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弹药目标探测与识别
作者:周晓东 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568280389
定价:¥8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弹药(引信)作用过程中对目标的非接触探测与识别,首先叙述了弹药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基本概念、军事需求和发展趋势,阐述了近炸引信的引战配合、抗干扰等总体设计问题。然后,叙述了基于各种物理场的目标探测原理与识别方法,包括电磁波探测与识别、激光探测与识别、红外探测与识别、磁探测与识别、电容探测与识别、声波探测与识别、地震探测与识别和冲击波探测与识别原理。本书可作为高等教育弹药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弹药论证与设计、弹药技术保障等相关领域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弹药目标探测与识别》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2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的军事需求
1.2.1 高新技术弹药发展的需求
1.2.2 “三打三防”战术发展的需求
1.2.3 水下反鱼雷的发展需要
1.3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对引信发展的意义
1.3.1 引信灵巧化发展的需要
1.3.2 引信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1.3.3 引信起爆控制系统发展的需要
1.3.4 引信智能化目标识别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2章 目标特性
2.1 地面目标的主要特征
2.1.1 坦克的主要特征
2.1.2 车辆的主要特征
2.1.3 人员的主要特征
2.2 空中目标的主要特征
2.2.1 背景辐射
2.2.2 空中目标及特性
2.3 水面与水中目标的主要特征
2.3.1 潜艇
2.3.2 鱼雷
2.3.3 舰船
2.4 集中目标的反射特性
2.4.1 目标雷达截面积
2.4.2 目标雷达截面积的求法和特性
2.5 分布目标的电磁波反射特性
2.5.1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2.5.2 镜面反射系数
2.5.3 漫反射散射系数
第3章 近炸引信总体问题
3.1 近炸引信作用原理
3.2 近炸引信分类
3.2.1 按照物理场来源分类
3.2.2 按照物理场性质分类
3.3 单发毁伤概率
3.3.1 单发毁伤概率表达式
3.3.2 引信启动区
3.3.3 引信启动概率
3.3.4 战斗部破片飞散特性
3.4 引战配合
3.4.1 引战配合的意义
3.4.2 引战配合效率概念
3.4.3 影响引战配合的基本因素
3.4.4 引战配合设计与研究的方法
3.4.5 改善引战配合的技术措施及发展趋势
3.5 抗干扰技术
3.5.1 近炸引信干扰源分析
3.5.2 近炸引信抗干扰的特点
3.5.3 引信抗干扰准则
3.5.4 引信抗干扰途径
第4章 连续波多普勒测距原理
4.1 连续波多普勒体制无线电引信原理
4.2 对空中目标引信信号分析
4.3 对地面目标引信信号分析
4.4 连续波多普勒引信
4.4.1 自差式收发机引信
4.4.2 外差式收发机引信
4.5 最佳炸高
第5章 连续波调频测距原理
5.1 三角波线性调频测距
5.1.1 三角波线性调频信号表达式及其波形
5.1.2 三角波线性调频测距原理
5.1.3 三角波线性调频差频信号分析
5.1.4 三角波线性调频引信参数选择原则
5.2 锯齿波线性调频测距
5.2.1 锯齿波线性调频测距原理
5.2.2 锯齿波线性调频差频信号分析
5.3 正弦波调频测距
5.3.1 正弦波调频的差频与弹目距离的关系
5.3.2 正弦波调频的差频信号分析
5.3.3 多普勒效应对差频信号的影响
5.3.4 正弦波调频多普勒引信参数选择
5.4 恒定差频测距引信
第6章 超宽带测距原理
6.1 概述
6.2 超宽带雷达信号理论基础
6.2.1 超宽带雷达信号模型
6.2.2 超宽带雷达距离方程
6.2.3 超宽带信号波形
6.2.4 超宽带信号的调制方式
6.3 超宽带引信工作原理
第7章 毫米波探测原理
7.1 辐射测量原理
7.1.1 基本物理量
7.1.2 黑体辐射
7.1.3 辐射信号接收与检测
7.2 毫米波信号的传输衰减特性
7.2.1 大气物理模型
7.2.2 毫米波大气传输模型
7.3 典型场景毫米波辐射特征
7.3.1 天空环境辐射
7.3.2 空中目标辐射
7.3.3 地面环境辐射
7.3.4 地面目标辐射
7.4 毫米波辐射探测距离公式
7.4.1 波束平滑效应
7.4.2 采用温度描述的辐射探测距离方程
7.4.3 采用功率描述的辐射探测距离方程
7.5 毫米波辐射计
7.5.1 辐射计基本类型
7.5.2 毫米波天线
7.5.3 中频放大器
7.5.4 视频放大器设计
7.6 毫米波探测技术的应用
7.6.1 毫米波雷达
7.6.2 毫米波制导系统
7.6.3 毫米波辐射计
7.7 太赫兹辐射探测技术
第8章 激光探测原理
8.1 概述
8.2 激光测距原理
8.2.1 经典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及组成
8.2.2 测距方程
8.3 脉冲激光定距探测的作用体制
8.3.1 几何截断定距体制
8.3.2 距离选通定距体制
8.3.3 脉冲鉴相定距体制
8.3.4 脉冲激光测距机定距体制
8.4 激光方位探测原理
8.4.1 多窗口探测型
8.4.2 成像型
8.4.3 掩模型
8.4.4 相干型
8.5 激光探测的主要光学及电子器件
8.5.1 发射及接收光学系统
8.5.2 激光器与光敏元件
