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感官建构(1976—1985)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感官建构(1976—1985)

作者:刘军茹 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508543666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时期小说中的感官建构(1976-1985)》或《新时期小说感官叙事研究(1976-1985)》 本书以“感官建构”为切入点,对新时期小说创作进行再解读,通过分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官在新时期小说中的书写意义、特性及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小说的主体性存在问题,以及其中所蕴涵的自我与他者的责任关系的建构,使得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时期小说创作。
作者简介
  刘军茹,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跨文化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当代文体写作》(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饮食》(五洲传播出版社)。
目录
目 录

序/找寻被看丢了的身体(路文彬) 5

绪 论 11
一、重返新时期:“别一种香馨” 11
二、关于感官的哲学释义 18
三、国内外感官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意义 23
第一章 视觉:追寻另一只眼睛 31
第一节 “十七年”叙事:权力的眼睛 32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欲望的凝视 44
第三节 重存在的眼睛 60
第二章 听觉:倾听呼声与召唤 69
第一节 新时期的媒介环境及其听觉回归 70
第二节 倾听自我存在的呼声 81
第三节 倾听他者的召唤与听觉迷失 92

第三章 嗅觉:自由的天使之翼 109
第一节 嗅觉欲望:本能的力量 110
第二节 嗅觉记忆:自由的梦想 120
第三节 气味的枷锁 129
第四章 味觉:沉重的舌尖之欲 143
第一节 味觉书写的断裂与觉醒 144
第二节 相感交融中的自我 154
第三节 无法走向和平的味觉和谐 164
第五章 触觉:爱的回应与责任 177
第一节 手之精灵:觉醒与困境 178
第二节 触觉之爱:同情共感 191
第三节 基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触感之道 203
尾声或序幕 雾帆幻象以及感官书写的未来 221
后 记/追寻远方的姑娘 235
参考文献 241
二、治理实践演化动力分析 - 49 -
(一)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的变迁是治理实践演化发展根本动因 - 50 -
(二)不同制度体系形态下国家与社会互动模式是治理实践演化发展直接动因 - 52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生成演化机制分析 - 53 -
(一)发展崛起中安全风险叠加,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生成基本条件 - 54 -
(二)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深刻转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生成演化根本动因 - 56 -
(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塑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生成演化的直接动力 - 60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演化特性分析 - 61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的复杂性前所未有 - 62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呈现新的发展形态 - 64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主体结构 - 66 -
一、治理实践主体结构演化趋势及内在根据 - 66 -
(一)治理实践主体结构演化趋势 - 66 -
(二)治理主体结构演化内在根据 - 67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主体结构立论基础 - 69 -
(一)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有机统一 - 70 -
(二)坚持政府统筹协调与激发调动社会自主性有机统一 - 70 -
(三)坚持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之间相互转换有机统一 - 71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主体结构 - 72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多元主体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 72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有核心主导的原因分析 - 75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主体结构功能划分 - 78 -
(一)党治国理政的核心领导地位 - 79 -
(二)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 81 -
(三)市场提高公共治理效能 - 82 -
(四)社会组织拓展公共治理广泛性 - 84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目标 - 86 -
一、治理实践一般性目标 - 86 -
(一)确保社会安全秩序 - 86 -
(二)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 87 -
(三)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 - 88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目标 - 89 -
(一)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实现安全和平发展 - 90 -
(二)确保发展正确方向,激发全社会创新发展活力 - 92 -
(三)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95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治理目标 - 97 -
(一)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 98 -
(二)优化改进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追求行政廉洁高效 - 103 -
(三)优化改进国家与社会关系,促进基层和社会组织依法开展自治 - 105 -
(四)优化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培育人民群众权利意识和公共精神 - 108 -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方式 - 110 -
一、“法治”与“德治”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方式 - 110 -
(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功能 - 110 -
(二)法律与道德的互补融合 - 111 -
(三)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条件 - 112 -
二、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治理方式 - 114 -
(一)推进法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 114 -
(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 - 115 -
(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聚焦点是充分发挥法治的治理功能 - 117 -
(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难点是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 119 -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引领 - 121 -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基本脉络 - 122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治理功能 - 123 -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据主导权成为关键 - 127 -
(四)思想道德培育的路径选择是推进大众化 - 130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评价体系 - 133 -
一、治理评价体系特征分析 - 133 -
(一)治理评价体系一般特征分析 - 133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评价体系特征 - 134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评价体系构建 - 135 -
(一)建国以来评估指标体系的简单梳理 - 136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 137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评价体系构建方法步骤 - 138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评价体系基本结构 - 140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评价体系运行 - 142 -
(一)治理评价体系运行环境分析 - 142 -
(二)治理评价体系运行程序步骤分析 - 144 -
(三)治理评价体系运行配套建设 - 145 -
第八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创新 - 147 -
一、新时代提升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历史方位的自觉自信 - 147 -
(一)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将创造当代治理实践新水平的坚定目标 - 147 -
(二)看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处于向治理社会过渡的历史方位 - 149 -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51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重大目标任务 - 151 -
(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坚持根本、突出重点 - 155 -
(三)提升治理主体能力转化为治理效能 - 159 -
三、在破除旧物中培育治理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土壤 - 162 -
(一)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重要话语地位 - 162 -
(二)打牢现代公共道德培育锻炼基底 - 163 -
(三) 建设强大新型人才队伍 - 165 -
四、以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 167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催生全球性治理 - 167 -
(二)以负责任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 170 -
结 束 语 - 173 -
参考文献 - 176 -
后 记 - 183 -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