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炉高效低耗炼铁理论与实践
作者:项钟庸,王筱留,张建良,徐万仁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01
ISBN:9787502483760
定价:¥20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讨论了高炉高效低耗炼铁的理论基础与生产实践,概括了影响高炉冶炼过程诸因素的14个关系,提出在以降低燃料比为核心、提高高炉产量的操作中,如何处理好各因素、各参数问的关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以期拓宽高炉的操作范围、求得高产的解决方法。本书可供高炉炼铁领域相关科研、生产、设计、教学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高炉高效低耗炼铁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
目录
1评价高炉生产效率的新方法
1.1 科学合理的高炉生产效率评价方法
1.1.1 科学的评价指标
1.1.2 评价方法的运用
1.1.3 合理选择高炉强化范围
1.2 评价指标符合高炉炼铁的基本理论
1.2.1 符合高炉物质和能量平衡原理和Rist操作线规律
1.2.2 降低燃料比必须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
1.3 高炉炼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的根本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降低燃料消耗的理论解析
2.1 高炉生产效率指标与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2.1.1 使用Rist操作模型
2.1.2 操作线的特征点
2.1.3 降低燃料比的措施
2.1.4 炉身工作效率
2.1.5 利用高炉生产统计数据核算燃料比
2.1.6 图解分析
2.2 最佳化高炉炼铁生产规划
2.2.1 线性规划配料计算
2.2.2 最佳化炼铁生产经济操作模型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高炉冶炼过程的气体力学
3.1 风口循环区和燃烧带
3.1.1 高炉鼓风及燃烧产物
3.1.2 鼓风动能与风口循环区参数
3.1.3 循环区供料及焦炭的粉化和合适风速
3.1.4 制约风口风速的因素
3.1.5 鼓风和循环区参数对高炉下料的影响
3.1.6 循环区是高炉故障的源头
3.2 风口燃烧温度和热量
3.2.1 风口前碳素燃烧的温度
3.2.2 风口前燃烧热量与炉腹煤气量指数
3.2.3 热流比与炉内温度分布
3.3 高炉透气阻力
3.3.1 炉腹煤气量与透气阻力系数
3.3.2 影响透气阻力的因素
3.3.3 实际炉腹煤气量与透气阻力系数的关系
3.4 软熔带与煤气流动
3.4.1 软化熔融层的气体阻力
3.4.2 软熔带的形式
3.4.3 软熔带的形状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3.4.4 提高炉腹煤气量指数时软熔带状况的推演
3.4.5 炉腹煤气量指数与软熔带的变化的模型实验
3.5 滴落带中渣铁滞留和液泛
3.5.1 渣铁的滞留
3.5.2 煤气和渣铁通过滴落带焦炭床的阻力
3.5.3 影响渣铁滞留的因素
3.5.4 高炉下部的液泛现象
3.6 炉内应力场、流态化和烧结矿的粉化
3.6.1 炉内应力场的分布
3.6.2 管道因素及其对炉墙热负荷的影响
3.6.3 高炉上部的流态化现象
3.6.4 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
参考文献
4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
4.1 生产高炉炉内煤气量与燃料比的关系
4.1.1 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与燃料比
4.1.2 煤气利用率是限制高炉强化的重要因素
4.1.3 降低吨铁耗氧量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
4.2 影响高炉上部还原反应的因素
4.2.1 高炉上部反应
4.2.2 炉内热交换和炉身矿石含氧与煤气中CO的分布
4.2.3 热储备区与铁碳平衡及矿石的还原过程
4.3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4.3.1 装料制度对高炉过程的影响
4.3.2 装料制度对煤气利用率的影响
4.3.3 中心加焦
4.4 合适的炉腹煤气量指数创造炉内还原的有利条件
4.4.1 炉腹煤气量与温度分布和块状带的体积
4.4.2 软熔带形式与炉内还原条件
4.5 近年来以降低热储备区温度来提高煤气利用率的研究
4.5.1 小块焦与矿石混合装料
4.5.2 矿石和焦炭混合装料
4.5.3 含碳矿石和铁焦
4.5.4 使用高反应性焦炭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渣铁形成和流动与炉缸寿命
5.1 熔融还原及滴落带
5.1.1 软熔层的结构
5.1.2 矿石在软熔层中还原、软化、收缩和软熔的过程
5.1.3 渣铁分离和汇集
5.2 渣铁的滴落
5.2.1 渣铁滴落量的分布和滴落高度
5.2.2 滴落时的熔融还原
