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张三川临证札记
作者:汪再舫 主审,张三川,林莉,管刚 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01
ISBN:9787507759785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江苏省名中医张宗良先生的嫡传弟子张三川所著。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临床验案精选,从张三川数十年的临床验案中精选出78例,按外感时令病、肺系疾病、心·脑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及其他疾病排列,每个病例后均有详细按语。第二部分:临证医论精选,重点介绍作者在专业期刊所发表的讲座论点、论文。第三部分:临证琐记,是临证经验、用药心得之精选。第四部分:张宗良先生《诊余集》精选。本书辨证细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不仅对深入研究中医疗法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作者简介
张三川(1955一),1976年受命到原江苏医院随孟河医派第4代传人,江苏省名中医张宗良学中医5年。后考入西医院校,毕业后分别入职于盱胎医院南京建中中医院任学科带头人。1997年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研究生班”。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积验颇主。擅长肝胆、心肺等疑难病症的诊治和中医膏方调理。先后在省 市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药直肠点滴加西药治疗38例乙脑》和《中药加闭式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分别获市级科研成果奖,分别2次破格晋升,分别获“江苏省优秀基层医师”、“市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区优秀名中医”等表彰。
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验案精选
第一章 外感时令疾病(2)
一、风温(2) (一)热邪犯肺证(2) (二)风热犯肺证(3) (三)温邪犯肺证(5) (四)风热伏肺证(6) (五)热壅于肺证(7)
二、暑温(8) 邪热入营证(8)
三、湿温(10) 湿热郁阻证(10)
四、麻疹(11) 感受疫邪、邪伤肺卫证(11)
第二章 肺系疾病(13)
一、咳嗽(13) (一)痰热蕴肺证(13) (二)阴虚内热证(14) (三)风痰伏肺、宣肃失司证(16) (四)肝郁脾虚、肺失宣降证(17) (五)痰热蕴肺、上攻咽喉证(19) 二、喘证(20) (一)风寒袭表、寒饮内停证(20) (二)痰饮内蕴证(22) (三)痰饮阻络证(23) (四)肺肾两亏证(24) (五)肺肾两虚、心阳不振证(26) (六)阳虚水泛、上凌心肺证(28)
第三章 心·脑系疾病(31)
一、胸痹心痛病(31) (一)胸阳痹阻证(31) (二)心阳不足证(33) (三)心肾两虚证(34) (四)心气不足证(36) (五)肝郁气滞、痰火扰心证(37) (六)心肾阳虚、水饮凌心证(38)
二、头痛(40) (一)肝阳化风证(40) (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41)
三、眩晕(43) (一)心脾两虚证(43) (二)肝肾亏虚、痰湿阻络证(44) (三)肝胆湿热上冲证(46)
四、中风·中风后遗症(47) (一)肝肾阴虚证(47) (二)气虚痰瘀证(50) (三)气虚血滞、瘀阻脑络证(52)
五、失眠(54) (一)肝郁化火证(54) (二)心脾两虚证(56) (三)心肾阴虚、肝郁气滞证(57)
第四章 脾胃疾病(59)
一、胃病(59) (一)痰湿阻中证(59) (二)肝气犯胃证(61) (三)脾胃虚寒证(63) (四)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64) (五)胃热壅盛、气阴不足证(66) (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67)
二、呃逆(68) (一)脾胃虚寒、胃气上逆证(68) (二)肝气犯胃、痰湿内阻证(70)
三、噎膈(72) (一)肝胃不和证(72) (二)痰瘀气滞证(73) (三)气血两伤证(74)
四、泄泻(76) (一)脾虚湿蕴证(76) (二)脾肾虚衰证(77) (三)脾运不健、湿滞中焦证(78) (四)脾肾阳虚、寒湿内蕴证(80)
五、腹痛(81) (一)下焦虚寒证(81) (二)湿热瘀滞证(83)
第五章 肝胆疾病(85)
一、胁痛(85(一)肝气郁滞证(85) (二)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87) (三)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89) (四)疏肝不应,当以补脾扶正(90) (五)厥阴不治,宜取之阳明(91) (六)肝病及肾,治当补益其母(92)
二、黄疸(94) (一)湿热内蕴证(94) (二)湿热熏蒸、气滞血瘀证(96)
三、臌胀(98) (一)肝阴不足证(98) (二)肝郁血瘀证(99)
四、积聚(102) (一)肝郁血瘀证(102) (二)湿瘀内结证(104) 第六章 肾系疾病(107)
一、水肿(107) (一)肾阳亏虚证(107) (二)脾肾阳虚证(110) (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112)
二、淋证(113) (一)石淋(湿浊凝结证)(113) (二)癃闭(湿热阻于下焦证)(116)
第七章 气血津液及其他疾病(118)
一、消渴(118) (一)积热化燥证(118) (二)肝肾亏损、阴虚及阳证(119)
二、痰饮(121) 痰饮阻中证(121)
三、放射性口腔炎(122) 热毒灼津、阴液耗损证(122)
四、痹证(123) (一)风湿热痹阻证(123) (二)风寒湿阻络证(124)
五、痿证(129) (一)肝肾两亏证(129) (二)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证(130)
第二部分 临证医论精选
第一章 肝病的辨证论治(134)
一、肝气郁滞与疏肝理气(134) (一)肝(134) (二)肝与脾(胃)(135) (三)肝与心、肺(135) (四)肝与肾(136) (五)肝与腑(136) (六)肝与五体、窍络(137) (七)肝气郁滞的病机演变(138)
......
