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科学走出霾伏
作者: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ISBN:9787030665126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科学走出“霾”伏》是一本关于霾知识的科普读物,首先介绍了霾的来源及特点,然后以我国大气污染研究的进展及防治对策为核心,探讨了各国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以及公众对霾的科学防护措施。《科学走出“霾”伏》通过塑造霾及其家族的漫画形象,辅以精美插图,围绕大气污染的本质、科学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及科学防护等方面展开论述,话题贴近民生,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暂缺《科学走出霾伏》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霾的自述
第一节 “我”的环球旅行 002
一、比利时 002
二、美国 004
三、英国 004
四、德国 005
五、日本 006
六、巴西 006
七、中国 007
第二节 “我”的家族 011
一、家族的主要成员 011
(一)家族的灵魂人物——PM2.5 011
(二)“我”的颗粒物兄弟姐妹 012
(三)“我”的小伙伴 013
二、家族成员的相貌 014
第三节 “我”的生活习性 015
第四节 “我”的“爆”脾气 018
一、“我”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018
二、“我”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019
三、“我”对降水的影响 020
四、“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021
五、“我”的其他影响 022
第一节 揭开“我”的身世之谜 023
第二节 “我”来自何方 025
一、“我”的主要来源 025
(一)自然源 025
(二)人为源 026
二、如何解析“我”的来源 027
(一)源清单法 027
(二)源模型法 028
(三)受体模型法 028
(四)源模型和受体模型联用法 028
三、“我”在典型地区的主要来源及成长特点 030
(一)京津冀地区 031
(二)成都市 034
(三)上海市 037
(四)广州市 038
四、“我”的小伙伴的主要来源 039
第三节 “我”去向何处 041
第四节 对“我”的初步探究 042
一、对“我”的分级预警 042
(一)黄色预警信号 042
(二)橙色预警信号 043
(三)红色预警信号 043
二、“我”的诱因 044
(一)气象条件是外因 044
(二)各种污染是内因 046
(三)其他原因 047
三、如何分析“我” 047
(一)成分分析 047
(二)区域联合观测 053
四、如何监测“我” 055
(一)推行大气监测政策法规 055
(二)建立监测体系 058
(三)发展监测技术 062
五、如何解读“我” 065
第一节 国外对付“我”的经验 069
一、英国 069
二、美国 072
三、日本 074
四、其他国家 076
第二节 中国应对“我”的策略 077
第三节 各地区对付“我”的措施 082
一、京津冀地区 083
二、成渝城市群 086
三、珠三角地区 091
四、长三角地区 093
五、其他 095
第四节 公众如何科学应对“我”的挑战 096
一、公众的责任 096
二、公众的参与 096
三、改变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环保生活 098
第五节 中国典型城市的空气污染应急预案 101
一、《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 101
(一)预警分级 102
(二)应急措施 102
二、《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106
(一)预警分级 106
(二)应急措施 107
第六节 中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问题 113
一、阶段性成效 113
二、问题与解决思路 116
第一节 “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0
一、“我”如何进入人体 120
(一)“我”与呼吸系统的攻防战 120
(二)“我”在消化系统的抢滩登陆 123
(三)“我”与皮肤的渗透战 123
二、“我”如何危害健康 123
(一)“我”的“十八般武艺” 123
(二)“我”的“生化武器” 128
(三)“我”对心理产生的影响 130
第二节 科学防护措施 131
一、普通公众的科学防护 131
(一)佩戴口罩 131
(二)开窗有讲究 134
(三)避开人群 134
(四)停止户外锻炼 134
(五)注意个人清洁 134
二、易感人群的科学防护 134
(一)孕妇 134
(二)婴幼儿 136
(三)老年人 137
(四)户外作业人群 138
三、慢性病患者的科学防护 138
(一)呼吸道疾病患者 138
(二)糖尿病患者 140
(三)高血压患者 141
(四)心脏病患者 142
