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亲情教育
作者:潘志平 著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53667805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潘志平任校长26年,特别是任杭州市公益中学校长13年来,逐步形成的“亲情教育”理念和行动框架。前四章阐述了亲情教育的理论基础、形成过程、思想体系等,后四章介绍了亲情教育“四路径、八载体”的实践策略、具体方法等。本书通过大量来自学生、家长、老师的真实故事和案例,厘清了“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的理念和原理,突破了“怎样把孩子培养好”的许多难点问题。以真人、真事、真感受,把孩子教育的道理说明白,把孩子教育的方法讲到位,让教育孩子的道理和策略不再空洞、枯燥、难理解,而是变得具体、形象、可操作,如怎样“乐于协商对话”,问计于孩子并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怎样“成于实践体悟”,以参与式的“三有课堂和作业”、益人益己的“公益积分制”,让孩子接受关怀,感受关怀、、进而学会关怀等。全书以“亲情、关怀、快乐”为主线,处处呈现亲情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和教育新样态,适合老师、家长、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潘志平,1964年出生,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杭州市公益中学校长。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导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讲席教授,“浙江家长学校”常驻专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首期长三角“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人选。入选杭州市首届十佳校长,浙江省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994年起,先后在四所学校任校长,始终以“办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追求,致力于“做有亲情的好教育”。想方设法让学生“吃得爽、玩得嗨、聊得畅、学得乐”。坚持每周四下厨房为全校师生烧“阿潘羹”,坚持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亲笔信”,坚持每年过年亲手为全校1500多位学生写“福”“乐”等毛笔字。他下雪天与学生零距离“打雪仗”,他的英语课上充满笑声和掌声,“公益大舞台”迎新汇演上他扮演“贵妃、唐僧、锦鲤”……师生、家长都亲热地称呼他“阿潘校长”。专著《一位智慧校长给家长的50圭寸亲笔信》荣登全国家庭教育影响力图书TOP榜。主编的《嗨,孔夫子一中学生读(论语)》《大画(论语)》《大画朱子家训》《大画颜氏家训》等广受家长、学生喜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学校因为有了亲情而多了一份温暖》《做孩子,做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学校亲情教育的行动路径》等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德育》等重要期刊发表。
目录
引言 从三个案例看教育的缺失
第一章 亲情带来教育新样态
第一节 分数一阵子,亲情一辈子
第二节 回归教育本源,走进孩子内心
第三节 源于“喜欢”,归于“亲情”
第四节 亲情教育带来学校新样态
第二章 亲情教育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亲情教育相关思想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亲情教育相关思想
第三节 国外亲情教育相关思想
第三章 亲情教育的思想形成
第一节 在亲情滋养中坚强成长
第二节 用亲情做暖心老师、贴心校长
第三节 以亲情传承优秀校本文化
第四章 亲情教育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 亲情的内涵
第二节 亲情教育解读
第三节 亲情教育体系
第五章 始于原生家庭
第一节 “阿潘羹”延伸父母爱
第二节 “亲笔信”架起连心桥
第三节 “入细微”营造亲情好生态
第六章 基于关心关系
第一节 “五情并举”暖人心
第二节 “一个不缺”显用心
第三节 “玩好关系”释天性
第七章 乐于协商对话
第一节 “自主管理”成体系
第二节 “协商制度”保权责
第三节 “亲情课程”搭平台
第八章 成于实践体悟
第一节 参与式的“三有”亲情教学
第二节 体验式的“三全”亲情德育
第三节 浸润式的“三一”亲情涵养
后记
第一章 亲情带来教育新样态
第一节 分数一阵子,亲情一辈子
第二节 回归教育本源,走进孩子内心
第三节 源于“喜欢”,归于“亲情”
第四节 亲情教育带来学校新样态
第二章 亲情教育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亲情教育相关思想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亲情教育相关思想
第三节 国外亲情教育相关思想
第三章 亲情教育的思想形成
第一节 在亲情滋养中坚强成长
第二节 用亲情做暖心老师、贴心校长
第三节 以亲情传承优秀校本文化
第四章 亲情教育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 亲情的内涵
第二节 亲情教育解读
第三节 亲情教育体系
第五章 始于原生家庭
第一节 “阿潘羹”延伸父母爱
第二节 “亲笔信”架起连心桥
第三节 “入细微”营造亲情好生态
第六章 基于关心关系
第一节 “五情并举”暖人心
第二节 “一个不缺”显用心
第三节 “玩好关系”释天性
第七章 乐于协商对话
第一节 “自主管理”成体系
第二节 “协商制度”保权责
第三节 “亲情课程”搭平台
第八章 成于实践体悟
第一节 参与式的“三有”亲情教学
第二节 体验式的“三全”亲情德育
第三节 浸润式的“三一”亲情涵养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