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

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

作者:王鼎杰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01

ISBN:9787545820263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腾讯•商报“年度社科类十大华文好书” 中国读友读品节“读者喜爱的十大好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腾讯文化、澎湃、凤凰网一致推荐本书是一部从战争史和战略学角度专论中日甲午战争的专著。全书以战略学为主导,以扎实的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知识为基础,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档案材料和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借用围棋的复盘概念,从15个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了角度新颖、内容全面、有力度、有深度的战略推演,力图拨开战争迷雾,澄清战争细节,深入揭示胜败真相,从而更深刻地剖析这场改变中日历史走向的战争,并从中汲取应有的历史教训。此次新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细致修订,收入多张珍贵高清的作战图作为文字的有效补充。
作者简介
  王鼎杰,1980年生,战略、文史学者,凤凰“鼎力推鉴”、今日头条“智读《史记》”系列课程主讲人。《世界军事》战略纵论专栏特邀撰稿人,北京市通州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荣誉顾问。曾担任多所智库的学术部部长和高级顾问。著有《复盘甲午》、《二战大牌局》、《李鸿章时代》、《当天朝遭遇帝国》。在《战略与管理》、《世界军事》、《历史月刊》(中国台湾)、《国学新视野》(中国香港)、《百家讲坛》、《围棋天地》等刊物,发表文章数百篇。
目录
序 姜鸣
引论 战争不复盘,历史无殷鉴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对比
中日败战研究对比
战争史该如何研究?
历史可假设,战争须复盘
局 近代中日对抗格局之形成
节 交邻之道
第二节 从绝域到近邻:变化中的中日关系
第三节 走向对抗之路
第四节 胜败检讨:战略认知不对称的形成
第二局 地缘支点之争
节 地缘支点与地缘意识
第二节 近代中日地缘认知的不对称
第三节 四大支点
第四节 近代中日的支点之争
第三局 战略机遇之争
节 战略、战略机遇与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不对称的和平机遇期
第三节 晚清战略困局的形成与破局机遇的出现
第四节 英俄博弈送来的搭车机遇
第五节 历史的可能性
第六节 李鸿章的战略设计
第七节 对抗焦点的转向
第四局 军事转型之争
节 19世纪的陆海军转型
第二节 中国军事转型观的缺陷
第三节 中日陆军转型对比
第四节 晚清海军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第五节 日本海军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第六节 竞争焦点的再度转向
第五局 购舰竞赛
节 杀手锏思维与购舰竞赛的实质
第二节 难以规避的竞争
第三节 急则治标的购舰竞赛
第四节 日本的再反超
第五节 何以日本不再等待
第六局 半岛危机与出兵竞争
节 战略的“余味”与“鬼手”
第二节 从壬午到甲午(一):朝鲜危机的演变
第三节 从壬午到甲午(二):对抗模式的形成
第四节 甲午年的出兵竞争
第五节 得失检讨
第六节 出乎意料的转折
第七局 调停引发的明争暗斗
节 英俄调停与“以夷制夷”
第二节 李鸿章的误算
第三节 攸关全局的“治孤”
第四节 失去的机会
第八局 开战法理之争
节 被忽略的机会
第二节 李、袁的失机
第三节 日军的行动
第四节 得失检讨
第九局 丰岛海战
节 必然的结果,不必然的态势
第二节 威慑的魔咒
第三节 进兵计划与海军部署的变更
第四节 海战态势的终形成
第五节 意外之战
第六节 偶然与必然
第十局 成欢之战
节 失去的胜利
第二节 日军一线兵力优势的丧失
第三节 战前双方的兵力调度
第四节 战场及双方的兵力部署
第五节 战斗经过
第六节 两军脱离接触后的运动
第七节 战斗检讨
第十一局 中日战争计划对比
节 兵力对比与战场态势
第二节 清廷之战争指导机构与战争计划
第三节 日本之战争指导机构与战争计划
第四节 实践之检讨
第十二局 平壤之战
节 会战回顾
第二节 外线与内线
第三节 日军视角的检讨
第四节 清军视角的检讨
第五节 平壤城下战斗的再检讨
第六节 平壤败战的影响
第十三局 大东沟海战
节 海战回顾
第二节 中日海军武器代差的形成
第三节 中日海军战术代差的形成
第四节 9月17日海战的战理分析
第五节 日本联合舰队的失误
第十四局 金旅之战
节 败战之惑
第二节 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的检讨
第三节 花园口登陆前的清军战争指导
第四节 花园口登陆后的清军战争指导
第五节 金旅失守的战术检讨
第六节 总结
第十五局 终战的较量
节 终战的要义
第二节 清廷的终战指导
第三节 日本的终战指导
第四节 针锋相对的较量
第五节 大溃败
第六节 艰难的谈判与昂贵的一枪
第七节 贻害百年的城下之盟
总结篇 日本的甲午梦与中国的甲午病
日本的甲午梦
中国的甲午病
“以史为鉴”的再反思
主要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