(五)肺癌患者 142
四、环境设备防护 143
(一)空气净化器 143
(二)除雾霾塔 145
五、科技治霾技术 147
下篇
第五章 答疑与辟谣
第一节 答疑 152
一、基础知识篇 152
(一)如何区分雾和霾 152
(二)造成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元凶是什么 155
(三)哪些气象因素对霾的影响较大 156
(四)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如何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与霾是同一种污染现象吗 157
(五)为什么霾有时候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候很快就消失了 158
(六)PM2.5与PM10为什么会出现“浓度倒挂” 159
(七)什么是“污染避难所”假说?这种假说是否具有合理性 161
二、科学技术篇 161
(一)AQI、API和PM2.5的关系 161
(二)交通尾气是非常大的污染源,怎样治理才会产生作用 163
(三)我国可以直接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治理霾吗 164
(四)要降低我国霾发生频率,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66
(五)中国城市政府治霾举措的基本框架 167
(六)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区域性污染”和“联防联控”是什么意思 167
三、科学防霾篇 168
(一)家庭如何挑选空气净化器 168
(二)空气净化器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168
(三)吸烟对室内空气有影响吗 169
(四)霾天气时家庭如何合理烹饪 169
(五)霾天气时要如何注意居室环境卫生 169
(六)生活中有哪些针对霾天气的对策 169
(七)室内多摆绿色植物能去除PM2.5吗 170
(八)专业用嗓人士怎样防霾 171
(九)上班族怎样防霾 171
(十)霾天气时饮食应如何安排 171
(十一)家家户户都要炒菜做饭,怎么才能降低餐饮油烟源排放 171
(十二)机动车限行是否对抑制霾有效果 172
(十三)烧烤等烹调油烟对霾有多大影响 173
(十四)崇尚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174
第二节 粉碎谣言 175
一、气体对颗粒物没有影响 175
二、霾不严重了是运气好 176
三、口罩和净化器对霾没有用 176
四、农村秸秆燃烧对霾没有贡献,不该禁止 176
五、去霾只能“等风来” 177
六、除霾是政府的事情,和你我无关 177
七、汽车尾气比霾天空气干净 177
八、“煤改气”是“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霾的“帮凶” 178
九、霾中的硫酸铵引起红色预警 178
十、霾中出现危险的耐药菌 179
十一、取消了露天烧柴、烧烤摊,企业关闭这么多,没感觉到霾减轻 179
参考文献 180
上篇
第一章 霾的自述
第一节 “我”的环球旅行 002
一、比利时 002
二、美国 004
三、英国 004
四、德国 005
五、日本 006
六、巴西 006
七、中国 007
第二节 “我”的家族 011
一、家族的主要成员 011
(一)家族的灵魂人物——PM2.5 011
(二)“我”的颗粒物兄弟姐妹 012
(三)“我”的小伙伴 013
二、家族成员的相貌 014
第三节 “我”的生活习性 015
第四节 “我”的“爆”脾气 018
一、“我”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018
二、“我”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019
三、“我”对降水的影响 020
四、“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021
五、“我”的其他影响 022
第一节 揭开“我”的身世之谜 023
第二节 “我”来自何方 025
一、“我”的主要来源 025
(一)自然源 025
(二)人为源 026
二、如何解析“我”的来源 027
(一)源清单法 027
(二)源模型法 028
(三)受体模型法 028
(四)源模型和受体模型联用法 028
三、“我”在典型地区的主要来源及成长特点 030
(一)京津冀地区 031
(二)成都市 034
(三)上海市 037
(四)广州市 038
四、“我”的小伙伴的主要来源 039
第三节 “我”去向何处 041
第四节 对“我”的初步探究 042
一、对“我”的分级预警 042
(一)黄色预警信号 042
(二)橙色预警信号 043
(三)红色预警信号 043
二、“我”的诱因 044
(一)气象条件是外因 044
(二)各种污染是内因 046
(三)其他原因 047
三、如何分析“我” 047
(一)成分分析 047
(二)区域联合观测 053
四、如何监测“我” 055
(一)推行大气监测政策法规 055
(二)建立监测体系 058
(三)发展监测技术 062
五、如何解读“我” 065
第一节 国外对付“我”的经验 069
一、英国 069
二、美国 072
三、日本 074
