法 50
6、关于这个世界的名字 51
七、继续变化的世界 52
1、AI重新崛起 52
2、AI是否会成为新的一极 54
3、赛博物理系统 56
八、小结 57
第二章 关于语义信息的若干隐喻 60
一、信息通信网络好像公路、铁路、水路 60
二、电、磁、光、纸等载体(通信信号)好像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 60
三、信息的语法(符号)好像集装箱 60
四、信息的语义好像集装箱里装的货物 61
1、准备工作 61
2、双方商定好的情景(定向通信情景) 62
3、双方没商定好的情景(非定向通信情景) 62
第三章 论数字经济治理 67
一、涉及的主体和规则 67
二、个人信息、权利及保护 68
1、个人信息的性质和特点 68
2、个人信息的权利 72
3、个人信息的存在现状 75
4、个人信息保护的难点 78
5、未来个人信息及权利的意义 80
三、规则的修订与更新 82
1、旧约及向线上的延伸(旧约的修订) 82
2、区块链新约的乌托邦实践 85
3、从机器之约延伸到人—人之约的距离 88
4、新旧约的现实选择 90
四、AI道德和伦理 92
1、道德和伦理 92
2、道德判断和伦理选择 93
3、关于AI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构建 102
五、语义信息的安全 104
六、小结 107
第四章 第二次分离 109
一、语言中的指称和逻辑 109
1、对象、名称、记号和指谓 110
2、关于指称 111
3、关于“说”和“读” 120
4、关于“不可说” 121
5、指称和逻辑 123
6、老子的看法 123
7、完全语义 124
二、逻辑和指称的分离 124
1、维特根斯坦做的分离 124
2、图灵做的分离 125
3、图灵与维特根斯坦分离的比较 128
4、乔姆斯基做的分离 132
5、乔姆斯基和维特根斯坦分离的比较 133
6、信息的两次分离 136
7、指称的通信 137
8、信息两次分离的意义 141
三、逻辑有没有含义 142
1、这个问题的意义 142
2、为什么认为逻辑是语义的一部分 143
3、维特根斯坦的看法 144
4、逻辑的客观知识特征 145
四、指称后面的东西为什么“不可说”? 147
1、指称是意义的由来 147
2、指称是信息传送之前的东西 147
3、作为摩擦力的指称和交易成本 147
4、维特根斯坦的努力和无奈 149
5、能否用逻辑研究非逻辑问题 150
6、逻辑和非逻辑的调和 152
7、语法和语义如何连接 153
8、作为旁证的道德两难问题 154
9、指称语义和逻辑语义的比较 155
10、用机器能否推算语义 157
11、还能“说”点什么 158
五、关于指称的作用的不同看法 159
1、维特根斯坦的看法 159
2、罗素和其他人的认识 160
3、图灵们的想法 161
4、乔姆斯基对指称的质疑 165
5、对维特根斯坦的理解 168
六、关于“强人工智能和AI能否获得意识”的问题 171
1、到底该问什么问题 171
2、关于自我意识及其形成 173
3、人类如何获得自我意识 173
4、关于意义和指称语义产生的猜想 175
5、真正该担心的事情—机器会不会“顿悟” 178
七、“顺应语境的语义迁移能力”有关的研究 179
1、直觉、暗默知识、类比和隐喻 179
2、波兰尼的暗默知识 179
3、侯世达的类比 180
4、隐喻—类比的表兄 181
5、最神秘的地方 182
6、批评与辩护 183
八、“西医”和“中医” 184
1、哲学治病 184
2、“中医”和“西医” 184
3、“中医”可期待吗? 186
附录1 189
附录2 202
附录3 204
参考文献235
后记 240
一、三元世界中的信息、知识和智能 2
1、波普尔的三元世界观 2
2、其他三元世界观 3
3、知识和智能在三元世界中的位置 4
4、国内有关研究 5
二、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6
1、关于数据、知识和信息的理解 7
2、DIK金字塔 9
3、结构化的理解 10
4、KIME正方形 11
三、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12
1、数字与数字化的意思 12
2、数字化记录的信息和知识极大丰富 14
