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作者:苏海洋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01

ISBN:9787520371193

定价:¥11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指由历史上的秦地(关中)西行,翻越陇山南段,经陇右地区南部(陇西黄土高原南缘、河湟地区)至河西走廊东部与域外沟通的国际交通线路。《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在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实地调查等传统方法及卫星影像调查与分析、谷歌地球路径模拟测量等新手段,考察了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演变的时间过程、线路走向及沿线所经,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秦陇南道演变的原因及区域文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秦陇南道演变的规律。《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关于汉唐长安通姑臧南道交通线路走向的高精度复原研究的尝试,对历史交通线路研究思路的突破和研究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苏海洋,男,1971年1月生,甘肃天水人。200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地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甘青地区文明起源和西北史地研究。在《地理信息世界》《青海民族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史研究动态》《亚洲农业研究》《农业考古》《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敦煌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及文集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独立或以作者名义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战略研究项目等各类项目9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秦陇与秦陇南道的相关概念问题
二 研究现状
三 相关研究理论
四 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第一节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一 黄土、黄土高原与丝绸之路
二 河湟地区与丝绸之路
三 柴达木盆地与丝绸之路
四 祁连山地与丝绸之路
第二节 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与演变的地理机制
一 从空间互补性原理看丝绸之路的形成机制
二 从区域可达性原理看丝绸之路的演变机制
三 从干扰机会原理看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第三章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孕育与形成
第一节 彩陶之路
一 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时期彩陶文化的西进
二 马家窑文化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孕育——青铜之路
一 青铜时代早期甘青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
二 青铜时代晚期甘青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 西北铁器时代的区域文化互动与中西交流
一 焉不拉克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
二 苏贝希文化与阿尔泰、南西伯利亚文化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互动
三 苏贝希文化与沙井文化的互动
四 沙井文化与杨郎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互动
五 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的互动
六 寺洼文化与周文化的互动
第四节 秦、西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和丝绸之路的形成
一 秦、西戎文化与斯基泰文化的互动
二 秦文化、西戎文化中的塔加尔文化因素
三 羌人西迁、塞人东迁与丝绸之路东段南道的形成
第五节 丝绸之路孕育与形成的动因
一 气候变化与彩陶之路
二 气候变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
第四章 汉魏时期长安至姑臧南道交通线
第一节 长安至凉州刺史治段线路复原研究
第二节 陇坻道
第三节 长安通姑臧南道凉州刺史至姑臧段
第四节 长安通姑臧南道支线
第五章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秦陇南道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丝路东段南道的演变
一 丝绸之路起点的变化
二 秦陇南道运行状况与线路走向的变化
第二节 十六国南北朝秦陇南道上的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
一 炳灵寺石窟与丝绸之路
二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与丝绸之路
三 麦积山石窟与丝绸之路
……
第六章 隋唐时期长安通凉州南道
第七章 北宋时期的秦陇南道
第八章 元明时期的秦陇南道
第九章 秦陇南道的演变规律及其动因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