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作者:丁沃沃,胡友培,唐莲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112255962

定价:¥8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建筑学科出发,融合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上,一方面以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认知与设计操作为基础。另一方面,适当拓展传统的城市设计的知识范畴,对城市史、城市社会学、城市形态学、城市物理环境等领域进行了引介,以为读者建立较为全面而综合的知识框架。 本教材授课对象为建筑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四年级或五年级),可作为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城市设计’课程的配套教材。也适合于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本科学生,以及从事城市设计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丁沃沃,博士,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和形态学研究。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未来城市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201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建筑设计大师称号。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城市设计学部主任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城市设计的问题
   1.1.1  城市空间的感知
   1.1.2  城市场所的认知
   1.1.3  城市空间的活动
   1.1.4  城市空间的健康
   1.1.5  城市空间的功能与效益
   1.1.6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设计的属性
   1.2.1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1.2.2  城市设计的综合性
   1.2.3  城市设计的适变性
   1.2.4  城市设计的物质性
   1.2.5  城市设计的人文性
   1.2.6  城市设计的当代思考
 1.3  城市设计理论类别
   1.3.1  城市设计认知理论
   1.3.2  城市形态学理论
   1.3.3  城市设计方法论
   1.3.4  城市设计关联性理论
 1.4  城市设计理论读本
   1.4.1  城市设计的历史观
   1.4.2  城市的内涵及要素
   1.4.3  城市设计方法
   1.4.4  城市设计的公共责任
第2章  城市设计发展概论
 2.1  城市设计溯源
   2.1.1  中国传统筑城理念
   2.1.2  欧洲古代城市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筑城理念
   2.1.3  现代城市的需求与设计
 2.2  城市设计实践的历史
   2.2.1  19世纪中叶巴黎的城市建设
   2.2.2  19世纪中叶巴塞罗那的城市建设
   2.2.3  阿姆斯特丹南部新区扩张规划
   2.2.4  费城的城市更新计划与实践
   2.2.5  曼哈顿城市街区规划与实践
   2.2.6  芝加哥城市街区规划与实践
 2.3  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
   2.3.1  1956年哈佛城市设计会议与现代城市设计学科
   2.3.2  城市设计在美国
   2.3.3  城市设计在欧洲
   2.3.4  城市设计在中国
 2.4  城市设计的研究概述
   2.4.1  城市设计与公其空间
   2.4.2  城市设计与公共政策
   2.4.3  城市设计与环境质量
   2.4.4  城市形态特征研究
第3章  城市设计的物质要素
 3.1  城市空间与形态
   3.1.1  城市空间与形态的基础理论
   3.1.2  城市物质形态的要素组成
 3.2  城市路网
   3.2.1  街道、路径、交通
   3.2.2  城市路网类型
 3.3  城市肌理
   3.3.1  肌理的概念
   3.3.2  肌理的构成与演化
   3.3.3  城市肌理类型
 3.4  城市公共空间
   3.4.1  公共空间系统
   3.4.2  街道
   3.4.3  广场
   3.4.4  绿地景观
   3.4.5  公共建筑节点
 3.5  当代城市新要素
   3.5.1  斑块(patches)
   3.5.2  园区(campus)
   3.5.3  居住点(settlement)
第4章  城市的功能与密度
 4.1  地块的区位与功能
   4.1.1  区位功能要素
   4.1.2  区位地理要素
   4.1.3  城市事件与策划
 4.2  城市地块与人文因素
   4.2.1  传统街区及其生活方式
   4.2.2  封闭式住区与居住方式
   4.2.3  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生活
   4.2.4  社区组织与生活配套
 4.3  城市地块与交通组织
   4.3.1  城市规模与交通组织
   4.3.2  城市容量与交通环境
   4.3.3  城市功能与路网密度
   4.3.4  立体交通策略
 4.4  城市地块的密度与建筑容量
   4.4.1  单一功能地块容量
   4.4.2  复合功能地块容量
   4.4.3  立体城市与城市更新的潜力
第5章  城市空间的感知与活动
 5.1  城市空间的意象
   5.1.1  蜿蜒曲折的“如画”空间
   5.1.2  宽敞平直的几何空间
   5.1.3  高层林立的垂直空间
   5.1.4  霓虹闪耀的符号空间
   5.1.5  喧嚣/安静的匀质空间
   5.1.6  闲适静谧的开敞空间
   5.1.7  面向未来的立体空间
   5.1.8  新旧融合的拼贴空间
 5.2  城市空间的感知质量
   5.2.1  感知的维度
   5.2.2  感知质量
   5.2.3  围合感
   5.2.4  渗透性
   5.2.5  可视性
   5.2.6  连接性
   5.2.7  复杂性
   5.2.8  可意象性
 5.3  城市空间的活动
   5.3.1  城市空间活动的分类
   5.3.2  日常活动
   5.3.3  休闲活动
   5.3.4  出行活动
   5.3.5  节庆活动
   5.3.6  社交活动
   5.3.7  活动与物质要素
第6章  城市空间的环境性能
 6.1  城市形态与物理环境
   6.1.1  城市物理环境及其相关概念
   6.1.2  城市物理环境研究的相关问题
   6.1.3  城市微气候环境的尺度及其表达方式
 6.2  城市形态与城市热环境
   6.2.1  城市热岛的概念
   6.2.2  城市热岛的层级
   6.2.3  城市肌理形态与热环境
   6.2.4  室外热舒适性
 6.3  城市形态与城市风环境
   6.3.1  街廓肌理形态与通风性能
   6.3.2  街道层峡空间与通风性能
   6.3.3  非峡谷空间与通风性能r
   6.3.4  风舒适度及其质量评价
 6.4  城市环境的研究与设计
   6.4.1  城市物理环境的测评方法
   6.4.2  城市形态与物理环境的关联性
   6.4.3  城市形态与环境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6.4.4  城市设计优化策略
第7章  城市设计的空间操作方法
 7.1  城市设计的层级与操作尺度
   7.1.1  层级与尺度
   7.1.2  城市设计的空间操作
 7.2  线性空间设计
   7.2.1  中小尺度线性空间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