第一章 外感时令疾病(2)
一、风温(2) (一)热邪犯肺证(2) (二)风热犯肺证(3) (三)温邪犯肺证(5) (四)风热伏肺证(6) (五)热壅于肺证(7)
二、暑温(8) 邪热入营证(8)
三、湿温(10) 湿热郁阻证(10)
四、麻疹(11) 感受疫邪、邪伤肺卫证(11)
第二章 肺系疾病(13)
一、咳嗽(13) (一)痰热蕴肺证(13) (二)阴虚内热证(14) (三)风痰伏肺、宣肃失司证(16) (四)肝郁脾虚、肺失宣降证(17) (五)痰热蕴肺、上攻咽喉证(19) 二、喘证(20) (一)风寒袭表、寒饮内停证(20) (二)痰饮内蕴证(22) (三)痰饮阻络证(23) (四)肺肾两亏证(24) (五)肺肾两虚、心阳不振证(26) (六)阳虚水泛、上凌心肺证(28)
第三章 心·脑系疾病(31)
一、胸痹心痛病(31) (一)胸阳痹阻证(31) (二)心阳不足证(33) (三)心肾两虚证(34) (四)心气不足证(36) (五)肝郁气滞、痰火扰心证(37) (六)心肾阳虚、水饮凌心证(38)
二、头痛(40) (一)肝阳化风证(40) (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41)
三、眩晕(43) (一)心脾两虚证(43) (二)肝肾亏虚、痰湿阻络证(44) (三)肝胆湿热上冲证(46)
四、中风·中风后遗症(47) (一)肝肾阴虚证(47) (二)气虚痰瘀证(50) (三)气虚血滞、瘀阻脑络证(52)
五、失眠(54) (一)肝郁化火证(54) (二)心脾两虚证(56) (三)心肾阴虚、肝郁气滞证(57)
第四章 脾胃疾病(59)
一、胃病(59) (一)痰湿阻中证(59) (二)肝气犯胃证(61) (三)脾胃虚寒证(63) (四)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64) (五)胃热壅盛、气阴不足证(66) (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67)
二、呃逆(68) (一)脾胃虚寒、胃气上逆证(68) (二)肝气犯胃、痰湿内阻证(70)
三、噎膈(72) (一)肝胃不和证(72) (二)痰瘀气滞证(73) (三)气血两伤证(74)
四、泄泻(76) (一)脾虚湿蕴证(76) (二)脾肾虚衰证(77) (三)脾运不健、湿滞中焦证(78) (四)脾肾阳虚、寒湿内蕴证(80)
五、腹痛(81) (一)下焦虚寒证(81) (二)湿热瘀滞证(83)
第五章 肝胆疾病(85)
一、胁痛(85(一)肝气郁滞证(85) (二)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87) (三)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89) (四)疏肝不应,当以补脾扶正(90) (五)厥阴不治,宜取之阳明(91) (六)肝病及肾,治当补益其母(92)
二、黄疸(94) (一)湿热内蕴证(94) (二)湿热熏蒸、气滞血瘀证(96)
三、臌胀(98) (一)肝阴不足证(98) (二)肝郁血瘀证(99)
四、积聚(102) (一)肝郁血瘀证(102) (二)湿瘀内结证(104) 第六章 肾系疾病(107)
一、水肿(107) (一)肾阳亏虚证(107) (二)脾肾阳虚证(110) (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112)
二、淋证(113) (一)石淋(湿浊凝结证)(113) (二)癃闭(湿热阻于下焦证)(116)
第七章 气血津液及其他疾病(118)
一、消渴(118) (一)积热化燥证(118) (二)肝肾亏损、阴虚及阳证(119)
二、痰饮(121) 痰饮阻中证(121)
三、放射性口腔炎(122) 热毒灼津、阴液耗损证(122)
四、痹证(123) (一)风湿热痹阻证(123) (二)风寒湿阻络证(124)
五、痿证(129) (一)肝肾两亏证(129) (二)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证(130)
第二部分 临证医论精选
第一章 肝病的辨证论治(134)
一、肝气郁滞与疏肝理气(134) (一)肝(134) (二)肝与脾(胃)(135) (三)肝与心、肺(135) (四)肝与肾(136) (五)肝与腑(136) (六)肝与五体、窍络(137) (七)肝气郁滞的病机演变(138)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