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曾繁仁文集(1—5卷)
作者:曾繁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ISBN:9787520376525
定价:¥7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曾繁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是当代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他在生态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生态美学作为我国新时期美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收获之一,曾繁仁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成果。曾繁仁文集共五卷,将曾繁仁先生几十年来对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收录。分别为第一卷:生态美学导论;第二卷:西方美学范畴研究;第三卷:西方美学论纲;第四卷:美育十五讲;第五卷: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曾繁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美学方面的建树。
作者简介
曾繁仁(1941.1- ),安徽泾县人。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等行政职务。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文学理论》项目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及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召集人、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等职。曾任国家社科项目中文学科组成员、教育部艺教委常委、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以及教育部和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目录
第一卷 生态美学导论
生态美学对当代美学学科的新突破(初版序)
导言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代表性论著
第四节 今后生态美学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
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第一节 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
——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觉醒
第二节 《增长的极限》
——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
——从“祛魅”到部分“复魅”
第四节 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时代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
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第一节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
——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
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
第一节 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
第二节 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
第四节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
第二节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
论述
第三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
贡献
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五章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一节 西方18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生态审美观
第三节 西方20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第四节 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
第六章 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孔子与儒家的古典生态智慧与生态审美智慧
第二节 《周易》的“生生之谓易”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七章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
第二节 “道”为“天下母”的生态生成论
第三节 “万物齐一”论的生态平等论
第四节 “天倪”“天钧”说的生物环链思想
第五节 “守中”与“心斋”“坐忘”的古典生态
现象学
第六节 “至德之世”的生态审美理想
第八章 佛学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二节 禅宗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九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国画是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第二节 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法”
第三节 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第四节 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
“天人合一”思想
第五节 国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的人与
自然和谐的精神
第六节 国画“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
友好关系
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
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
第二节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
第四节 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
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生态美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系统的审美
第二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现象学
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生态审美本性论
第二节 “诗意地栖居”
第三节 四方游戏说
第四节 家园意识
第五节 场所意识
第六节 参与美学
第七节 生态文艺学
第八节 两种生态审美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
自强之美
第九节 生态审美教育
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
第十三章 中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一节 《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二节 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
解读
第十四章 外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一节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二节 《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
结语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第一节 关于生态美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第二节 坚持生态美学的生态存在论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第四节 生态美学的今后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
第二卷 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
第三卷 西方美学论纲
第四卷 西方美学范畴研究
第五卷 美育十五讲
生态美学对当代美学学科的新突破(初版序)
导言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代表性论著
第四节 今后生态美学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
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第一节 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
——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觉醒
第二节 《增长的极限》
——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
——从“祛魅”到部分“复魅”
第四节 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时代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
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第一节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
——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
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
第一节 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
第二节 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
第四节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
第二节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
论述
第三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
贡献
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五章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一节 西方18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生态审美观
第三节 西方20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第四节 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
第六章 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孔子与儒家的古典生态智慧与生态审美智慧
第二节 《周易》的“生生之谓易”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七章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
第二节 “道”为“天下母”的生态生成论
第三节 “万物齐一”论的生态平等论
第四节 “天倪”“天钧”说的生物环链思想
第五节 “守中”与“心斋”“坐忘”的古典生态
现象学
第六节 “至德之世”的生态审美理想
第八章 佛学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二节 禅宗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九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一节 国画是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第二节 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法”
第三节 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第四节 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
“天人合一”思想
第五节 国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的人与
自然和谐的精神
第六节 国画“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
友好关系
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
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
第二节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
第四节 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
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生态美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系统的审美
第二节 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现象学
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生态审美本性论
第二节 “诗意地栖居”
第三节 四方游戏说
第四节 家园意识
第五节 场所意识
第六节 参与美学
第七节 生态文艺学
第八节 两种生态审美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
自强之美
第九节 生态审美教育
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
第十三章 中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一节 《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二节 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
解读
第十四章 外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一节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二节 《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
结语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第一节 关于生态美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第二节 坚持生态美学的生态存在论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第四节 生态美学的今后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
第二卷 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
第三卷 西方美学论纲
第四卷 西方美学范畴研究
第五卷 美育十五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