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态美学导论(修订版)
作者:曾繁仁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100176033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生态美学成为中国美学领域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论形态与艺术生长点,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书以生态美学为中心,立足哲学美学,整合古今中外相关资源,总论中外文学艺术,阐发“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堪称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前沿性、代表性著作。
作者简介
曾繁仁,著名美学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生态美学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际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文学语言新闻艺术学部召集人之一。
目录
导言: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1
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
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23
一、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觉醒 23
二、《增长的极限》——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 28
三、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从“祛魅”到部分“复魅” 34
四、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37
五、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 41
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43
一、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 43
二、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 58
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 69
一、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 69
二、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81
三、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 83
四、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91
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107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 108
二、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 118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贡献 121
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五章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129
一、西方 18 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 129
二、海德格尔的生态审美观 142
三、西方 20 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147
四、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167
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
第六章 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191
一、孔子与儒家的古典生态智慧与生态审美智慧 192
二、《周易》的“生生之谓易”的生态审美智慧 198
第七章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210
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 211
二、“道”为“天下母”的生态生成论 214
三、“万物齐一”论的生态平等论 217
四、“天倪”“天钧”说的生物环链思想 220
五、“守中”与“心斋”“坐忘”的古典生态现象学 222
六、“至德之世”的生态审美理想 224
第八章 佛学的生态审美智慧 228
一、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 228
二、禅宗的生态审美智慧 234
第九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237
一、国画是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237
二、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法” 239
三、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241
四、国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天人合一”思想 243
五、国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244
六、国画“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244
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
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249
一、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 249
二、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 252
三、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 257
四、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 258
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生态美学的对象与方法 260
一、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的审美 260
二、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生态现象学 268
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271
一、生态审美本性论 271
二、“诗意地栖居” 283
三、“四方游戏说” 286
四、家园意识 291
五、场所意识 300
六、参与美学 305
七、生态文艺学 310
八、两种生态审美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自强之美 317
九、生态审美教育 323
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
第十三章 中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331
一、《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331
二、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解读 354
第十四章 外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374
一、《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 374
二、《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 379
第七编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第十五章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401
一、关于生态美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401
二、坚持生态美学的生态存在论的哲学基础 408
三、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410
四、生态美学今后的发展 415
主要参考书目 420
后 记 423
再版后记 425
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
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23
一、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觉醒 23
二、《增长的极限》——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 28
三、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从“祛魅”到部分“复魅” 34
四、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37
五、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 41
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43
一、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 43
二、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 58
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 69
一、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 69
二、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81
三、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 83
四、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91
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107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 108
二、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 118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贡献 121
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五章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129
一、西方 18 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 129
二、海德格尔的生态审美观 142
三、西方 20 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147
四、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167
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
第六章 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191
一、孔子与儒家的古典生态智慧与生态审美智慧 192
二、《周易》的“生生之谓易”的生态审美智慧 198
第七章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210
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 211
二、“道”为“天下母”的生态生成论 214
三、“万物齐一”论的生态平等论 217
四、“天倪”“天钧”说的生物环链思想 220
五、“守中”与“心斋”“坐忘”的古典生态现象学 222
六、“至德之世”的生态审美理想 224
第八章 佛学的生态审美智慧 228
一、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 228
二、禅宗的生态审美智慧 234
第九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237
一、国画是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237
二、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法” 239
三、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241
四、国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天人合一”思想 243
五、国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244
六、国画“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244
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
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249
一、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 249
二、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 252
三、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 257
四、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 258
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生态美学的对象与方法 260
一、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的审美 260
二、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生态现象学 268
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271
一、生态审美本性论 271
二、“诗意地栖居” 283
三、“四方游戏说” 286
四、家园意识 291
五、场所意识 300
六、参与美学 305
七、生态文艺学 310
八、两种生态审美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自强之美 317
九、生态审美教育 323
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
第十三章 中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331
一、《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331
二、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解读 354
第十四章 外国作品的生态美学解读 374
一、《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 374
二、《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 379
第七编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第十五章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401
一、关于生态美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401
二、坚持生态美学的生态存在论的哲学基础 408
三、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410
四、生态美学今后的发展 415
主要参考书目 420
后 记 423
再版后记 42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