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场所转向:论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
作者:蔡顺兴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ISBN:9787564191719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从“场”的角度去探索数字公共艺术及其“场”性规律,这是将传统真实现实的“场所”观,自然延伸至数字化虚拟现实“场”中并加以综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它通过比较、对照、甄别和分析,使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而有效揭示数字公共艺术中所存在的“场”性现象。
作者简介
蔡顺兴,江苏南京人。198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选派赴荷兰(STUDIO DUMBAR)学习平面设计)。201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实践与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交互设计、水彩画艺术。平面设计作品、绘画作品曾获全国、省部级展览大奖15次,其中,海报设计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观念史(编号:17BG126)。出版专著、教材2部,约83万字。发表CSSCI论文23篇,其他各类核心期刊文章30篇,共计50余篇。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研究的对象、涵盖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目的与意义
二、本课题将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三、对“场所”“空间”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分析
四、公共艺术、数字公共艺术的概念与范畴
第一章 数字信息时代公共艺术及其“场”性之内涵
第一节 数字公共艺术“场”性内涵之辨析
第二节 传统公共艺术的内涵属性
第三节 数字公共艺术的内涵属性
一、数字公共艺术的非物质性
二、数字公共艺术以非物质“材料”构形创作、储藏传播
三、数字公共艺术存在“场”的非物质“虚拟主体”与“主体间性”
第二章 数字公共艺术及其“场”性的审美转向
第一节 审美的嬗变:艺术“光晕”的转向
第二节 仿像、拟像:数字公共艺术“光晕”的体现
第三章 数字公共艺术场所的异质混合空间
第一节 异质空间:不同的数字艺术介入公共场所
一、真实现实的场所“空间”属性
二、真实现实的场所“空间”结构
三、虚拟现实的“场所”“空间”属性
四、虚拟现实的“场所”“空间”结构
第二节 混合空间的构成:多种类数字空间艺术的并置
……
第四章 数字公共艺术场所的混合现实体验
第五章 数字公共艺术混合现实体验的先在因素
第六章 数字公共艺术“场”性的内在“张力”
第七章 数字公共艺术的“气场”张力
第八章 数字公共艺术营造“诗意之路”
第九章 数字公共艺术营造“诗意之路”的设计案例赏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绪论
一、研究的对象、涵盖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目的与意义
二、本课题将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三、对“场所”“空间”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分析
四、公共艺术、数字公共艺术的概念与范畴
第一章 数字信息时代公共艺术及其“场”性之内涵
第一节 数字公共艺术“场”性内涵之辨析
第二节 传统公共艺术的内涵属性
第三节 数字公共艺术的内涵属性
一、数字公共艺术的非物质性
二、数字公共艺术以非物质“材料”构形创作、储藏传播
三、数字公共艺术存在“场”的非物质“虚拟主体”与“主体间性”
第二章 数字公共艺术及其“场”性的审美转向
第一节 审美的嬗变:艺术“光晕”的转向
第二节 仿像、拟像:数字公共艺术“光晕”的体现
第三章 数字公共艺术场所的异质混合空间
第一节 异质空间:不同的数字艺术介入公共场所
一、真实现实的场所“空间”属性
二、真实现实的场所“空间”结构
三、虚拟现实的“场所”“空间”属性
四、虚拟现实的“场所”“空间”结构
第二节 混合空间的构成:多种类数字空间艺术的并置
……
第四章 数字公共艺术场所的混合现实体验
第五章 数字公共艺术混合现实体验的先在因素
第六章 数字公共艺术“场”性的内在“张力”
第七章 数字公共艺术的“气场”张力
第八章 数字公共艺术营造“诗意之路”
第九章 数字公共艺术营造“诗意之路”的设计案例赏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