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青龙过眼:中德文学交流中的读与误读
作者:卢铭君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520171595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文学作品体现着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承载着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等元素,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交流过程中,“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两个双向的交流渠道,勘察交流中“西风东渐”和“东风西去”的过程对于外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德国作为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故乡,自晚清民国时期便在中国传播,而中国文学,随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德国的“知音”越来越多。探讨中德文学交流问题能让学界对如何“引进”德语文学,如何让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更深刻的了解。本书标题源自美国人阿林顿(Lewis Charles Arlington,1859—1942)著作《青龙过眼》(Through the Dragon’s Eyes),阿林顿在书中回忆了50年在华经历。1931年版配图解读了“青龙过眼”的含义。青龙(中国)反抓望远镜,镜头下的西洋人显得渺小。青龙与洋人之间显然存在误读。“读”与“误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常态。中德文学交流过程中也衍生不计其数的类似情况。中德文学交流中“读”与“误读”产生的原因、背景、含义及其产生的作用是本书关心的问题。本书拟设三章节,每章设“无题序”阐明每章的用意和主题。
作者简介
卢铭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教授,硕导。兼任广外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外国际汉学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匿名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匿名评审专家,国际日耳曼协会会员。2009—2011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2011年起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研究重点为:德语文学、比较文学和德国汉学。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逾20篇,出版专著教材等5余种;作为第二作者出版的《德语词汇学概论》先后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一项;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项目
目录
上编德风东渐:盘点、补遗与误释
003近现代通俗作家译群与德语文学译介 何俊
017莱辛研究在中国 卢白羽
038黑贝尔剧作《玛丽娅·玛格达莱娜》汉译考辨 卢铭君
045儿童小说《爱弥儿捕盗记》(1934)译本赏析 侯素琴
057荷尔德林对贺拉斯笔下的恩培多克勒形象的颠覆——译《传奇和诗》有感 林笳
067绝望的诗人或是反抗命运的英雄?——荷尔德林诗歌的中文翻译与误读 刘晗
074弗洛伊德主义影响下的 袁昌英 冯晓春
083翻译、影响与借鉴——施尼茨勒与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比较 贾晨
093茨威格现当代研究论略 张晓青
104哈布斯堡神话的落日余晖——析《昨日世界》 张晏
114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之德国印象 黄羽欢
下编东风西传:碰撞、吸收与误解
123真作假时假亦真——德国戏剧对中国的开放性接受研究 范捷平
141“读”与“被读”,我们也被打动——读中国小说黑塞书评 李昌珂
153吕克特的《诗经》德译本与“世界诗歌” 张小燕 谭渊
170布莱希特对卫礼贤《道德经》德译本的接受
——以叙事诗《〈道德经〉在老子流亡途中诞生的传说》为例 陈智威
180沙米索《尼怨》出处考 丁敏
193“二战前后犹太人流亡上海(1933~1950)”的世界主义记忆 庄玮
209《秘密的中国》与“中国的秘密” 陈雨田 张帆
223中国故事对外传播路径初探——基于十二生肖故事的德语译写实践 陈虹嫣
232洪涛生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德译与搬演 吴晓樵
247德语小说《鲍家漂亮姑娘》与《东周列国志》(第1~3回)之对比研究 毛小红
253德译王维诗歌的主要问题浅析 姜丽
264《大中华文库》(汉德对照)得失刍议 卫茂平
273文学外译研究的三元视角——以王安忆作品德译为例 赵亘
285浅谈德国评论莫言获诺奖的欧洲中心主义视角 崔涛涛
296中国当代小说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回顾 冯小冰 王建斌
308他山之石——德语文学中的中国 任卫东
003近现代通俗作家译群与德语文学译介 何俊
017莱辛研究在中国 卢白羽
038黑贝尔剧作《玛丽娅·玛格达莱娜》汉译考辨 卢铭君
045儿童小说《爱弥儿捕盗记》(1934)译本赏析 侯素琴
057荷尔德林对贺拉斯笔下的恩培多克勒形象的颠覆——译《传奇和诗》有感 林笳
067绝望的诗人或是反抗命运的英雄?——荷尔德林诗歌的中文翻译与误读 刘晗
074弗洛伊德主义影响下的 袁昌英 冯晓春
083翻译、影响与借鉴——施尼茨勒与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比较 贾晨
093茨威格现当代研究论略 张晓青
104哈布斯堡神话的落日余晖——析《昨日世界》 张晏
114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之德国印象 黄羽欢
下编东风西传:碰撞、吸收与误解
123真作假时假亦真——德国戏剧对中国的开放性接受研究 范捷平
141“读”与“被读”,我们也被打动——读中国小说黑塞书评 李昌珂
153吕克特的《诗经》德译本与“世界诗歌” 张小燕 谭渊
170布莱希特对卫礼贤《道德经》德译本的接受
——以叙事诗《〈道德经〉在老子流亡途中诞生的传说》为例 陈智威
180沙米索《尼怨》出处考 丁敏
193“二战前后犹太人流亡上海(1933~1950)”的世界主义记忆 庄玮
209《秘密的中国》与“中国的秘密” 陈雨田 张帆
223中国故事对外传播路径初探——基于十二生肖故事的德语译写实践 陈虹嫣
232洪涛生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德译与搬演 吴晓樵
247德语小说《鲍家漂亮姑娘》与《东周列国志》(第1~3回)之对比研究 毛小红
253德译王维诗歌的主要问题浅析 姜丽
264《大中华文库》(汉德对照)得失刍议 卫茂平
273文学外译研究的三元视角——以王安忆作品德译为例 赵亘
285浅谈德国评论莫言获诺奖的欧洲中心主义视角 崔涛涛
296中国当代小说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回顾 冯小冰 王建斌
308他山之石——德语文学中的中国 任卫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