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卷
作者:吾淳 著,郭齐勇 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01
ISBN:9787214235893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卷所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知识的关系,这既包括知识对哲学的影响,也包括哲学对知识的影响,因此涉及哲学与科学共同使用的观念、概念及思维、方法,此外还涉及知识、理性与神秘主义的关系。叙述分六个时期:原始与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宋元、明清。在此期间,涉及自然、知识或科学的观念、概念与思想从无到有,然后蔚为大观,其中仅概念就包括:类、象、数、阴阳、五行、气、宜、因、地、时、天、天人、天象、天数、天道、道、中、和、象数、力命、故、理、穷理、格物、致知等等。这些概念普遍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但它们大多数正是在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者简介
吾淳,亦名吾敬东,1955年。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发生与范型问题研究,兼涉科学、伦理、宗教、艺术。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等CSSCI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约百篇。著作有《中国思维形态》《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重新审视轴心期》《文明范式:连续与突破》等。
目录
导论
章中国哲学思维与观念的上古知识源头
节原始社会与三代时期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思维、观念的萌芽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一、 工具制作对于思维发生的意义
二、 经验思维的早期知识源头
三、 从早期神话传说看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四、 从早期占卜行为看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类”观念的产生及其知识源头
一、 人类早年普遍的“类”观念及其知识源头
二、 原始中国人的分辨活动与观念
三、 三代时期的分类活动与观念
第四节“阴阳”对立观念的知识源头
一、 万物对立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国“二分”对立观念的生成
三、 三代时期“二分”观念发展的知识背景
四、 “阴阳”语词和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
第五节“五行”图式观念的知识源头
一、 宇宙图式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国“四方”图式观念的生成
三、 三代时期“四方”观念发展的知识背景
四、 “五行”语词和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
第六节自然“天人”观念的萌芽
一、 远古时期的宗教“天人”观
二、 远古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
三、 三代的自然“天人”观
四、 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及“时”、“宜”概念
第七节“象”、“数”观念及其知识背景
一、 早期“象”知识与观念
二、 早期“数”知识与观念
第八节“气”观念的知识背景
一、 由观念而语词的哲学判断
二、 由观念而语词的历史考察
三、 “气”概念的产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气”观念与概念
一、 “阴阳”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二、 “五行”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三、 “气”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自然之“天”、“天道”、“天人”观念与概念
一、 自然之“天”的产生
二、 “天人”
三、 “天象”与“天数”
四、 “天道”
第四节春秋时期的“类”、“象”、“数”观念与概念
一、 “类”知识与观念
二、 “象”知识与观念
三、 “数”知识与观念
第五节无神论观念及其意义
一、 无神论观念的萌芽
二、 自然知识对于无神论观念产生的作用
三、 无神论观念对于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意义
第六节道家思想中的科学问题
一、 对知识与智慧、技术与技艺的看法
二、 “道”与“自然”
三、 “道”与宇宙理论的提出
四、 养生思想的源头
五、 其他思想
第七节儒家、法家与知识的关系
一、 对待知识与技术的基本态度
二、 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三、 法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第八节名家及各种逻辑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一、 惠施“历物十事”的科学思想
二、 公孙龙的科学逻辑
三、 公孙龙的科学分析方法
章中国哲学思维与观念的上古知识源头
节原始社会与三代时期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思维、观念的萌芽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一、 工具制作对于思维发生的意义
二、 经验思维的早期知识源头
三、 从早期神话传说看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四、 从早期占卜行为看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类”观念的产生及其知识源头
一、 人类早年普遍的“类”观念及其知识源头
二、 原始中国人的分辨活动与观念
三、 三代时期的分类活动与观念
第四节“阴阳”对立观念的知识源头
一、 万物对立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国“二分”对立观念的生成
三、 三代时期“二分”观念发展的知识背景
四、 “阴阳”语词和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
第五节“五行”图式观念的知识源头
一、 宇宙图式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国“四方”图式观念的生成
三、 三代时期“四方”观念发展的知识背景
四、 “五行”语词和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
第六节自然“天人”观念的萌芽
一、 远古时期的宗教“天人”观
二、 远古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
三、 三代的自然“天人”观
四、 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及“时”、“宜”概念
第七节“象”、“数”观念及其知识背景
一、 早期“象”知识与观念
二、 早期“数”知识与观念
第八节“气”观念的知识背景
一、 由观念而语词的哲学判断
二、 由观念而语词的历史考察
三、 “气”概念的产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气”观念与概念
一、 “阴阳”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二、 “五行”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三、 “气”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自然之“天”、“天道”、“天人”观念与概念
一、 自然之“天”的产生
二、 “天人”
三、 “天象”与“天数”
四、 “天道”
第四节春秋时期的“类”、“象”、“数”观念与概念
一、 “类”知识与观念
二、 “象”知识与观念
三、 “数”知识与观念
第五节无神论观念及其意义
一、 无神论观念的萌芽
二、 自然知识对于无神论观念产生的作用
三、 无神论观念对于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意义
第六节道家思想中的科学问题
一、 对知识与智慧、技术与技艺的看法
二、 “道”与“自然”
三、 “道”与宇宙理论的提出
四、 养生思想的源头
五、 其他思想
第七节儒家、法家与知识的关系
一、 对待知识与技术的基本态度
二、 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三、 法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第八节名家及各种逻辑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一、 惠施“历物十事”的科学思想
二、 公孙龙的科学逻辑
三、 公孙龙的科学分析方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