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四辑)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四辑)

作者:周宪,李健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520356930

定价:¥1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近一个时期,艺术学科迅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便是跨学科语境的逐步形成。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不断参与到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问题的讨论中来。与之相呼应的,则是跨学科的比较艺术研究日益显现出重要性。其中具理论前沿性和学科建构性的话题,莫过于艺术/文化跨媒介研究的兴起。作为当代知识生产的一个新兴方向,跨媒介艺术研究为我们在宏观维度审视艺术学科的建构,提供了很好的切人点和思路。为此,本期特别推出了两个专题,一是“跨媒介研究笔谈”。这次笔谈汇聚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十余位老师的集体智慧,围绕跨媒介这一核心概念,对艺术研究所关涉的诸多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二是“跨媒介艺术研究:理论与方法”。这一专题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重点译介。其中克劳泽·克卢弗、丹尼尔·阿尔布莱特等人的相关论述,都是我们建构一个以跨媒介为核心的艺术研究系统乃至学科方向,需要认真研读的重要理论资源。以此为鉴,中西学术史上仍有大量涉及此议题的文献——尤其是中国古典艺术史论资源,有必要予以更细致的梳理。这将是我们今后持续关注并重点推出的内容之一,也特别希望得到艺术学界的积极回应。本刊的常设栏目“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艺术史的理论视界”,继续就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其中,肯尼斯·克拉克为《波提切利作但丁(神曲)插图集》所撰写的导言,同样为跨媒介的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样本。“知名艺术史家访谈”栏目则推出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法国美学学会会长卡罗尔·塔龙一于贡教授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宪教授的对谈,和现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朱青生教授的访谈录。他们由各自的切身体会出发,对当代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美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发展趋势给予了发人深省的思考。此外,本期“艺海钩沉”栏目特别推出张靓秋的《“艺术馆”中的“公共”与“空间”》一文,对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段往事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勾勒。“数字媒介与艺术关键词”栏目,则是本刊以关键词形式捕捉和把握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领域重要议题的一项新尝试。后续我们仍会不定期地以此形式组织专题稿件,同样希望得到学界的响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到学科建设,小到刊物编辑都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抱诚守真、坚持不懈总会有一份收获。谨以此与艺术学界默默耕耘的同道者共勉。
作者简介
  周宪,男,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硕士,1985),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1998)。现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美学及文化研究等领域。出版有专著《审美乌托邦的想象》、编著《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近现代卷》、译著《100 位大艺术家》等。
目录
跨媒介研究笔谈:理i仑视野与中国问题
跨媒介性与艺术理论学科
跨媒介研究的问题意识
厘清跨媒介艺术研究的概念群
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墙壁与绘画:当代街头艺术中的跨媒介性
家庭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跨媒介叙事与媒介记忆实践
从再媒介化与媒介生态的视角重解大卫·史密斯的雕塑摄影
跨媒介视域下的复像史
中国传统艺术的跨媒介性
故事世界中的哪吒形象及其当代发明
挪用与跨媒介
跨媒介艺术研究:理论与方法
跨艺术研究导论
泛美学:艺术的整合与分裂
定义文学和电影中的“造型叙事”
文学与音乐
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
艺术摄影与日常生活美学
抽象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历史,实践与问题
“活动”与“自由”
——赫尔德的浪漫主义艺术本体论
艺术史的理论视界
《波提切利作但丁(神曲)插图集》导言
理性精神建构视野下的写生与西方美术史变革
世俗关怀与氛围营造
——论阿尔特多费尔的耶稣受难图
知名艺术史家访谈
美学的发展趋势:从法国视角看
——卡罗尔·塔龙一于贡教授与周宪教授的访谈
作为志业的艺术史:教学、研究与专业建设
——朱青生教授访谈
艺海钩沉
“艺术馆”中的“公共”与“空间”
——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1968困境及其当今启示
……
数字媒介与艺术关键词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稿约及注释体例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