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常态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与政策研究
作者:崔海龙 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3-01
ISBN:9787516422885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国民经济发展逐渐由要素推动转向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成为影响国家、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能力是把技术创新资产转化为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中间变量,但是环境的日益动态性使得原来基于静态环境的技术创新能力理论逐渐不合时宜。基于动态能力观和企业变革理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应运而生。本书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资源学派“资源—能力—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升以改善技术创新绩效。本书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并受到组织学习的调节。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基础概念部分,主要阐述相关概念的范式;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本书所涉及到的各概念的既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资源—能力—绩效”框架下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互补资产、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机制进行理论推导论证,并通过选取案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政策建议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政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采取。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补资产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研究”、2020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视角”、青岛农业大学项目“新常态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基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合作项目“基于实景调研的物流车辆驾驶员行为模型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崔海龙,管理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农业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地厅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国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8项。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其他各种奖励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目录
章 导论 1
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5
三、研究的意义 8
第二节 研究内容 11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一、技术路线 14
二、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17
节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18
一、对技术创新的界定 18
二、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三、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25
第二节 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28
一、关于互补资产的界定问题 28
二、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8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30
一、动态能力的含义 30
二、动态能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4
三、动态能力的测量 36
四、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和创新影响的研究 37
五、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出 38
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40
第四节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41
一、关于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 41
二、组织学习研究的结构维度 43
三、组织学习的测量维度 43
四、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44
第五节 文献简评 47
第三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界定和实证检验 49
节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界定 50
一、引言 50
二、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 51
三、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内含的变革理念 53
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构成 55
第二节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维度验证及其与互补资产关系研究 58
一、互补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系分析 58
二、变量的测量 64
三、量表设计 67
四、数据收集 73
五、数据分析方法 75
六、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76
附录 90
第四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评价研究 93
节 理论推导 94
一、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94
二、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95
三、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流程 97
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99
第二节 案例企业分析评价 111
一、案例企业简介 111
二、案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对比分析 121
附录1 133
附录2 135
第五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137
节 理论推导 138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138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139
三、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140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44
一、变量的测量 144
二、量表设计 145
三、数据收集 146
四、数据分析方法 147
五、数据分析 148
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158
附录 162
第六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165
节 理论分析与推导 166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166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166
三、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分析 167
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170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75
一、变量的测量 175
二、量表设计 176
三、数据收集 176
四、数据分析方法 177
五、数据分析 178
六、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实证分析 199
七、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201
附录 219
第七章 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研究 223
节 理论分析与推导 224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224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225
三、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分析 225
第二节 实证研究 228
一、变量的测量 228
二、量表设计 230
三、数据收集 231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五、信度检验 239
六、效度检验 240
七、相关分析 243
八、多重共线性检验 245
九、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检验 245
附录 253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57
节 研究结论 258
一、数据分析的发现 258
二、研究结论的阐述 260
第二节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261
一、提出了互补资产的新内涵和维度构成 261
二、提出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新内涵和维度构成 261
三、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262
四、实证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中
介效应 262
五、提出基于互补资产视角下的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政策
和建议 263
第三节 政策建议 263
一、企业应意识到互补资产的重要性,并积极获取内部互补
资产 263
二、构建战略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264
三、改变重物轻人的传统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65
四、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创建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氛围 266
五、建立敏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反应速度 266
六、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267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 272
参考文献 275
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5
三、研究的意义 8
第二节 研究内容 11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一、技术路线 14
二、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17
节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18
一、对技术创新的界定 18
二、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三、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25
第二节 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28
一、关于互补资产的界定问题 28
二、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8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30
一、动态能力的含义 30
二、动态能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4
三、动态能力的测量 36
四、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和创新影响的研究 37
五、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出 38
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40
第四节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41
一、关于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 41
二、组织学习研究的结构维度 43
三、组织学习的测量维度 43
四、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44
第五节 文献简评 47
第三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界定和实证检验 49
节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界定 50
一、引言 50
二、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 51
三、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内含的变革理念 53
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构成 55
第二节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维度验证及其与互补资产关系研究 58
一、互补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系分析 58
二、变量的测量 64
三、量表设计 67
四、数据收集 73
五、数据分析方法 75
六、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76
附录 90
第四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评价研究 93
节 理论推导 94
一、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94
二、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95
三、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流程 97
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99
第二节 案例企业分析评价 111
一、案例企业简介 111
二、案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对比分析 121
附录1 133
附录2 135
第五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137
节 理论推导 138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138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139
三、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140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44
一、变量的测量 144
二、量表设计 145
三、数据收集 146
四、数据分析方法 147
五、数据分析 148
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158
附录 162
第六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165
节 理论分析与推导 166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166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166
三、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分析 167
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170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75
一、变量的测量 175
二、量表设计 176
三、数据收集 176
四、数据分析方法 177
五、数据分析 178
六、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实证分析 199
七、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201
附录 219
第七章 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研究 223
节 理论分析与推导 224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224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225
三、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分析 225
第二节 实证研究 228
一、变量的测量 228
二、量表设计 230
三、数据收集 231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五、信度检验 239
六、效度检验 240
七、相关分析 243
八、多重共线性检验 245
九、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检验 245
附录 253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57
节 研究结论 258
一、数据分析的发现 258
二、研究结论的阐述 260
第二节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261
一、提出了互补资产的新内涵和维度构成 261
二、提出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新内涵和维度构成 261
三、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262
四、实证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中
介效应 262
五、提出基于互补资产视角下的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政策
和建议 263
第三节 政策建议 263
一、企业应意识到互补资产的重要性,并积极获取内部互补
资产 263
二、构建战略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264
三、改变重物轻人的传统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65
四、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创建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氛围 266
五、建立敏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反应速度 266
六、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267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 272
参考文献 27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