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刘宋文学研究
作者:孙耀庆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20371018
定价:¥10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刘宋文学在六朝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书稿在尽可能掌握刘宋文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此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士人心态等,阐释刘宋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特质,探究了此时期文学的嬗变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意义,考辩刘宋作家的存疑问题。具体来说:(一)刘宋诗歌淡化了东晋诗歌中的玄理味与枯燥感,实现了向文学、向诗歌的形象性与审美性的回归。鲍照、谢庄等对诗体的探索,推动了杂言体、七言体的出现与发展。(二)刘宋辞赋一方面保持了赋体铺排的特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造境、抒情等功能,向诗化特质的的方向演进,并深刻地影响了齐梁辞赋的发展。(三)刘宋之文经历了散体、骈散杂糅、骈文之过程,实现由“古”向“骈”的转变。(四)刘宋文学之“转关”意义,具体表现为由理向情、由才向学、由雅向俗的转变。(五)刘宋作家存在诸多疑案,本文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考,袁淑任彭城王义康军司祭酒任卫军、宣城太守、太子中庶子时间,分别是元嘉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王微,并非如史传所言为弟僧谦误诊,咎恨哀痛而死,而是因经年服用寒食散,中毒而亡。等等。整体来看,书稿将有关南朝刘宋一代文学之作家、文体、文风史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和挖掘,使这一断代的文学生态、文学风貌,显现得更为细致真切,更为立体化。
作者简介
孙耀庆,女,河北沽源人,河北大学文学博士、河北工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主持省厅级等各类课题5项,发表包括CSSCI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刘宋文学之构成及其独立意义
一 刘宋诗人与诗歌辑录、选录情况
二 刘宋赋家与赋作概况
三 刘宋散文家与散文创作概况
四 刘宋文学之独立意义
第二章 刘宋诗歌的主流题材与体裁
第一节 刘宋诗歌的题材与体裁分布情况
第二节 “声色大开”的谢灵运山水诗
一 山水诗的产生与嬗变
二 形声色兼具,情景理交融——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三 消解了东晋玄言诗的理味——谢灵运山水诗的意义
第三节 “其文日盛”的颜延之公宴诗
一 公宴诗的产生与嬗变
二 “体裁绮密”,“典实富艳”——颜延之公宴诗的特色
二 大开雕琢骈俪之风——颜延之公宴诗的影响
第四节 “颇自振拔”的鲍照乐府诗
一 乐府诗的流变
二 以“我”为主的表现视角——鲍照乐府诗的特色
三 完成了由代言体向个人体的转变——鲍照乐府诗的意义
第五节 操纵有度的谢庄杂言诗
一 杂言诗的来源及嬗变
二 “吟咏情性”,“有正有变”——谢庄杂言诗的艺术特色