5.2.3 熔融还原对焦炭劣化的影响
5.3 死料堆及其对铁水流动的影响
5.3.1 死料堆及焦炭的运动和更新
5.3.2 FeO对死料堆内传热的影响
5.3.3 对死料堆的解剖调查和结构
5.3.4 铁水在熔池中的运动
5.4 炉缸寿命与侧壁凝结保护层
5.4.1 炉缸侵蚀与炉缸保护凝结层的形成
5.4.2 炉缸保护凝结层的显微结构
5.4.3 影响侧壁凝结层形成和稳定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6结语
后记
1.1 科学合理的高炉生产效率评价方法
1.1.1 科学的评价指标
1.1.2 评价方法的运用
1.1.3 合理选择高炉强化范围
1.2 评价指标符合高炉炼铁的基本理论
1.2.1 符合高炉物质和能量平衡原理和Rist操作线规律
1.2.2 降低燃料比必须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
1.3 高炉炼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的根本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降低燃料消耗的理论解析
2.1 高炉生产效率指标与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2.1.1 使用Rist操作模型
2.1.2 操作线的特征点
2.1.3 降低燃料比的措施
2.1.4 炉身工作效率
2.1.5 利用高炉生产统计数据核算燃料比
2.1.6 图解分析
2.2 最佳化高炉炼铁生产规划
2.2.1 线性规划配料计算
2.2.2 最佳化炼铁生产经济操作模型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高炉冶炼过程的气体力学
3.1 风口循环区和燃烧带
3.1.1 高炉鼓风及燃烧产物
3.1.2 鼓风动能与风口循环区参数
3.1.3 循环区供料及焦炭的粉化和合适风速
3.1.4 制约风口风速的因素
3.1.5 鼓风和循环区参数对高炉下料的影响
3.1.6 循环区是高炉故障的源头
3.2 风口燃烧温度和热量
3.2.1 风口前碳素燃烧的温度
3.2.2 风口前燃烧热量与炉腹煤气量指数
3.2.3 热流比与炉内温度分布
3.3 高炉透气阻力
3.3.1 炉腹煤气量与透气阻力系数
3.3.2 影响透气阻力的因素
3.3.3 实际炉腹煤气量与透气阻力系数的关系
3.4 软熔带与煤气流动
3.4.1 软化熔融层的气体阻力
3.4.2 软熔带的形式
3.4.3 软熔带的形状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3.4.4 提高炉腹煤气量指数时软熔带状况的推演
3.4.5 炉腹煤气量指数与软熔带的变化的模型实验
3.5 滴落带中渣铁滞留和液泛
3.5.1 渣铁的滞留
3.5.2 煤气和渣铁通过滴落带焦炭床的阻力
3.5.3 影响渣铁滞留的因素
3.5.4 高炉下部的液泛现象
3.6 炉内应力场、流态化和烧结矿的粉化
3.6.1 炉内应力场的分布
3.6.2 管道因素及其对炉墙热负荷的影响
3.6.3 高炉上部的流态化现象
3.6.4 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
参考文献
4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
4.1 生产高炉炉内煤气量与燃料比的关系
4.1.1 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与燃料比
4.1.2 煤气利用率是限制高炉强化的重要因素
4.1.3 降低吨铁耗氧量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
4.2 影响高炉上部还原反应的因素
4.2.1 高炉上部反应
4.2.2 炉内热交换和炉身矿石含氧与煤气中CO的分布
4.2.3 热储备区与铁碳平衡及矿石的还原过程
4.3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4.3.1 装料制度对高炉过程的影响
4.3.2 装料制度对煤气利用率的影响
4.3.3 中心加焦
4.4 合适的炉腹煤气量指数创造炉内还原的有利条件
4.4.1 炉腹煤气量与温度分布和块状带的体积
4.4.2 软熔带形式与炉内还原条件
4.5 近年来以降低热储备区温度来提高煤气利用率的研究
4.5.1 小块焦与矿石混合装料
4.5.2 矿石和焦炭混合装料
4.5.3 含碳矿石和铁焦
4.5.4 使用高反应性焦炭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渣铁形成和流动与炉缸寿命
5.1 熔融还原及滴落带
5.1.1 软熔层的结构
5.1.2 矿石在软熔层中还原、软化、收缩和软熔的过程
5.1.3 渣铁分离和汇集
5.2 渣铁的滴落
5.2.1 渣铁滴落量的分布和滴落高度
5.2.2 滴落时的熔融还原
5.2.3 熔融还原对焦炭劣化的影响
5.3 死料堆及其对铁水流动的影响
5.3.1 死料堆及焦炭的运动和更新
5.3.2 FeO对死料堆内传热的影响
5.3.3 对死料堆的解剖调查和结构
5.3.4 铁水在熔池中的运动
5.4 炉缸寿命与侧壁凝结保护层
5.4.1 炉缸侵蚀与炉缸保护凝结层的形成
5.4.2 炉缸保护凝结层的显微结构
5.4.3 影响侧壁凝结层形成和稳定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6结语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