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性冲突中的伦理学:论欲望、实践推理和叙事
作者:[美] 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01
ISBN:978730029414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麦金泰尔探讨了一些关于现代性的哲学、政治和道德主张,认为只有放弃这些主张才能正确理解人类利益。在本书涉猎广泛的讨论中,他解释了如何理解规范性判断和评价性判断,如何分析欲望和实践理性,如何获得足够的自知之明,以及如何看待叙事在我们认识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他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从新亚里士多德或托马斯哲学的视角来认识现代性的条件,并辩称托马斯式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通过马克思的思想启发,能为我们提供构建一种当代政治和伦理的资源,而这种当代政治和伦理能够使身处现代性的我们去制衡现代性,并且要求我们去这样做。本书的丰富内容及其重要性,奠基于麦金太尔思维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方面的造诣,是其思想的提高和发展,能给这些领域的读者带来极大的兴趣。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麦金泰尔任教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母大学,2010年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后专心学术研究。他1981年的出版《美德缺失的时代》是获奖著作。其他著作有两卷集的《哲学的任务》和《伦理与政治》《伊迪丝?斯坦:哲学的序言1913-1922年》《上帝、哲学、大学:天主教哲学传统的历史》。关于译者李茂森,哲学博士,现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项目执行人,国际刊物《道德教育杂志》(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领导哲学与人文学科》(Leadership and the Humanities)、《国际信息伦理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Ethics)编委,“亚太道德教育学会”(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简称APNME)发起理事和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伦理学理论、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在日本筑波大学、日本东海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韩国仁荷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讲学和访学。已经出版专著《道德的先进性研究》等、译著《保护弱势:社会责任的再分析》《权利的道德基础》等,发表文章《变革中华人社会的道德教育》(英语)《把中国留学生培养成国际人才》(日语)等,参与编写的《道德建设论》(罗国杰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曾获“五个一工程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欲望、利益和“善”的一些哲学问题
1.1 为什么要研究欲望?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欲望的良好理由?
1.2 “善”、利益和关于利益的分歧
1.3 表现主义对“善”和利益分歧的解释
1.4 人类繁荣意义上的“善”和利益:亚里士多德主义
1.5 表现主义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的分歧
1.6 关于道德发展的两个论争
1.7 主体的判断和其欲望之间具有启发意义的冲突:表现主义者、法兰克福和尼采
1.8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性主体的概念
1.9 表现主义者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较量:一场似乎没有赢家的哲学冲突
1.10 我为什么没有探讨当今道德哲学家的哲学立场和道德立场
第二章 理论、实践以及它们的社会背景
2.1 如何回应第一章中描述的哲学争论:哲学理论的社会背景
2.2 以休谟为例:他用本土的、具体的观念来解释自然性和普遍性
2.3 亚里士多德及其社会背景,阿奎那从该社会背景对亚里士多德的复兴,阿奎那如何看似无关
2.4 马克思、剩余价值和对阿奎那在此看似无关的解释
2.5 学院派经济学呈现的理解模式和误解模式
2.6 马克思主义者和分配主义者竞相对主流观点的批判
2.7 关于如何超越第一章的对峙,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三章 道德与现代性
3.1 道德:现代性的道德
3.2 适合现代性道德存在的现代性
3.3 国家和市场:国家伦理和市场伦理
3.4 欲望、目的以及欲望的多重性
3.5 通过规范对欲望的构建
3.6 现代性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原因
3.7 表现主义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表现主义批判的局限
3.8 奥斯卡·王尔德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
3.9 D.H.劳伦斯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
3.10 伯纳德·威廉姆斯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
3.11 给威廉姆斯提出的问题和威廉姆斯提出的问题
……
第四章 当代托马斯语义中发展起来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关于相关性和理性论证的问题
第五章 四个叙事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第一章 关于欲望、利益和“善”的一些哲学问题
1.1 为什么要研究欲望?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欲望的良好理由?
1.2 “善”、利益和关于利益的分歧
1.3 表现主义对“善”和利益分歧的解释
1.4 人类繁荣意义上的“善”和利益:亚里士多德主义
1.5 表现主义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的分歧
1.6 关于道德发展的两个论争
1.7 主体的判断和其欲望之间具有启发意义的冲突:表现主义者、法兰克福和尼采
1.8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性主体的概念
1.9 表现主义者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较量:一场似乎没有赢家的哲学冲突
1.10 我为什么没有探讨当今道德哲学家的哲学立场和道德立场
第二章 理论、实践以及它们的社会背景
2.1 如何回应第一章中描述的哲学争论:哲学理论的社会背景
2.2 以休谟为例:他用本土的、具体的观念来解释自然性和普遍性
2.3 亚里士多德及其社会背景,阿奎那从该社会背景对亚里士多德的复兴,阿奎那如何看似无关
2.4 马克思、剩余价值和对阿奎那在此看似无关的解释
2.5 学院派经济学呈现的理解模式和误解模式
2.6 马克思主义者和分配主义者竞相对主流观点的批判
2.7 关于如何超越第一章的对峙,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三章 道德与现代性
3.1 道德:现代性的道德
3.2 适合现代性道德存在的现代性
3.3 国家和市场:国家伦理和市场伦理
3.4 欲望、目的以及欲望的多重性
3.5 通过规范对欲望的构建
3.6 现代性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原因
3.7 表现主义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表现主义批判的局限
3.8 奥斯卡·王尔德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
3.9 D.H.劳伦斯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
3.10 伯纳德·威廉姆斯对现代性道德的质疑
3.11 给威廉姆斯提出的问题和威廉姆斯提出的问题
……
第四章 当代托马斯语义中发展起来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关于相关性和理性论证的问题
第五章 四个叙事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