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2019年卷)
作者:王喜军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ISBN:9787030635143
定价:¥2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2019年卷)》系统介绍了2018年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相关研究进展。以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内容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生物学本质、方剂有效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针灸生物学机制、肠道微生态及中药调控作用、中药毒性及减毒、中药质量等领域中的年度研究进展。书中例证翔实,图表充分,能够带领读者快速、全面地了解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2019年卷)》收集了作者科研团队完成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力图为从事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及学生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王喜军,男,1961年12月生,日本北海道药科大学药学博士。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学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授权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重点研究室主任,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会长、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在中药有效性评价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及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l项,获部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在Hepatology、Mol Cell Proteomics、TrAC、Mass Spectrom Rev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220余篇SCI论文,被Lancet等国际著名刊物引用11290次;其中30篇被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评选为“ESI全球高被引论文”。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岐黄学者、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及吴杨奖等荣誉称号。
目录
Chinmedomics Builds a Bridge from Traditional t0 Modern Research 0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代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及应用
第一节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研究
第二节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茵胆平肝胶囊质量标志物发现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一节 重度抑郁症中医亚型肝气郁结和心脾两虚的血液与尿液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模式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三节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候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四节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脾虚湿困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五节 儿童紫癜性肾炎证候学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六节 心气阴两虚证心力衰竭的证候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七节 血清诱导的肝郁脾虚证细胞模型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八节 肝郁脾虚证高脂血症患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九节 脾阳虚证患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方剂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清热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节 和解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节 补益剂药效评价剂作用机制研究
第四节 理血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五节 治风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六节 祛湿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七节 温里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及经穴特异性研究
第一节 基于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的麦粒灸治疗高脂血症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第二节 针刺和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肝肾代谢轮廓调节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针刺太冲穴对高血压大鼠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18F-FDG-PET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肠道微生态及中药方剂调控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甘草甘遂联用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关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
第二节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及祖师麻片对其治疗作用的血清和粪便综合代谢组学的研究
第三节 车前子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高血糖、高脂血及结肠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第四节 长期服用人参提取物对大鼠代谢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第五节 脾阳虚受试者的综合代谢及肠道微生物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芦荟大黄素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节 绿原酸对慢性睡眠剥夺大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第三节 人参皂苷R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机制研究
第四节 齐墩果酸抗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
第五节 木兰花碱抗前列腺癌的调节途径和作用靶点研究
第六节 黄芪甲苷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延长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有毒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雷公藤甲素诱发急性肝中毒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二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附子心脏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马钱子毒性作用研究
第四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京大戟肾毒性研究
第五节 基于血清和肝脏代谢组学的补骨脂素肝毒性研究
第六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菊三七肝毒性研究
第七节 基于代谢组学及CUMS大鼠的柴胡药效及毒性作用研究
第八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安宫牛黄丸中其他中药对朱砂、雄黄肝肾毒性的配伍减毒研究
第九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牛黄解毒片组分对雄黄的配伍减毒作用研究
第十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硫黄熏蒸白芍的安全l生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川贝母栽培品的不同生长阶段生物碱比较研究
第二节 栘□(无此字)叶不同种鉴别研究
第三节 茯苓三个不同部位化学标记物及定量研究
第四节 牡丹皮硫黄熏蒸和脱硫化学特征比较研究
第五节 硫黄熏蒸对生姜化学成分影响研究
第六节 海马不同品种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及应用
第一节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研究
第二节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茵胆平肝胶囊质量标志物发现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一节 重度抑郁症中医亚型肝气郁结和心脾两虚的血液与尿液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模式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三节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候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四节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脾虚湿困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五节 儿童紫癜性肾炎证候学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六节 心气阴两虚证心力衰竭的证候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七节 血清诱导的肝郁脾虚证细胞模型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八节 肝郁脾虚证高脂血症患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第九节 脾阳虚证患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方剂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清热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节 和解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节 补益剂药效评价剂作用机制研究
第四节 理血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五节 治风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六节 祛湿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七节 温里剂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及经穴特异性研究
第一节 基于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的麦粒灸治疗高脂血症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第二节 针刺和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肝肾代谢轮廓调节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针刺太冲穴对高血压大鼠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18F-FDG-PET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肠道微生态及中药方剂调控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甘草甘遂联用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关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
第二节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及祖师麻片对其治疗作用的血清和粪便综合代谢组学的研究
第三节 车前子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高血糖、高脂血及结肠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第四节 长期服用人参提取物对大鼠代谢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第五节 脾阳虚受试者的综合代谢及肠道微生物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芦荟大黄素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节 绿原酸对慢性睡眠剥夺大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第三节 人参皂苷R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机制研究
第四节 齐墩果酸抗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
第五节 木兰花碱抗前列腺癌的调节途径和作用靶点研究
第六节 黄芪甲苷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延长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有毒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雷公藤甲素诱发急性肝中毒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二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附子心脏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马钱子毒性作用研究
第四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京大戟肾毒性研究
第五节 基于血清和肝脏代谢组学的补骨脂素肝毒性研究
第六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菊三七肝毒性研究
第七节 基于代谢组学及CUMS大鼠的柴胡药效及毒性作用研究
第八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安宫牛黄丸中其他中药对朱砂、雄黄肝肾毒性的配伍减毒研究
第九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牛黄解毒片组分对雄黄的配伍减毒作用研究
第十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硫黄熏蒸白芍的安全l生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川贝母栽培品的不同生长阶段生物碱比较研究
第二节 栘□(无此字)叶不同种鉴别研究
第三节 茯苓三个不同部位化学标记物及定量研究
第四节 牡丹皮硫黄熏蒸和脱硫化学特征比较研究
第五节 硫黄熏蒸对生姜化学成分影响研究
第六节 海马不同品种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