三 加速了“元嘉体”向“永明体”的过渡——谢庄杂言诗的意义
第三章 刘宋辞赋的“复”与“变”
第一节 刘宋辞赋之特质及影响
一 “复”与“变”——刘宋辞赋的双重特质
二 刘宋辞赋对齐梁辞赋的影响
第二节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的《山居赋》
一 篇制宏大,摹景精细——《山居赋》的艺术特色
二 改变了传统大赋的流澹无味——《山居赋》的赋史意义
第三节 “俯仰苍茫,满目悲凉之状”的《芜城赋》
一 文辞峭拔,意境苍凉——《芜城赋》的艺术特色
二 突破了刘宋赋体的丽靡取向——《芜城赋》的赋史意义
第四节 “清空澈骨,穆然可怀”的《月赋》
一 偶对精工,意境清雅——《月赋》的艺术特色
二 标志着古赋向骈赋的转变——《月赋》的赋史意义
第四章 刘宋散文之嬗变(上)
第一节 刘宋散文之特质及影响
一 “清竣之体”与“纂组之风”——刘宋散文的双重特质
二 刘宋散文对齐梁散文的影响
第二节 “平实周尽”的何承天之文
一 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的论说文
二 有理有据,自由灵活的议文
三 情感浓郁,气势充沛的表文
第三节 文义俱美的傅亮之文
一 内容充实,兼有文采的诏策文
二 “叙致曲折,复日遒紧”的表教文
三 忧生之嗟的论序赞文
四 言简义丰,典雅古质的碑铭书札文
第四节 情文并茂的谢灵运之文
一 清新简洁的书牍文及游记文
二 文情并茂的表诔文
三 表现“祇洹奇趣”的书论文
第五节 典雅华赡的颜延之之文
一 “开骈文雕绘之习”的诗序文
二 “骨劲色苍”,“俯仰情深”的诔文
三 典雅精工,沉郁悲怆的祭文及哀策文
四 述事广博,平易流畅的家诫文
第五章 刘宋散文之嬗变(下)
第一节 言约义明的谢惠连之文
一 “简而有意”的祭文
二 “骈偶而有韵”的赞文
三 “义明而词净”的箴文与连珠文
第二节 诙谐幽默的袁淑之文
一 “才辩鲜及”的章议文
二 调笑戏谑的书信文
三 揭示哲理的吊文及传文
四 诙谐成趣的诽谐文
第三节 “怨思抑扬”的王微之文
第四节 “矫厉奇工”的鲍照之文
一 书写自身,情理兼备的表疏奏启文
二 刻绘山水,跌宕俊逸的书信文
三 “开张工健”,“遒警绝人”的铭颂文
四 讽喻现实的揭文
第五节 繁密缛丽的谢庄之文
一 “无忝国器”的章表奏议文
二 清新与繁密兼具的书笺文
三 “语语凄艳”的哀祭文
第六章 论刘宋文学之转关
一 由理向情的复归
二 由才向学的转变
三 由雅向俗的变革
第七章 刘宋作家疑案考(上)
第一节 何承天疑案考
一 何承天出身考
二 任宁蛮校尉司马时间及离职原因考
三 出任衡阳内史时间考
第二节 傅亮疑案考
一 傅亮死因考
二 傅亮交游考
第三节 宗炳疑案考
一 宗炳入庐山考
二 宗炳交游考
第四节 袁淑疑案考
一 袁淑元嘉仕历考
二 袁淑交游考
第八章 刘宋作家疑案考(下)
第一节 王微疑案考
一 王微辞官原因考
二 王微死因考
第二节谢庄疑案考
一 谢庄元嘉仕历考
二 谢庄尚文帝女考
三 辞却吏部尚书原因考
第三节 汤惠休疑案考
一 汤惠休还俗考
二 汤惠休交游考
结语
一 关于刘宋诗歌之特点与意义
二 关于刘宋辞赋的“复”与“变”
三 关于刘宋散文嬗变的过程”
四 关于刘宋之文学转关地位
五 关于刘宋作家生平悬疑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刘宋文学之构成及其独立意义
一 刘宋诗人与诗歌辑录、选录情况
二 刘宋赋家与赋作概况
三 刘宋散文家与散文创作概况
四 刘宋文学之独立意义
第二章 刘宋诗歌的主流题材与体裁
第一节 刘宋诗歌的题材与体裁分布情况
第二节 “声色大开”的谢灵运山水诗
一 山水诗的产生与嬗变
二 形声色兼具,情景理交融——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三 消解了东晋玄言诗的理味——谢灵运山水诗的意义