3、数字化计算的结构化能力不断增强 15
4、数字化通信网络改变人类社会 17
四、信息的含义及其回归 18
1、信息与含义的分离 18
2、信息的含义 20
2、语义信息的含义 23
3、含义的回归 31
五、信息的含义如何实现 35
1、人脑信息处理系统 36
2、情绪的回归 39
3、影响信息含义获取的方法 41
六、三元世界的变化 44
1、数字化信息世界快速膨胀 44
2、数字化信息世界动态化 46
3、数字化信息的流变 47
4、信息超载和流变带来的问题 48
5、应对问题的办法 50
6、关于这个世界的名字 51
七、继续变化的世界 52
1、AI重新崛起 52
2、AI是否会成为新的一极 54
3、赛博物理系统 56
八、小结 57
第二章 关于语义信息的若干隐喻 60
一、信息通信网络好像公路、铁路、水路 60
二、电、磁、光、纸等载体(通信信号)好像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 60
三、信息的语法(符号)好像集装箱 60
四、信息的语义好像集装箱里装的货物 61
1、准备工作 61
2、双方商定好的情景(定向通信情景) 62
3、双方没商定好的情景(非定向通信情景) 62
第三章 论数字经济治理 67
一、涉及的主体和规则 67
二、个人信息、权利及保护 68
1、个人信息的性质和特点 68
2、个人信息的权利 72
3、个人信息的存在现状 75
4、个人信息保护的难点 78
5、未来个人信息及权利的意义 80
三、规则的修订与更新 82
1、旧约及向线上的延伸(旧约的修订) 82
2、区块链新约的乌托邦实践 85
3、从机器之约延伸到人—人之约的距离 88
4、新旧约的现实选择 90
四、AI道德和伦理 92
1、道德和伦理 92
2、道德判断和伦理选择 93
3、关于AI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构建 102
五、语义信息的安全 104
六、小结 107
第四章 第二次分离 109
一、语言中的指称和逻辑 109
1、对象、名称、记号和指谓 110
2、关于指称 111
3、关于“说”和“读” 120
4、关于“不可说” 121
5、指称和逻辑 123
6、老子的看法 123
7、完全语义 124
二、逻辑和指称的分离 124
1、维特根斯坦做的分离 124
2、图灵做的分离 125
3、图灵与维特根斯坦分离的比较 128
4、乔姆斯基做的分离 132
5、乔姆斯基和维特根斯坦分离的比较 133
6、信息的两次分离 136
7、指称的通信 137
8、信息两次分离的意义 141
三、逻辑有没有含义 142
1、这个问题的意义 142
2、为什么认为逻辑是语义的一部分 143
3、维特根斯坦的看法 144
4、逻辑的客观知识特征 145
四、指称后面的东西为什么“不可说”? 147
1、指称是意义的由来 147
2、指称是信息传送之前的东西 147
3、作为摩擦力的指称和交易成本 147
4、维特根斯坦的努力和无奈 149
5、能否用逻辑研究非逻辑问题 150
6、逻辑和非逻辑的调和 152
7、语法和语义如何连接 153
8、作为旁证的道德两难问题 154
9、指称语义和逻辑语义的比较 155
10、用机器能否推算语义 157
11、还能“说”点什么 158
五、关于指称的作用的不同看法 159
1、维特根斯坦的看法 159
2、罗素和其他人的认识 160
3、图灵们的想法 161
4、乔姆斯基对指称的质疑 165
5、对维特根斯坦的理解 168
六、关于“强人工智能和AI能否获得意识”的问题 171
1、到底该问什么问题 171
2、关于自我意识及其形成 173
3、人类如何获得自我意识 173
4、关于意义和指称语义产生的猜想 175
5、真正该担心的事情—机器会不会“顿悟” 178
七、“顺应语境的语义迁移能力”有关的研究 179
1、直觉、暗默知识、类比和隐喻 179
2、波兰尼的暗默知识 179
3、侯世达的类比 180
4、隐喻—类比的表兄 181
5、最神秘的地方 182
6、批评与辩护 183
八、“西医”和“中医” 184
1、哲学治病 184
2、“中医”和“西医” 184
3、“中医”可期待吗? 186
附录1 189
附录2 202
附录3 204
参考文献235
后记 24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