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及其评价体系建构分析
作者:郑保章,何苗,李良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ISBN:9787030674852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科技传播促进科技本身的延续、积累和发展,以此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实力。科技传播是科学技术知识在不同传播主体之间传递并向社会扩散的过程,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互动性特质和网络化思维使科技传播呈现“围观”的效应,不论是新闻还是事件,不论是科普还是教育,不断增多且无法确定变量的庞杂信息迅速扩充到传播过程中,新媒体作为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的媒介平台,如何与科技传播对内容严谨求实的要求相适应?科技传播生态是否与自然生态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特征?《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及其评价体系建构分析》将生态学思维中的关联性与整体性、动态性和平衡性作为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从生态学角度把握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和特点,使用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各地区科技传播能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实问题,剖析其根源,以期能够实现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动态平衡的目标。
作者简介
暂缺《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及其评价体系建构分析》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绪论1
1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审视14
1.1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界说14
1.1.1新媒体的界定14
1.1.2科技传播的概念16
1.1.3科技传播生态的内涵18
1.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必要20
1.2.1生态学理论发展的现代意蕴20
1.2.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隐喻21
1.2.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的社会基础22
1.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可能23
1.3.1时代特征:新媒体的时代发展23
1.3.2理论基础:媒介技术哲学的延伸24
1.3.3环境依赖:风险社会的科技传播生态27
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及生态构成32
2.1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32
2.1.1科技传播的存在方式:展现和解蔽32
2.1.2科技传播的指引方式:从空虚意向走向充实意向34
2.1.3科技传播的澄明之境:伦理意向性36
2.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分析38
2.2.1科技传播生态的复杂适应性38
2.2.2科技传播生态的过程混沌性40
2.2.3科技传播生态的整体涌现性42
2.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结构:以雾霾事件为例45
2.3.1雾霾事件回顾及社会认知过程45
2.3.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群体47
2.3.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资源50
2.3.4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环境52
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失衡表现55
3.1传播主体导向偏差55
3.1.1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失衡55
3.1.2信源和受众的传播偏向失衡57
3.2传播内容异化的表现59
3.2.1信息虚假的网络谣言59
3.2.2信息超载的选择泛滥62
3.2.3信息落差的“数字鸿沟”63
3.3传播媒介生态失衡65
3.3.1媒介生态位重叠导致同质化资源恶性竞争66
3.3.2“媒介娱乐化”的科技传播叙事66
3.3.3风险社会的媒介呈现68
4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根源反思70
4.1科技传播主体根源70
4.1.1科技传播主体的伦理失范70
4.1.2科技传播主体的异化72
4.1.3科技传播主体把关缺失78
4.2科技传播媒介根源81
4.2.1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81
4.2.2新媒体自身的技术困境82
4.2.3媒介的风险隐患84
4.3科技传播环境根源86
4.3.1科学主义反思86
4.3.2风险社会存在88
4.3.3社会监管弱化89
5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平衡路径91
5.1主体自律与基本素养91
5.1.1发挥主体自律精神91
5.1.2提升受众科学素养92
5.2媒介自由与媒介秩序94
5.2.1媒介伦理:实践中“善”的德行94
5.2.2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95
5.2.3媒介控制:自由与责任同在98
5.3科技传播环境优化100
5.3.1风险社会责任100
5.3.2健全监管过程102
6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生态评价104
6.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生态模型构建与求解104
6.1.1投影寻踪模型及求解104
6.1.2随机前沿模型及求解106
6.1.3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107
6.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测度结果与分析108
6.2.1基于投影寻踪的变量测度108
6.2.2科技传播能力的测度结果与分析108
6.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10
6.3.1单位根检验110
6.3.2协整关系检验111
6.3.3个体固定截面加权112
6.3.4个体固定截面加权设定115
7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构建118
7.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118
7.1.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118
7.1.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的构成120
7.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模型122
7.2.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模型的选择122
7.2.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27
7.2.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131
7.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标准的确定135
7.3.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等级划分135
7.3.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136
7.3.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确定过程136
8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实证评价141
8.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现状及统计分析141
8.1.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人员分析141
8.1.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环境分析145
8.1.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影响分析154
8.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具体评价163
8.2.1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163
8.2.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分析164
8.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状况分析193
