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南音乐感研究
作者:陈燕婷 著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ISBN:9787810969796
定价:¥1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南音乐感研究》聚焦南音乐感的研究,因为,“乐感”是沟通人与乐的桥梁,对音乐风格的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曲的风格和韵味需要依靠演奏、演唱者来实现,而实现效果如何与其乐感密切相关。全书由五个章节加一个结论构成。第一章:南音乐感探讨,指出“乐感”由多种具体能力构成,包括对音乐种种要素的感知、分辨能力,对作品的理解、想象、审美感受能力等等,其核心是“音乐美感”。乐感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的培养、教育因素,并受到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个人好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时代、文化、地域特征,以及鲜明的个人特点。经后天培养和发展,乐感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普遍性乐感、地方性乐感,以及乐种性乐感。三种乐感综合起来构成人们乐感的整体。乐感的形成与审美态度、审美经验等审美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审美过程影响和塑造着个人的乐感,而个人的乐感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选择和审美过程。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现状下,南音乐感可以大致分为相对传统以及相对现代的两种乐感,其形成过程中由于社会、时代的不同,个人好恶的不同,而有不同倾向和选择。南音乐感的特殊性在于:首先,南音乐感的培养,是在南音文化的浸染中逐渐养成,并伴随着性情、思想观念的养成;是一个完整的南音人的培养,而不是孤立的“乐”的学习。这种类型的培养,乐感为稳固不易变化。其次,南音独特的乐感,概括言之,就是按“规范”将记谱骨干音转化成具有“中和”美感的南音音乐的能力。第二章:南音“中和”乐感之社会、文化根源,首先对福建泉州厚重的儒学底蕴进行了分析。之后重点讨论了儒家以及对泉州影响深远的朱熹、李光地的礼乐思想。传统南音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思想观念:强调南音移风易俗、塑造人心的作用;对南音有着“尽善尽美”的评价;“正乐”思想根深蒂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儒家人格。其二是中节之礼,即体现在对祖师、祖先的祭祀仪式上,又体现在繁复、严格的唱/奏程序和规范,以及社团之间的拜馆、拼馆等活动上。所有这些以乐贯穿始终的活动,无不以礼先行,处处有礼制约。其三是中和之乐,体现在“思无邪”之曲词内容、“从容不迫”之节律、平稳节制之曲调、丰富有序之曲体、技巧简洁,排斥“繁手淫声”、各乐器配合多样均衡、情感抒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方面。第三章:基于南音音乐系统的乐感培养,以南音乐谱为研究对象,探讨南音音乐系统之美及基于此的乐感培养。首先培养的是对曲词、撩拍、曲调、曲体结构层面的“中和”之美的感知。在这些基本的音乐构成要素的感知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特色音程、偏音情况等。之后,通过一首又一首具体乐曲的学习,感知和尽可能多地掌握南音的管门、滚门和曲牌系统,逐步培养良好的旋官、“犯调”感。第四章:活态南音的乐感表达,从“轻技巧重韵味的中和之美”“中和适度的润腔之美”“多样均衡的合作之美”“泉腔特点的咬字吐音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和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南音乐感面临的挑战——南音传承中的美学问题。在西学东渐背景下,贯彻群众路线举措下,南音有了许多符合“时代乐感”的改革创新。对这些改革和创新,一直以来都有正反两种不同的声音。就泉州地区来说,目前南音传承呈三足鼎立之势,包括民间南音社团、专业南音乐团,以及学校南音教育。这三个阵营各有各的立脚点,各有各的优势,体现的南音乐感也各不相同。前者更保守,更坚持传统,后二者更新潮,有许多创新之举。其实,创新与传统,原本并不矛盾。中国传统音乐史上,历来就有文人“清唱”与艺人“剧唱”之分。传统南音属“清唱”性质,与迎合大众口味的“剧唱”以及西化的教育体系中的南音培养,性质完全不同,因而其乐感以及乐感的培养也不能同日而语。当前真正的矛盾,是混淆了“清唱”与“剧唱”之别,而一味地将南音往“剧唱”方向发展。结论。笔者认为,要维持南音传统风格,做好源头活水的保护,必须从保护传统南音乐感人手。认清南音的“清唱”性质,保护南音传统的传承机制,保护民间南音社团的所有传统,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南音符合时代发展、迎合大众需要,否则前景堪忧。而这些,有待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