四、其他国家 076
第二节 中国应对“我”的策略 077
第三节 各地区对付“我”的措施 082
一、京津冀地区 083
二、成渝城市群 086
三、珠三角地区 091
四、长三角地区 093
五、其他 095
第四节 公众如何科学应对“我”的挑战 096
一、公众的责任 096
二、公众的参与 096
三、改变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环保生活 098
第五节 中国典型城市的空气污染应急预案 101
一、《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 101
(一)预警分级 102
(二)应急措施 102
二、《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106
(一)预警分级 106
(二)应急措施 107
第六节 中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问题 113
一、阶段性成效 113
二、问题与解决思路 116
第一节 “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0
一、“我”如何进入人体 120
(一)“我”与呼吸系统的攻防战 120
(二)“我”在消化系统的抢滩登陆 123
(三)“我”与皮肤的渗透战 123
二、“我”如何危害健康 123
(一)“我”的“十八般武艺” 123
(二)“我”的“生化武器” 128
(三)“我”对心理产生的影响 130
第二节 科学防护措施 131
一、普通公众的科学防护 131
(一)佩戴口罩 131
(二)开窗有讲究 134
(三)避开人群 134
(四)停止户外锻炼 134
(五)注意个人清洁 134
二、易感人群的科学防护 134
(一)孕妇 134
(二)婴幼儿 136
(三)老年人 137
(四)户外作业人群 138
三、慢性病患者的科学防护 138
(一)呼吸道疾病患者 138
(二)糖尿病患者 140
(三)高血压患者 141
(四)心脏病患者 142
(五)肺癌患者 142
四、环境设备防护 143
(一)空气净化器 143
(二)除雾霾塔 145
五、科技治霾技术 147
下篇
第五章 答疑与辟谣
第一节 答疑 152
一、基础知识篇 152
(一)如何区分雾和霾 152
(二)造成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元凶是什么 155
(三)哪些气象因素对霾的影响较大 156
(四)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如何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与霾是同一种污染现象吗 157
(五)为什么霾有时候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候很快就消失了 158
(六)PM2.5与PM10为什么会出现“浓度倒挂” 159
(七)什么是“污染避难所”假说?这种假说是否具有合理性 161
二、科学技术篇 161
(一)AQI、API和PM2.5的关系 161
(二)交通尾气是非常大的污染源,怎样治理才会产生作用 163
(三)我国可以直接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治理霾吗 164
(四)要降低我国霾发生频率,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66
(五)中国城市政府治霾举措的基本框架 167
(六)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区域性污染”和“联防联控”是什么意思 167
三、科学防霾篇 168
(一)家庭如何挑选空气净化器 168
(二)空气净化器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168
(三)吸烟对室内空气有影响吗 169
(四)霾天气时家庭如何合理烹饪 169
(五)霾天气时要如何注意居室环境卫生 169
(六)生活中有哪些针对霾天气的对策 169
(七)室内多摆绿色植物能去除PM2.5吗 170
(八)专业用嗓人士怎样防霾 171
(九)上班族怎样防霾 171
(十)霾天气时饮食应如何安排 171
(十一)家家户户都要炒菜做饭,怎么才能降低餐饮油烟源排放 171
(十二)机动车限行是否对抑制霾有效果 172
(十三)烧烤等烹调油烟对霾有多大影响 173
(十四)崇尚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174
第二节 粉碎谣言 175
一、气体对颗粒物没有影响 175
二、霾不严重了是运气好 176
三、口罩和净化器对霾没有用 176
四、农村秸秆燃烧对霾没有贡献,不该禁止 176
五、去霾只能“等风来” 177
六、除霾是政府的事情,和你我无关 177
七、汽车尾气比霾天空气干净 177
八、“煤改气”是“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霾的“帮凶” 178
九、霾中的硫酸铵引起红色预警 178
十、霾中出现危险的耐药菌 179
十一、取消了露天烧柴、烧烤摊,企业关闭这么多,没感觉到霾减轻 179
参考文献 18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