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识
-
奥维德、劳伦斯论性爱(古罗马)奥维德,(英)劳伦斯 著,戴望舒,黑马 译“在一千个女子中,能抵拒你的连一个都找不到”(论获得爱情),“你须要使你的情人为你而不安宁,响醒她冷却的热焰”(论保持爱情),“让他提心吊胆着,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论爱情良方)……“害怕委身于一个规矩男人的女人,总是可耻地坠入一个浪子的怀抱中”——奥维德这样忠告年轻女子。劳伦斯的主要作品均以“性爱”为主题,目标在展示世纪初现代人之“疏离感”。他以强调“贞节”与性的“精神层面”,造成了男性与女性的“性焦虑”;他以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诸多弊病,都是源于“性压抑”,尤其是女性之“性压抑”;他以为“性即是美”,“美即是性”,压抑性即是压抑美,憎恨性即是憎恨美……本书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西方哲学之爱好者或专家,西方文明之爱好者或反对者,人生观已成之“成人”或人生观未定之“青年”,文化史专爱或爱好者,大中学生……
-
从禁忌到解放张红 著整个20世纪西方的性道德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曲线,从零到高峰,又从高峰滑到半山腰。这个变化应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性既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不可能永远是禁忌,人们用科学、道德和理性的观点来看待性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性自由也不能被滥用,性解放中出现的“无限制的性”,使性的滥用达到了顶峰,不仅违背了性的自然规律,而且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所以,性的回归也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在研究西方的性解放和性同归的过程中,不得不对我们国家人口的性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业,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性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应该从西方的性解放和回归中得到一些借鉴和教训。
-
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王凤华等著著名作家伊美尔达·维乐汉在1999年出版的著作《超载信息:流行文化与女性主义的未来》中指出,在当今这个时代,流行文化里处处充满妇女半裸影像,侮辱妇女的黄色笑话和表面上显示女孩威力的语言--将女孩说脏话等同于妇女解放,这是一种对妇女歧视的文化。然而,面对这种具有性别歧视的文化,后现代主义者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正处于男女平等的年代,时髦的流行文化只是为了娱乐而已--"听上去看上去有些侵略性,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歧视"。维乐汉则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娱乐而已"的环境、态度和语言,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妇女实际上是这种文化的受害者,这种文化恰恰反映了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意味着社会仍然广泛地存在着性别歧视意识。因此,、她在书中大声疾呼: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回到性别歧视文化"的时代。
-
保卫婚姻全攻略中国妇女杂志社婚姻与爱情永远被人们所珍惜,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却使爱情日趋成为“变数”,婚姻也因此日趋脆弱。“经营婚姻”的说法也许显得过于技术化,但情爱确实是需要守护的。真情投入时,别忘将理性和智慧当作盟友。本书即是数十位幸福婚姻拥有者亲历的保卫婚姻的故事,有防患未然的慧心呵护,有警报出现时的机智弥合,也有红灯闪烁后的顽强抢救。虽状况与过程各自有异,但心事与情感最终相通:只要攻略得当,拥有天长地久的婚姻不是梦。
-
李银河说性李银河 著本书是李银河关于“性”话题的经典作品的自选合辑,代表了李银河作为性学专家的几乎全部主要观点。作者试图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传播一种冷静、客观、理性和正确的观察视角和理念,期望人们能够改变一些错误的性观念,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享受到快乐的人生。李银河对性的理解科学而前卫,她的观点融中西文化于一体,对于中国社会当前的性状况认识深刻、透彻,这也使得她对于在中国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下以及在中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和教育民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性,如何使中国人民的性观念符合科学的观念,有了其独到的见解和中肯的评论。...
