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机制与形态: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
作者:曹明,张廷干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520353656
定价:¥8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机制与形态: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基于学术史梳理来考察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困境、现实困境与方法论困境,创新运用“形态学方法”,在历史与逻辑的转换中,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形态学重构,还原二者融合的切入基点与本体根基,建构研究的学术资源与学术基础。一方面,探索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共通机制与互补机制、精神功能、现代困境及其对策:另一方面,基于“中国问题”研究传统文化结构的价值悖论、形态转换困境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应对这一悖论困境中的作用,建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理论、实践以及目标价值等形态,即“逻辑一历史一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文化逻辑一生命精神一生活方式”的生态性统一。
作者简介
曹明,男,1969年6月生,法学博士,教授。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南京理工大学和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1部,在《江西社会科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张廷干,男,1971年3月生,哲学博士,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社会伦理心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心理机制与生活化逻辑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备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导论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合法性、语境与论域
一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合法性论争
二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语境及视阈转换
(一)研究文献综述:基本向度与研究成果
(二)研究视阈转换:当前存在问题与困境
三 形态学视阈中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论域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话语逻辑和学术资源
一 “形态学”研究范式的概念蕴涵与基本原则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理论主题
三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的学术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神的形态学建构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话语及展开逻辑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机制及其精神功能
一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本体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唯物史观的逻辑同构
(二)文化原理:意识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统一结构
(三)融合的本体实践基础:生命存在与可能生活
二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共通与互补机制
(一)文化主题及话语逻辑:二者融合的共通机制
(二)内向路径到外向诉求:二者融合的互补机制
三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精神价值功能
(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精神价值功能
(二)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精神功能的实现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困境与发展趋势
一 从文化价值形态特质考察结合的矛盾
(一)传统文化伦理特质与马克思理论的伦理非系统化
(二)“道德-政治”结构形态与“中-马”结合困境
(三)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超越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视域
二 “体用之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用”范畴与“体-用”文化模式论争
(二)“体用”之辨与文化转型重建过程中的启蒙心态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中”一“体”关系之辨
三 生活世界中的基本矛盾运动与文化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理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世界建构的非反思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现代性困境及其对策
一 中西文化传统流变中把握两者结合的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基本价值精神关系考察
……
第五章 中国文化价值形态转型的精神自觉与现代形态建构
参考文献
一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合法性论争
二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语境及视阈转换
(一)研究文献综述:基本向度与研究成果
(二)研究视阈转换:当前存在问题与困境
三 形态学视阈中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论域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话语逻辑和学术资源
一 “形态学”研究范式的概念蕴涵与基本原则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理论主题
三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的学术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神的形态学建构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话语及展开逻辑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机制及其精神功能
一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本体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唯物史观的逻辑同构
(二)文化原理:意识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统一结构
(三)融合的本体实践基础:生命存在与可能生活
二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共通与互补机制
(一)文化主题及话语逻辑:二者融合的共通机制
(二)内向路径到外向诉求:二者融合的互补机制
三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精神价值功能
(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精神价值功能
(二)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精神功能的实现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困境与发展趋势
一 从文化价值形态特质考察结合的矛盾
(一)传统文化伦理特质与马克思理论的伦理非系统化
(二)“道德-政治”结构形态与“中-马”结合困境
(三)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超越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视域
二 “体用之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用”范畴与“体-用”文化模式论争
(二)“体用”之辨与文化转型重建过程中的启蒙心态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中”一“体”关系之辨
三 生活世界中的基本矛盾运动与文化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理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世界建构的非反思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现代性困境及其对策
一 中西文化传统流变中把握两者结合的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基本价值精神关系考察
……
第五章 中国文化价值形态转型的精神自觉与现代形态建构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