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非均质油藏层内纵向流动机理及提高驱替效率技术

非均质油藏层内纵向流动机理及提高驱替效率技术

作者:刘雄,纪淑红,毛小龙 著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ISBN:9787511455123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笔者及其科研团队就非均质油藏层内流动机理做了深入研究,《非均质油藏层内纵向流动机理及提高驱替效率技术》第1章主要介绍了非均质油藏层内流体纵向流动遇到的瓶颈问题及当前研究现状,同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第2章主要从非均质油藏层内纵向流动入手,基于物模实验、数模正交及单因素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厘清控制不同类型储层层内窜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CT组合岩心非均质油藏水驱规律物模实验系统及评价体系,创新了非均质油藏层内流体纵向窜流量化表征方法。第3章主要明晰了不同类型储层层内窜流发生的机理,对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阶段的流体流动规律及受力进行分析,给出了层内流体纵向流动在不同阶段的优势作用力。第4~6章主要基于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阶段的优势作用力分析,提出了考虑校正韵律及变异系数影响的重力数Ⅳ。。和毛管数Ⅳ。。判别指标,利用已有的模型数据及参数标定了界限,并探究了调整不同类型储层层内流动非均质性的方法与思路。《非均质油藏层内纵向流动机理及提高驱替效率技术》主要是笔者对非均质油藏层内流体纵向流动机理及提高驱替效率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与概括.适用于各石油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同时,笔者期待通过此书取得的一些认识,与读者相互交流,共同推动非均质油藏层内剩余油挖潜研究及相关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简介
暂缺《非均质油藏层内纵向流动机理及提高驱替效率技术》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层内纵向流动简介
1.1.1 层内矛盾是高含水油田面临的技术瓶颈
1.1.2 层内低效无效水循环是高含水油田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2章 非均质层内流体纵向流动主控因素分析
2.1 非均质层内物模实验及数据分析
2.1.1 实验装置及方法
2.1.2 物模实验设计
2.1.3 正韵律物模实验数据分析
2.1.4 反韵律物模实验数据分析
2.2 非均质层内数模实验及主控因素分析
2.2.1 模型参数
2.2.2 正交实验分析
2.2.3 单因素实验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非均质层内流体纵向流动规律及优势作用力分析
3.1 作用力表征
3.1.1 黏滞力
3.1.2 重力
3.1.3 毛管力
3.2 非均质层内流动规律及作用力分析
3.2.1 基础模型与方法
3.2.2 黏滞力模型层内纵向流动规律及作用力分析
3.2.3 黏滞力一毛管力模型层内纵向流动规律及作用力分析
3.2.4 黏滞力一重力模型层内纵向流动规律及作用力分析
3.2.5 黏滞力一重力一毛管力模型层内纵向流动规律及作用力分析
3.3 作用力对开发效果影响分析
3.3.1 黏滞力作用下纵向流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3.3.2 黏滞力一重力作用下纵向流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3.3.3 黏滞力一毛管力作用下纵向流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3.3.4 黏滞力一重力一毛管力作用下纵向流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非均质层内纵向流动判定指标及界限研究
4.1 非均质层内纵向流动判定指标
4.1.1 层内纵向流动判定指标理论推导
4.1.2 非均质层内纵向流动判定指标校正
4.2 非均质层内纵向流动判定指标界限研究
4.2.1 非均质层内纵向流动界限分析
4.2.2 非均质层内纵向流动界限标定
4.3 小结
第5章 改善层内流动非均质性方法
5.1 改善层内流动非均质性对策
5.1.1 基于横向驱替调整改善层内流动非均质性对策
5.1.2 基于纵向流动调整改善层内流动非均质性对策
5.2 改善层内流动非均质性开发效果判定指标
5.2.1 开发效果判定指标
5.2.2 开发效果判定指标的应用
5.3 小结
第6章 改善层内流动非均质性实例
6.1 区域地质概况
6.2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
6.2.1 储层物性下限计算
6.2.2 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6.3 改善流动非均质性初步思路
6.4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