-
云雨江晓原著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面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值,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员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就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中年夫妻悄悄话杨恩来,乔玉成 主编本丛书采取患者和专家进行亲密对话的方式,解除了读者平时难以启齿的种种疑惑,详细介绍了平时迫切需要了解的有关预防性病、避免不情愿的怀孕、纠正错误的情态度、协调夫妻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等等知识。由于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同 ,所以对性的需求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该丛书根据这一规律,对读者对象进行了划分。该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年人。中年是婚姻的多事之秋,是婚姻关系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同时,社会文化、身体健康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中年人的婚姻和夫妻生活。该书选择临床上真实案例,用问答的形式对中年人遇到的疑问和因惑,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解答。该书配有大量的漫画,这对于读者更好和理解书中所谈内容十分有利。该书科学性、实用性极强,是进行性教育、性疾病预防及生殖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
中国男性性调查报告杨大中、贺占举、马晓年性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身体形态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心理生理学、性格形成学、心理病理学、功能理论、社会学、政治学乃至哲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初建时,性学基本上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因此主要的研究都建立在病患群体的基础之上。20世纪性学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研究领域的急剧扩大,从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分析学的领域扩大到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的领域。本书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新技术所做的一项成功调查结果。内容主要围绕男性性健康这一问题展开。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男性生殖系统及器官、常见性病、男性健康领域的十大误区、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知识。
-
性·健康周荣祥 主编“食、色,性也”,“性”福并健康是每对夫妻的愿望。性生活是夫妇之间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和谐的性生活可使心情愉快舒畅,并有利于健康。但和谐的性生活需要夫妻双方有牢固的感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要默契合作。《性、健康》将以科学的观点,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阐述人们最为关注的性、愉悦、健康的相关问题。旨在解疑性、愉悦、健康中的奥秘,引导健康的性行为,引领时尚、健康、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促进人类性文化的健康发展。《性、健康》是时尚生活与健康系列中的一册,时尚生活与健康系列丛书共17册,精选了17种与人们日常时尚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旨在指导人们在科学享受时尚生活的同时,关注健康、维系健康和促进健康,丰富广大群众时尚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在健康的基础上,提高人们时尚生活的情趣和品位,最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在追求和享受时尚生活的同时避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因素,营造一个时尚、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方式。全套书内容丰富实用,文字通俗生动,编排形式新颖活泼,版式美观,图文并茂。
-
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丁子江著闯荡美国的中国人,尤其是女人,已有一大群走上融入美国的“捷径”——与美国人通婚。还有一群人,几乎都是女人,正以此为目标,展开一系列的搜寻。通成婚的,面临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大多数婚姻,则处于成功与失败两个极端的广大中间地带;通不成婚或根本无意通婚、却又亲身经历实质性亲密关系的,亦不在少数。在美国这块充满挑战的新大陆上,女性同胞似乎比男性同胞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命运,原因何在?本书对在美华人及大陆新移民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中美婚恋(黄白婚恋)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究,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首部如此深刻揭示这方面问题的社会学著作,其所涵括的丰富的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等更使它成为一部很好了解在美华人婚恋的性爱生活的百科全书。性—爱—婚姻—家庭”,这是永恒的主题。在美国,也许更是如此。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电脑网络以及其他各种媒休,天天都在炒作这个老旧而又常新的焦点。政治家、思想家、工业家、金融家、商业家、教育家、宗教家、艺术家以及所有各行各业的权威们最终都以此为主线,展开他们的全部专业活动。为了多元文化相互沟通的需要,笔者在洛杉矶执教的大学里开了门课,叫作“东西方性爱哲学比较”。这门以讨论为主的课,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广泛涉及到“性”与“爱”的以下一些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在讨论中,跨族裔的婚恋与性爱关系,自然成了人们最感兴趣的论题之一,而且它几利涉及到以上所有层面的问题,如跨族裔的浪漫爱、友爱、婚外恋、同性恋、卖淫、性骚扰、约会强暴和家庭暴力等等。根据1997年12月5日《今日美国》刊载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57%以上的美国年轻人约会过异族对象,其中包括白人、黑人、拉丁裔和亚裔。从教室和校园,再向整个美国扫瞄,跨族裔的婚恋和性爱关系列是渗透到整个社会的一个层面和每一个角落。这种现象当然会带来新的思考和挑战,同时也带来正面效应的进步与发展和“负面效应”的“困扰与危机”。随着中国大陆史无前列的社会大转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中美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全方位,包揽万事万物的,不仅在宏观上,而且在微观上,不仅是总体的,而且是个体的,可以说涉及了人类所应有的一切理念、情感、欲求、价值的和行为。其中自然而然牵扯到性爱、婚恋与家庭。不少作为黄种人的中国人同其他种族的美国人,其中主要是白种人,产生了性爱、婚恋,以致组成了家庭。像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这种新组合的生活中有喜剧,有悲剧,有闹剧,还有更多的是悲喜闹一应俱体的正剧。笔者根据自己在美国多年教学、研究与日常生活的经历,以及对祖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熟知,力图揭示出中美婚恋和性爱关系的外在现象中一些带内在规律性的东西。任何社会现象从整体上看绝非是孤立的,或多或少有其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宗教的、地缘的、甚或心理的原因。例如一个中国男人或女人到美国来,可能从纯粹个人意义上说,是由于各种偶然的因素,但从总体大环境来说,却是中美互相开放的结果。本书尽量尝试用较客观、理性、全面和科学的态度来进行观察和总结、分析和综合。大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中美婚恋的历史缘由;(2)中美性文化的差异;(3)中美婚恋关系中的性心理基础;(4)中美婚恋关系中的某些困惑与问题;(5)中美婚恋关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分析;(6)中美婚恋关系中的文学再现;(7)中美婚恋关系的趋势展望。本书虽远非鸿篇巨制,却是在参阅了大量有关专业书籍、收集了大批有关资料、访谈了众多有关人士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材料和篇幅的限制,笔者需要申明两点:(1)本书主要讨论中国人与美国白人的婚恋和性爱关系;(2)本书主要讨论中美异性之间的婚恋和性爱关系。不论褒贬如何,有一点也许可以不太自谦地说,在中美婚恋这个领域,本书是第一部较系统、罗翔实、也较有自己一定原创特点的专著。笔者本意不想把此作写成枯燥无味的纯学术论著,也不相无原则地追求“市场效应”。因此,希望本书能“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但倘若“道者见道,淫者见淫”,那也是无奈之事,并非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