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精)
作者:孙全胜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01
ISBN:9787522501703
定价:¥9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分析论证相关解构思想基础上,通过解读《马克思的幽灵》,认为它是德里达在东欧剧变后,用解构的方法对如何继承马克思思想遗产的思考之作。本书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的幽灵》的成书背景、内容及当代价值,认为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它的成书背景是东欧剧变及之后的“混乱时代”,它的目的是要求人们继承“好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弥撒亚精神”,以建立一个公正、民主、宽恕的“新国际”,从而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它的价值就是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提供了路径,因此,德里达对马克思“幽灵”的论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肯定。
作者简介
孙全胜,男,汉族,1985年1月生,山东临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史、经济哲学研究。出版专著2部,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辩证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城市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转载。
目录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三、研究意义及待深化的问题
第一章 大雅云亡:德里达的“在场”与“退场”
第一节 在场:“从没学会过生活”的人生之路
第二节 退场:莫衷一是的褒贬评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思考“幽灵”的方法:德里达解构思想及溯源
第一节 两歧性:解构思想的文本
一、解构的游戏性文本
二、解构的解读模式
第二节 多重性:解构思想的内涵
一、解构的内涵及实质
二、解构的策略
第三节 吸取与超越:解构理论源脉
一、解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二、解构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
第四节 启发自由地思考:解构理论实旨
一、解构遭受的误解
二、解构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现“幽灵”:德里达与马克思的相遇
第一节 “向马克思致敬”:幽灵显形的时代背景
一、脱节的时代
二、贫乏的时代
三、亟须反思的时代
第二节 马克思的“复仇”:幽灵的到来
一、“幽灵”的到来
二、“幽灵”的复仇
第三节 《马克思的幽灵》:反对以福山为代表的“历史终结论”
一、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二、德里达对“历史终结论”的回应
第四节 德里达与马克思:理论的异质与共性
一、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二、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与马克思“幽灵”对话——学会更好地生活
第一节 学会生活:与“幽灵”对话的意义
一、向死亡学会生活
二、在生与死之间学会生活
三、向“幽灵”学会生活
第二节 幽灵的世界:多种幽灵的在场
一、传统的幽灵
二、《哈姆雷特》中的幽灵
三、《共产党宣言》中的幽灵
第三节 马克思的“幽灵”:复数的亡魂
一、复数的幽灵
二、复数“幽灵”的展现形式
第四节 从马克思的“幽灵”中学会生活:持守正义
一、马克思“幽灵”是正义的使者
二、马克思“幽灵”的正义的三重身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幽灵”的境遇与价值:被驱赶的异质性遗产
第一节 马克思“幽灵”的处境:一直行进在路上
一、马克思的“幽灵”依旧在场
二、马克思“幽灵”的出场轨迹
第二节 马克思“幽灵”的走向:继续指引我们的生活
一、作为“幽灵”的马克思总要显现为肉身
二、马克思的“幽灵”已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第三节 马克思“幽灵”的遗产:批判精神与弥塞亚精神
一、呼唤马克思主义的异质性
二、马克思“幽灵”的异质性遗产
第四节 如何继承马克思的遗产:过滤筛选与建立“新国际”
一、马克思异质性遗产必须继承
二、对马克思异质性遗产进行过滤筛选
三、建立“新国际”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幽灵”的当代出场:社会现象批判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空间现象批判
一、社会空间现象批判出场的逻辑起点
二、社会空间现象批判出场的逻辑行进
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出场的当代形态
第二节 景观社会批判
一、景观生产批判
二、作为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的景观生产
三、景观生产批判的应然逻辑
第三节 消费社会批判
一、消费社会的实质
二、消费受控的科层制社会
三、消费社会的批判指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路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然逻辑起点:改革开放的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然逻辑展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三、创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理论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创新的理论逻辑
二、解构和建构同样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然逻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实践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实践向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统一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机制:“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创新机制: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的有机统一
本章小结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三、研究意义及待深化的问题
第一章 大雅云亡:德里达的“在场”与“退场”
第一节 在场:“从没学会过生活”的人生之路
第二节 退场:莫衷一是的褒贬评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思考“幽灵”的方法:德里达解构思想及溯源
第一节 两歧性:解构思想的文本
一、解构的游戏性文本
二、解构的解读模式
第二节 多重性:解构思想的内涵
一、解构的内涵及实质
二、解构的策略
第三节 吸取与超越:解构理论源脉
一、解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二、解构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
第四节 启发自由地思考:解构理论实旨
一、解构遭受的误解
二、解构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现“幽灵”:德里达与马克思的相遇
第一节 “向马克思致敬”:幽灵显形的时代背景
一、脱节的时代
二、贫乏的时代
三、亟须反思的时代
第二节 马克思的“复仇”:幽灵的到来
一、“幽灵”的到来
二、“幽灵”的复仇
第三节 《马克思的幽灵》:反对以福山为代表的“历史终结论”
一、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二、德里达对“历史终结论”的回应
第四节 德里达与马克思:理论的异质与共性
一、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二、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与马克思“幽灵”对话——学会更好地生活
第一节 学会生活:与“幽灵”对话的意义
一、向死亡学会生活
二、在生与死之间学会生活
三、向“幽灵”学会生活
第二节 幽灵的世界:多种幽灵的在场
一、传统的幽灵
二、《哈姆雷特》中的幽灵
三、《共产党宣言》中的幽灵
第三节 马克思的“幽灵”:复数的亡魂
一、复数的幽灵
二、复数“幽灵”的展现形式
第四节 从马克思的“幽灵”中学会生活:持守正义
一、马克思“幽灵”是正义的使者
二、马克思“幽灵”的正义的三重身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幽灵”的境遇与价值:被驱赶的异质性遗产
第一节 马克思“幽灵”的处境:一直行进在路上
一、马克思的“幽灵”依旧在场
二、马克思“幽灵”的出场轨迹
第二节 马克思“幽灵”的走向:继续指引我们的生活
一、作为“幽灵”的马克思总要显现为肉身
二、马克思的“幽灵”已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第三节 马克思“幽灵”的遗产:批判精神与弥塞亚精神
一、呼唤马克思主义的异质性
二、马克思“幽灵”的异质性遗产
第四节 如何继承马克思的遗产:过滤筛选与建立“新国际”
一、马克思异质性遗产必须继承
二、对马克思异质性遗产进行过滤筛选
三、建立“新国际”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幽灵”的当代出场:社会现象批判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空间现象批判
一、社会空间现象批判出场的逻辑起点
二、社会空间现象批判出场的逻辑行进
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出场的当代形态
第二节 景观社会批判
一、景观生产批判
二、作为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的景观生产
三、景观生产批判的应然逻辑
第三节 消费社会批判
一、消费社会的实质
二、消费受控的科层制社会
三、消费社会的批判指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路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然逻辑起点:改革开放的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然逻辑展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三、创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理论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创新的理论逻辑
二、解构和建构同样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然逻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实践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实践向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统一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机制:“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创新机制: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的有机统一
本章小结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