第三节 “其文日盛”的颜延之公宴诗
一 公宴诗的产生与嬗变
二 “体裁绮密”,“典实富艳”——颜延之公宴诗的特色
二 大开雕琢骈俪之风——颜延之公宴诗的影响
第四节 “颇自振拔”的鲍照乐府诗
一 乐府诗的流变
二 以“我”为主的表现视角——鲍照乐府诗的特色
三 完成了由代言体向个人体的转变——鲍照乐府诗的意义
第五节 操纵有度的谢庄杂言诗
一 杂言诗的来源及嬗变
二 “吟咏情性”,“有正有变”——谢庄杂言诗的艺术特色
三 加速了“元嘉体”向“永明体”的过渡——谢庄杂言诗的意义
第三章 刘宋辞赋的“复”与“变”
第一节 刘宋辞赋之特质及影响
一 “复”与“变”——刘宋辞赋的双重特质
二 刘宋辞赋对齐梁辞赋的影响
第二节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的《山居赋》
一 篇制宏大,摹景精细——《山居赋》的艺术特色
二 改变了传统大赋的流澹无味——《山居赋》的赋史意义
第三节 “俯仰苍茫,满目悲凉之状”的《芜城赋》
一 文辞峭拔,意境苍凉——《芜城赋》的艺术特色
二 突破了刘宋赋体的丽靡取向——《芜城赋》的赋史意义
第四节 “清空澈骨,穆然可怀”的《月赋》
一 偶对精工,意境清雅——《月赋》的艺术特色
二 标志着古赋向骈赋的转变——《月赋》的赋史意义
第四章 刘宋散文之嬗变(上)
第一节 刘宋散文之特质及影响
一 “清竣之体”与“纂组之风”——刘宋散文的双重特质
二 刘宋散文对齐梁散文的影响
第二节 “平实周尽”的何承天之文
一 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的论说文
二 有理有据,自由灵活的议文
三 情感浓郁,气势充沛的表文
第三节 文义俱美的傅亮之文
一 内容充实,兼有文采的诏策文
二 “叙致曲折,复日遒紧”的表教文
三 忧生之嗟的论序赞文
四 言简义丰,典雅古质的碑铭书札文
第四节 情文并茂的谢灵运之文
一 清新简洁的书牍文及游记文
二 文情并茂的表诔文
三 表现“祇洹奇趣”的书论文
第五节 典雅华赡的颜延之之文
一 “开骈文雕绘之习”的诗序文
二 “骨劲色苍”,“俯仰情深”的诔文
三 典雅精工,沉郁悲怆的祭文及哀策文
四 述事广博,平易流畅的家诫文
第五章 刘宋散文之嬗变(下)
第一节 言约义明的谢惠连之文
一 “简而有意”的祭文
二 “骈偶而有韵”的赞文
三 “义明而词净”的箴文与连珠文
第二节 诙谐幽默的袁淑之文
一 “才辩鲜及”的章议文
二 调笑戏谑的书信文
三 揭示哲理的吊文及传文
四 诙谐成趣的诽谐文
第三节 “怨思抑扬”的王微之文
第四节 “矫厉奇工”的鲍照之文
一 书写自身,情理兼备的表疏奏启文
二 刻绘山水,跌宕俊逸的书信文
三 “开张工健”,“遒警绝人”的铭颂文
四 讽喻现实的揭文
第五节 繁密缛丽的谢庄之文
一 “无忝国器”的章表奏议文
二 清新与繁密兼具的书笺文
三 “语语凄艳”的哀祭文
第六章 论刘宋文学之转关
一 由理向情的复归
二 由才向学的转变
三 由雅向俗的变革
第七章 刘宋作家疑案考(上)
第一节 何承天疑案考
一 何承天出身考
二 任宁蛮校尉司马时间及离职原因考
三 出任衡阳内史时间考
第二节 傅亮疑案考
一 傅亮死因考
二 傅亮交游考
第三节 宗炳疑案考
一 宗炳入庐山考
二 宗炳交游考
第四节 袁淑疑案考
一 袁淑元嘉仕历考
二 袁淑交游考
第八章 刘宋作家疑案考(下)
第一节 王微疑案考
一 王微辞官原因考
二 王微死因考
第二节谢庄疑案考
一 谢庄元嘉仕历考
二 谢庄尚文帝女考
三 辞却吏部尚书原因考
第三节 汤惠休疑案考
一 汤惠休还俗考
二 汤惠休交游考
结语
一 关于刘宋诗歌之特点与意义
二 关于刘宋辞赋的“复”与“变”
三 关于刘宋散文嬗变的过程”
四 关于刘宋之文学转关地位
五 关于刘宋作家生平悬疑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