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

作者:崔红芬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ISBN:9787520384667

定价:¥1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两千多年以来,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发现的考古遗迹、文献文物或图像等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对话和交流,揭示了各民族交融互动的历史。黑水城、敦煌、张掖、武威、银川、灵武等地出土的西夏文献即是其中之一,它们成就了西夏学研究,也推动了西夏文献与藏传佛教文献、敦煌文献的交叉研究。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为主体建立的民族政权,国祚近两个世纪,其统辖范围包括今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境内生活着党项、汉、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西夏先后与宋、辽、金对峙存在,其占河西、控大漠,交通便利,又与周边藏、汉、契丹、回鹘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党项与藏族有密切渊源关系,内迁前接受藏传佛教,内迁建立政权后,仍与藏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藏地僧人携经典来到西夏,或出任西夏帝师、国师,或在功德司任职,他们弘传佛法,翻译经典,促进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本书梳理了党项与藏族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藏传佛教宗派的流传,分析了西夏对藏、汉佛教艺术的吸收与融摄,考察了在西夏担任帝师与国师的藏地僧人,以及西夏藏传佛教对后世的影响等。西夏、宋、辽、金是历史上割据分裂时代,也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西夏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民族杂居生活状况和宽松的文化政策,使西夏文化呈现缤纷多彩的特色,也使西夏佛教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
作者简介
  崔红芬,河北河问人,1968年生,1989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先后从事俄语翻译和高校俄语教学。200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出站。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2项,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1项,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西夏佛教研究,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部,即《西夏汉传密教文献研究》《西夏佛教文献研究论集》《文化融合与延续:11—13世纪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与发展》《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合作译著3部:《西夏物质文化》《西夏语文学》和《西夏文(孔子和坛记)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基础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第一章 党项与藏传佛教的渊源
第一节 藏传佛教发展史略述
第二节 吐蕃占领河西与藏传佛教外传
第三节 党项对藏传佛教的接受
第二章 西夏建立与藏传佛教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夏政权与凉州六谷吐蕃的关系
第二节 西夏政权与甘州回鹘的关系
第三节 西夏与河湟吐蕃的关系
第四节 藏传佛教传人西夏的年代
第三章 西夏藏传佛教寺院与译经场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和石窟寺
第二节 西夏译经场的设立与分工
第四章 西夏的师号与僧人管理
第一节 西夏的帝师
第二节 西夏的国师
第三节 西夏的法师与禅师
第四节 西夏对僧人的管理
第五章 藏传佛教宗派在西夏传播及影响
第一节 西夏与藏传佛教的宗派
第二节 西夏藏传佛教经典的来源及修习仪轨
第三节 藏族僧人对西夏佛教的影响与贡献
第六章 西夏藏传佛教艺术与特征
第一节 西夏遗存藏式佛塔
第二节 西夏遗存藏式绘画及特色
第三节 藏式塑像及擦擦
第四节 西夏藏传佛教艺术特色
第七章 西夏藏传佛教信仰的世俗化
第一节 西夏观音信仰
第二节 净土经典及其信仰
第三节 西夏文殊与五台山信仰
第四节 护国救世思想的流行
第五节 赞佛斋忏的流行
第八章 西夏藏传佛教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元明续刊西夏文佛经
第二节 西夏遗民的佛事活动及其影响
结语
附录:西夏密教典籍与仪轨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