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尹鸿自选新集:影像文化批评
作者:尹鸿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01
ISBN:9787302556237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影视爱好者和品鉴者群体的不断扩大,影视批评已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尹鸿自选新集》精选著名影视评论家尹鸿教授从事研究三十余年的影视评论力作,形成这样一部经过时光打磨的影视评论集,对于影视评论爱好者和希望提高影视鉴赏水准的读者,具有收藏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尹鸿,重庆人,1961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文艺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产业与管理研究会会长。著有《悲剧与悲剧意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徘徊的幽灵:弗洛伊德主义与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2015)、《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尹鸿、凌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当代电影艺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百年中国电影史:1900-2000)》(尹鸿、凌燕,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等十多本著作,译著有《悲剧》(昆仑出版社1993)、《大电影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等。多部著作和相关篇章被翻译为英文、韩文、俄文出版。多次担任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全国性影视奖项的评委。担任数百部集电影、电视剧以及众多电视栏目的策划、顾问和艺术指导。
目录
第一编 画像
建设性的批评者与批评性的建设者——尹鸿教授访谈实录
20年教学时光无悔
人文精神与大众传媒
第二编 鸿论
走向小康时代的中国电影:纪念中国电影110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艺与时代变迁
关乎人文化成天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电影
剧变中国的影像见证:中国电视剧文化50年
时代碑铭与民族史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电视剧
建构大众电影的叙事范式: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电影类型
演变
论新主流电影: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合流
好莱坞在中国:1897—1950年
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典电影体系
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像多棱镜:关于中国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
对话
高概念商业电影模式初探
影院性:多屏时代的电影本体
中国电影与国家“软形象”
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电视剧的艺术传统
中国电视:从条块分割走向有序竞争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
传统媒体的真正对手是新媒体吗?
“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研究
第三编 时评
通向中国文艺创作的高峰之路
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理性面对亚文化的挑战
电影贱时代:娱乐电影的尺度之争
电影批评的伦理原则
公众性决定公众人物的话语责任
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
名著改编热背后
历史剧是“历史”还是“剧”?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应回到历史的原点
喜剧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人人爱国家与国家爱人人
只有历史的苦难还是不够的
类型片与超越观众的专业智慧
科技与市场: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
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泛传播时代的微文化
网络视听节目既要管好,也要管活
谈谈网络剧与电视剧规范的共同底线与媒介差异
第四编 品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岂一个俗艳了得
一流的制作,二流的作品:评《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归去来兮三十年
好莱坞的皮囊,张艺谋的心:电影《长城》
圣化的梅兰芳:评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
从牺牲的圣坛走向世俗的平凡:陈凯歌之《赵氏孤儿》
《夜宴》: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那不是个圆圈,那是面镜子:《我不是潘金莲》观后
这一年,有部电影叫《芳华》
《刺客聂隐娘》:一部“现象级”的文人电影
“很李安”也“很实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建国大业》:人见人异的万花筒
鱼与飞鸟的爱情:《云水谣》观后
《天狗》:最后的守候
为什么与萧红擦肩而过:《黄金时代》观后
好电影,不分商业片和艺术片:《白日焰火》观后
惊艳吊诡的什锦拼盘: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世界的“真实的想象”:评《三打白骨精》
全球化背景下的《功夫熊猫》
工匠精神、主流价值与类型精品:对《战狼2》现象的三点思考
让无名人的历史获得艺术命名:评长篇电视史诗剧《闯关东》
昨天的现实主义,今天的理想主义: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人民的名义》:映现时代
刻画人性
第五编 记忆
一道闪电划过我的1977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清华大学的大学精神
范敬宜的新闻教育思想与实践:《范敬宜新闻教育文集》编者前言
仁厚我师:缅怀杨占升先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成琰兄
底特律与芝加哥札记
纵横英伦札记
建设性的批评者与批评性的建设者——尹鸿教授访谈实录
20年教学时光无悔
人文精神与大众传媒
第二编 鸿论
走向小康时代的中国电影:纪念中国电影110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艺与时代变迁
关乎人文化成天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电影
剧变中国的影像见证:中国电视剧文化50年
时代碑铭与民族史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电视剧
建构大众电影的叙事范式: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电影类型
演变
论新主流电影: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合流
好莱坞在中国:1897—1950年
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典电影体系
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像多棱镜:关于中国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
对话
高概念商业电影模式初探
影院性:多屏时代的电影本体
中国电影与国家“软形象”
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电视剧的艺术传统
中国电视:从条块分割走向有序竞争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
传统媒体的真正对手是新媒体吗?
“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研究
第三编 时评
通向中国文艺创作的高峰之路
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理性面对亚文化的挑战
电影贱时代:娱乐电影的尺度之争
电影批评的伦理原则
公众性决定公众人物的话语责任
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
名著改编热背后
历史剧是“历史”还是“剧”?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应回到历史的原点
喜剧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人人爱国家与国家爱人人
只有历史的苦难还是不够的
类型片与超越观众的专业智慧
科技与市场: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
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泛传播时代的微文化
网络视听节目既要管好,也要管活
谈谈网络剧与电视剧规范的共同底线与媒介差异
第四编 品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岂一个俗艳了得
一流的制作,二流的作品:评《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归去来兮三十年
好莱坞的皮囊,张艺谋的心:电影《长城》
圣化的梅兰芳:评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
从牺牲的圣坛走向世俗的平凡:陈凯歌之《赵氏孤儿》
《夜宴》: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那不是个圆圈,那是面镜子:《我不是潘金莲》观后
这一年,有部电影叫《芳华》
《刺客聂隐娘》:一部“现象级”的文人电影
“很李安”也“很实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建国大业》:人见人异的万花筒
鱼与飞鸟的爱情:《云水谣》观后
《天狗》:最后的守候
为什么与萧红擦肩而过:《黄金时代》观后
好电影,不分商业片和艺术片:《白日焰火》观后
惊艳吊诡的什锦拼盘: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世界的“真实的想象”:评《三打白骨精》
全球化背景下的《功夫熊猫》
工匠精神、主流价值与类型精品:对《战狼2》现象的三点思考
让无名人的历史获得艺术命名:评长篇电视史诗剧《闯关东》
昨天的现实主义,今天的理想主义: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人民的名义》:映现时代
刻画人性
第五编 记忆
一道闪电划过我的1977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清华大学的大学精神
范敬宜的新闻教育思想与实践:《范敬宜新闻教育文集》编者前言
仁厚我师:缅怀杨占升先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成琰兄
底特律与芝加哥札记
纵横英伦札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