8.3.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主体的健康状况分析193
8.3.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分析197
8.3.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影响力的健康状况分析199
9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对策建议202
9.1建立科技传播道德建设的长效监测评估机制202
9.2提升科技传播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202
9.3提高科技传播受众的科学鉴别能力203
9.4加强科技传播内容的过滤监管204
9.5优化科技传播活动的政策支持204
9.6促进科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205
附录A调查问卷1 206
附录B调查问卷2 210
后记214
绪论1
1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审视14
1.1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界说14
1.1.1新媒体的界定14
1.1.2科技传播的概念16
1.1.3科技传播生态的内涵18
1.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必要20
1.2.1生态学理论发展的现代意蕴20
1.2.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隐喻21
1.2.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的社会基础22
1.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可能23
1.3.1时代特征:新媒体的时代发展23
1.3.2理论基础:媒介技术哲学的延伸24
1.3.3环境依赖:风险社会的科技传播生态27
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及生态构成32
2.1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32
2.1.1科技传播的存在方式:展现和解蔽32
2.1.2科技传播的指引方式:从空虚意向走向充实意向34
2.1.3科技传播的澄明之境:伦理意向性36
2.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分析38
2.2.1科技传播生态的复杂适应性38
2.2.2科技传播生态的过程混沌性40
2.2.3科技传播生态的整体涌现性42
2.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结构:以雾霾事件为例45
2.3.1雾霾事件回顾及社会认知过程45
2.3.2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群体47
2.3.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资源50
2.3.4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环境52
3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失衡表现55
3.1传播主体导向偏差55
3.1.1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失衡55
3.1.2信源和受众的传播偏向失衡57
3.2传播内容异化的表现59
3.2.1信息虚假的网络谣言59
3.2.2信息超载的选择泛滥62
3.2.3信息落差的“数字鸿沟”63
3.3传播媒介生态失衡65
3.3.1媒介生态位重叠导致同质化资源恶性竞争66
3.3.2“媒介娱乐化”的科技传播叙事66
3.3.3风险社会的媒介呈现68
4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根源反思70
4.1科技传播主体根源70
4.1.1科技传播主体的伦理失范70
4.1.2科技传播主体的异化72
4.1.3科技传播主体把关缺失78
4.2科技传播媒介根源81
4.2.1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81
4.2.2新媒体自身的技术困境82
4.2.3媒介的风险隐患84
4.3科技传播环境根源86
4.3.1科学主义反思86
4.3.2风险社会存在88
4.3.3社会监管弱化89
5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平衡路径91
5.1主体自律与基本素养91
5.1.1发挥主体自律精神91
5.1.2提升受众科学素养92
5.2媒介自由与媒介秩序94
5.2.1媒介伦理:实践中“善”的德行94
5.2.2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95
5.2.3媒介控制:自由与责任同在98
5.3科技传播环境优化100
5.3.1风险社会责任100
5.3.2健全监管过程102
6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生态评价104
6.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生态模型构建与求解104
6.1.1投影寻踪模型及求解104
6.1.2随机前沿模型及求解106
6.1.3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107
6.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测度结果与分析108
6.2.1基于投影寻踪的变量测度108
6.2.2科技传播能力的测度结果与分析108
6.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10
6.3.1单位根检验110
6.3.2协整关系检验111
6.3.3个体固定截面加权112
6.3.4个体固定截面加权设定115
7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构建118
7.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118
7.1.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118
7.1.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的构成120
7.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模型122
7.2.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模型的选择122
7.2.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27
7.2.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131
7.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标准的确定135
7.3.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等级划分135
7.3.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136
7.3.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确定过程136
8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实证评价141
8.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现状及统计分析141
8.1.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人员分析141
8.1.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环境分析145
8.1.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影响分析154
8.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具体评价163
8.2.1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163
8.2.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分析164
8.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状况分析193
8.3.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主体的健康状况分析193
8.3.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分析197
8.3.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影响力的健康状况分析199
9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对策建议202
9.1建立科技传播道德建设的长效监测评估机制202
9.2提升科技传播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202
9.3提高科技传播受众的科学鉴别能力203
9.4加强科技传播内容的过滤监管204
9.5优化科技传播活动的政策支持204
9.6促进科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205
附录A调查问卷1 206
附录B调查问卷2 210
后记2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