8.6 激光探测技术在弹药装备上的应用
8.6.1 激光制导弹药
8.6.2 激光近炸引信
第9章 红外探测技术
9.1 红外辐射的基础知识
9.1.1 基本物理量
9.1.2 基本定律
9.1.3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9.1.4 红外辐射特性
9.2 红外探测器
9.2.1 红外探测器分类
9.2.2 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9.2.3 光导型探测器
9.2.4 光伏探测器
1.1 基本概念
1.2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的军事需求
1.2.1 高新技术弹药发展的需求
1.2.2 “三打三防”战术发展的需求
1.2.3 水下反鱼雷的发展需要
1.3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对引信发展的意义
1.3.1 引信灵巧化发展的需要
1.3.2 引信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1.3.3 引信起爆控制系统发展的需要
1.3.4 引信智能化目标识别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2章 目标特性
2.1 地面目标的主要特征
2.1.1 坦克的主要特征
2.1.2 车辆的主要特征
2.1.3 人员的主要特征
2.2 空中目标的主要特征
2.2.1 背景辐射
2.2.2 空中目标及特性
2.3 水面与水中目标的主要特征
2.3.1 潜艇
2.3.2 鱼雷
2.3.3 舰船
2.4 集中目标的反射特性
2.4.1 目标雷达截面积
2.4.2 目标雷达截面积的求法和特性
2.5 分布目标的电磁波反射特性
2.5.1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2.5.2 镜面反射系数
2.5.3 漫反射散射系数
第3章 近炸引信总体问题
3.1 近炸引信作用原理
3.2 近炸引信分类
3.2.1 按照物理场来源分类
3.2.2 按照物理场性质分类
3.3 单发毁伤概率
3.3.1 单发毁伤概率表达式
3.3.2 引信启动区
3.3.3 引信启动概率
3.3.4 战斗部破片飞散特性
3.4 引战配合
3.4.1 引战配合的意义
3.4.2 引战配合效率概念
3.4.3 影响引战配合的基本因素
3.4.4 引战配合设计与研究的方法
3.4.5 改善引战配合的技术措施及发展趋势
3.5 抗干扰技术
3.5.1 近炸引信干扰源分析
3.5.2 近炸引信抗干扰的特点
3.5.3 引信抗干扰准则
3.5.4 引信抗干扰途径
第4章 连续波多普勒测距原理
4.1 连续波多普勒体制无线电引信原理
4.2 对空中目标引信信号分析
4.3 对地面目标引信信号分析
4.4 连续波多普勒引信
4.4.1 自差式收发机引信
4.4.2 外差式收发机引信
4.5 最佳炸高
第5章 连续波调频测距原理
5.1 三角波线性调频测距
5.1.1 三角波线性调频信号表达式及其波形
5.1.2 三角波线性调频测距原理
5.1.3 三角波线性调频差频信号分析
5.1.4 三角波线性调频引信参数选择原则
5.2 锯齿波线性调频测距
5.2.1 锯齿波线性调频测距原理
5.2.2 锯齿波线性调频差频信号分析
5.3 正弦波调频测距
5.3.1 正弦波调频的差频与弹目距离的关系
5.3.2 正弦波调频的差频信号分析
5.3.3 多普勒效应对差频信号的影响
5.3.4 正弦波调频多普勒引信参数选择
5.4 恒定差频测距引信
第6章 超宽带测距原理
6.1 概述
6.2 超宽带雷达信号理论基础
6.2.1 超宽带雷达信号模型
6.2.2 超宽带雷达距离方程
6.2.3 超宽带信号波形
6.2.4 超宽带信号的调制方式
6.3 超宽带引信工作原理
第7章 毫米波探测原理
7.1 辐射测量原理
7.1.1 基本物理量
7.1.2 黑体辐射
7.1.3 辐射信号接收与检测
7.2 毫米波信号的传输衰减特性
7.2.1 大气物理模型
7.2.2 毫米波大气传输模型
7.3 典型场景毫米波辐射特征
7.3.1 天空环境辐射
7.3.2 空中目标辐射
7.3.3 地面环境辐射
7.3.4 地面目标辐射
7.4 毫米波辐射探测距离公式
7.4.1 波束平滑效应
7.4.2 采用温度描述的辐射探测距离方程
7.4.3 采用功率描述的辐射探测距离方程
7.5 毫米波辐射计
7.5.1 辐射计基本类型
7.5.2 毫米波天线
7.5.3 中频放大器
7.5.4 视频放大器设计
7.6 毫米波探测技术的应用
7.6.1 毫米波雷达
7.6.2 毫米波制导系统
7.6.3 毫米波辐射计
7.7 太赫兹辐射探测技术
第8章 激光探测原理
8.1 概述
8.2 激光测距原理
8.2.1 经典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及组成
8.2.2 测距方程
8.3 脉冲激光定距探测的作用体制
8.3.1 几何截断定距体制
8.3.2 距离选通定距体制
8.3.3 脉冲鉴相定距体制
8.3.4 脉冲激光测距机定距体制
8.4 激光方位探测原理
8.4.1 多窗口探测型
8.4.2 成像型
8.4.3 掩模型
8.4.4 相干型
8.5 激光探测的主要光学及电子器件
8.5.1 发射及接收光学系统
8.5.2 激光器与光敏元件
8.6 激光探测技术在弹药装备上的应用
8.6.1 激光制导弹药
8.6.2 激光近炸引信
第9章 红外探测技术
9.1 红外辐射的基础知识
9.1.1 基本物理量
9.1.2 基本定律
9.1.3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9.1.4 红外辐射特性
9.2 红外探测器
9.2.1 红外探测器分类
9.2.2 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9.2.3 光导型探测器
9.2.4 光伏探测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