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识
-
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王凤华等著著名作家伊美尔达·维乐汉在1999年出版的著作《超载信息:流行文化与女性主义的未来》中指出,在当今这个时代,流行文化里处处充满妇女半裸影像,侮辱妇女的黄色笑话和表面上显示女孩威力的语言--将女孩说脏话等同于妇女解放,这是一种对妇女歧视的文化。然而,面对这种具有性别歧视的文化,后现代主义者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正处于男女平等的年代,时髦的流行文化只是为了娱乐而已--"听上去看上去有些侵略性,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歧视"。维乐汉则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娱乐而已"的环境、态度和语言,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妇女实际上是这种文化的受害者,这种文化恰恰反映了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意味着社会仍然广泛地存在着性别歧视意识。因此,、她在书中大声疾呼: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回到性别歧视文化"的时代。
-
从禁忌到解放张红 著整个20世纪西方的性道德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曲线,从零到高峰,又从高峰滑到半山腰。这个变化应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性既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不可能永远是禁忌,人们用科学、道德和理性的观点来看待性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性自由也不能被滥用,性解放中出现的“无限制的性”,使性的滥用达到了顶峰,不仅违背了性的自然规律,而且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所以,性的回归也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在研究西方的性解放和性同归的过程中,不得不对我们国家人口的性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业,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性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应该从西方的性解放和回归中得到一些借鉴和教训。
-
人性(英)爱理斯(Ellis,H.H)原著;莎文黑子编译英文共同题名:Human nature。本书精选了作者以女人的本能、责任、感受、荣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重要文章,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作者对性及男女组成的家庭、社会进行了客观的论述,敢于正视社会现象,敢于评述女人问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方位论述女人的力作。
-
性与社会周运清主编《性与社会》以性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为主线,依次在“性与生命”、“性角色”、“性生活”、“性经济”、“性文化”、“性与爱”、“性健康”、“性冲突”、“性风险”、“性别与家庭问题”和“性教育”等12个重大领域,系统介绍了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人类两性分析的各种理论,比较分析了中外性观念与性行为的文化差异,阐释了人类两性生活的经验与科学,揭示了性与社会的多元关系,探索了性与社会关系的前卫与文明方式。
-
人性(英)爱理斯(Ellis,H.H.)原著;莎文黑子编译本书主要精选了爱理斯有关男人性的本能、责任、感受、荣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重要文章,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他对性及男女组成的家庭、社会进行了客观的论述,敢于正视社会现象,敢于评述男人问题,思想性强,内容清新健康,论点独特,论述客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方位论述男人的力作。
-
云雨江晓原著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面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值,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员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就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福柯与酷儿理论(英)塔姆辛·斯巴格(Tamsin Spargo)著;赵玉兰译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理论家中流言最多、毁誉参半的名人。而作为恐惧同性恋之产物的酷儿一词现在被那些曾经自诩为男同性恋者或女同性恋的人自豪地使用。这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是福柯关于性、权力和话语的理论与当前采纳,修改乃至批判他的酷儿思想的新锐们的后现代遭逢。我们对性别、身份、性和文化政治的理解将在这些逾越式人物的激情碰撞吉得到根本改变。《福柯与酷儿理论》的取胜之处在于,它对福柯的引人入胜的观点,对酷儿文化在各方面提出的直言不讳的观点及其发避孕药,包括异性恋规范性、SM癖、执行、性倒错、性别的终结,解放与差异,晚期资本主义以及艾滋病对理论和实践的冲击,做了简洁而精当的介绍。
-
两性风暴(丹)池元莲著池元莲是丹麦籍华人,走遍了世界各地,见多识广。本书不属于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情感生活体验的结晶。作者通过温柔的笔触,本书以真实的故事从女人的角度描述了女人的婚、性、爱,分析了没有婚姻的爱与性,没有爱与性的婚姻,没有爱的性,没有性的爱,成功的婚姻等,描述了人生真实的性、爱、婚姻的苦、辣、酸、甜。作者将那些特殊、有趣、不同凡响的“两性故事”中主人公们在“性·爱·婚”这三方面幸福的经验、不幸的遭遇、甜美的经历、辛酸的际遇、满意的成功、痛苦的失败一一写出来,构成一个“两性风暴”的万花筒。借用万花筒里的多变图样为例子,加上作者精辟诱发人省思的阐述,希望透过别人的经历和际遇,透过异国的文化和风俗,使读者的思想阁楼多打开几道窗户,扩大视界,在对“两性风暴”的远眺近观中发现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慰、启发、警惕的事情,也能提高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
世界性史图鉴刘达临著人类的性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性,即与生俱来的本能;二是社会性,即后天习得的文化,于是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性=本能+文化。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来的性文化,已经是有些太遥远、太陌生了;对于世界的性文化,人们则更难了解,甚至认为它是海外奇谈。是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文化方面(当然也包括性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各有特色的文化,组成了一个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人类文化之园。可是,如果我们抽丝剥茧,抓住它的本质方面,就可以看到,人类性文化的基本规律都是相同的,都有一个从开放到禁锢,又从禁锢到开放的发展过程。人类的性,就其本性而言,身体结构、生理功能都是一样的;就其社会性而言,社会对人的影响、社会发展规律又都是相同的。人类性的自然性要求自由、开放,可是如果过度了就变成性放纵;人类性的社会要求管理和控制,可是管理、控制得不合理,又会形成禁锢,性放纵和性禁锢是人在性发展的两个极端,人类性文明的发展就是在这两极之间找一个最恰当的平衡点。 社会上的纵欲之间是古罗马灭亡的重要原因。 本书作者是有“中国性学第一人”之称的刘达临教授,本书是《中国性史图鉴》的姊妹篇,同样图文并茂,为研究鉴赏之佳作。 本书是有史以来西方世界性事和情欲故事的总体,它从社会学、哲学、医学、法律等广大范畴中,旁征博引,勾勒出生动且丰富的西方性文化史话,描述出各种族、阶级、性别和世代的性行为整体,探究历史上西方人如何经历堕胎、避孕、性冷淡导致的婚姻关系动摇及同性恋、艾滋病……是一部包含了异性和同性间几乎一切性别关系中的社会史。
-
走出无性婚姻(美)米歇尔·戴维斯(Michele Weiner-Davis)著;白卫涛译只有米歇尔·戴维斯这样的专业人士才有能力写出有关无性婚姻的著作。她向夫妻提供帮助的20年婚姻障碍的临床经验不仅显现在贯穿权术的感人故事里,而且彰显与书中无处不在的聪明才智上。 她的实事求是和直截了当的写作方式表明她对无性混应有着透彻的认识。只有米歇尔·戴维斯这样的专业人士才有能力写出有关无性婚姻的著作。她向夫妻提供帮助的20年婚姻障碍的临床经验不仅显现在贯穿在全书的感人故事里,而且彰显于书中无处不在的聪明才智上。作者的实事求是和直截了当的写作方式表明作者对无性婚姻有着透彻的认识。本书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米歇尔实话实说的勇气,她不拐弯抹角。她在第二部分中告诉我们“系好你的安全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她毫不照顾情面,一视同仁得勇敢对处于婚姻濒临解体的毁灭性局面的男性和女性。作者在这去的20多年里, 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自认为是当无愧的专家,但当作者读到这本书时,他明显的受到震动。作者是一个性要求不高的人,因为,作者感到书中的部分内容描述的就是他的经历。据作者所知,米歇尔首先是婚姻之友。她直接弄清楚了婚姻关系重新注入活力所需的条件,包括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承担起采取有效行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