作者简介
陈燕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完成专著《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调查与研究》(2008,文化艺术出版社,获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优秀奖);“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安海嗦哕嚏》(2012,浙江人民出版社);彩图版《古乐南音》(2018,文化艺术出版社)。合译《音乐的意义与表现》(2007,湖南文艺出版社,原著斯蒂芬·戴维斯);合著“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丛书”之《音乐鉴赏》(2009,江苏教育出版社)。发表论文《传统音乐乐感研究刍议——以南音为例》《南音与南曲关系考析——以【大迓鼓】为例》(该文获2015年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王森国际交流基金”研究生组论文评奖一等奖、获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奖学助学基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奖)等70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音乐感探讨
第一节 乐感的重要性
一、乐感的重要性
二、乐感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第二节 乐感界定
一、乐感的两个重要内容
二、作为表演者的乐感
三、小结
第三节 乐感分类
一、普遍性乐感
二、地方性乐感
三、乐种性乐感
四、小结
第四节 南音乐种性乐感的形成
一、审美态度
二、审美注意
三、审美感知
四、审美感受
五、审美判断
六、审美经验
七、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八、小结
第五节 南音乐感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朦胧阶段
二、初级阶段
三、中级阶段
四、高级阶段
五、小结:以“饱腹”论英雄
第六节 南音乐感的特殊性
第二章 南音“中和”乐感之社会、文化根源
第一节 福建泉州厚重的儒学底蕴
一、唐代儒学初盛
二、宋代理学高度发展
三、明代理学以泉州晋江为中心再次迎来发展高峰
四、清代理学研究仍不乏人才
第二节 一以贯之的礼乐思想
一、儒家礼乐思想
二、朱熹及其礼乐思想
三、李光地及其礼乐思想
四、小结
第三节 礼乐规范下南音“人”的培养
一、儒家思想对南音人思想、观念的塑造
二、行为规范——南音“中节”之礼
三、性情培养——南音“中和”之乐
第四节 自我文化认同下的人格自律
一、南音与中原宫廷、贵族音乐之联系
二、对孟昶的祖师崇拜
三、“御前清客”光环笼罩
四、拒绝商业化的立场
……
第三章 基于南音音乐系统的乐感培养
第四章 活态南音的乐感表达
第五章 南音乐感面临的挑战——南音传承中的美学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音乐感探讨
第一节 乐感的重要性
一、乐感的重要性
二、乐感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第二节 乐感界定
一、乐感的两个重要内容
二、作为表演者的乐感
三、小结
第三节 乐感分类
一、普遍性乐感
二、地方性乐感
三、乐种性乐感
四、小结
第四节 南音乐种性乐感的形成
一、审美态度
二、审美注意
三、审美感知
四、审美感受
五、审美判断
六、审美经验
七、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八、小结
第五节 南音乐感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朦胧阶段
二、初级阶段
三、中级阶段
四、高级阶段
五、小结:以“饱腹”论英雄
第六节 南音乐感的特殊性
第二章 南音“中和”乐感之社会、文化根源
第一节 福建泉州厚重的儒学底蕴
一、唐代儒学初盛
二、宋代理学高度发展
三、明代理学以泉州晋江为中心再次迎来发展高峰
四、清代理学研究仍不乏人才
第二节 一以贯之的礼乐思想
一、儒家礼乐思想
二、朱熹及其礼乐思想
三、李光地及其礼乐思想
四、小结
第三节 礼乐规范下南音“人”的培养
一、儒家思想对南音人思想、观念的塑造
二、行为规范——南音“中节”之礼
三、性情培养——南音“中和”之乐
第四节 自我文化认同下的人格自律
一、南音与中原宫廷、贵族音乐之联系
二、对孟昶的祖师崇拜
三、“御前清客”光环笼罩
四、拒绝商业化的立场
……
第三章 基于南音音乐系统的乐感培养
第四章 活态南音的乐感表达
第五章 南音乐感面临的挑战——南音传承中的美学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