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永乐大典》(全五册)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永乐大典》(全五册)

作者:(明)解缙等 纂修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501369195

定价:¥15000.00

内容简介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永乐大典》(全五册)内容简介本书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永乐大典》五册九卷,即卷3944-3945、10115-10116、11312-11313、13193-13194、13629。全部为嘉靖写本,包背装,韵目为分别十寒、二纸、十罕、一送、二寘,内容分别为大般涅槃经、翰林学士承旨、诗文、皇极经世书等。此次为原大仿真影印出版,版式、行款、用料、装帧等全部仿照明嘉靖副本。作者简介解缙(1369-1415),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著有《解文毅公集》等。欧洲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综述[英]何大偉(DavidHelliwell)撰,許海燕譯[德]邵玉書(*Seufert)、劉楠楠審校 目前歐洲共收藏五十九册《永樂大典》,其中英國五十一册,德國五册,愛爾蘭三册。具體分布情况如下:大英圖書館二十四册,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十九册,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五册,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四册,愛爾蘭切斯特·比蒂圖書館三册,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两册,英國阿伯丁大學一册,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一册。英國的圖書館中曾經還有兩册《永樂大典》:一册在倫敦圖書館,1971年被售予紐約的一個商人,後來不知所踪;另一册在阿伯丁文法中學圖書館,很可能毁於該校1986年的一場大火,那場火燒掉了圖書館及其藏書。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很少一部分在私人收藏家手裏,或者是在其他圖書館但無人能識别。還有,某些曾經收藏在歐洲的卷册後來又出現在其他地方。比如,翟理斯(HerbertA.Giles)曾經藏有五册,但是衹將其中兩册交給了英國的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和劍橋大學圖書館各一册),其餘三册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1919年夏,梁啓超遊歷英國期間,從倫敦魯扎克書店(Luzac&Co.)購買了七册。這些後來全部被帶出英国:三册回到中國,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两册藏於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一册藏於中國臺北“國家圖書館”;另外一册下落不明。上述藏書中衹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查明其來源。從已知的來源看,這些書的踪迹均可追溯至1900年6月23日星期六翰林院被毁那天。儘管之前有成千上萬册已經被轉移,尤其是編纂《四庫全書》期間,但是没有證據表明歐洲所藏《永樂大典》是翰林院被毁之前從中國流失的。當時中國人的排外情緒持續高漲,至1900年春的義和團運動達到。爲了安全起見,北京的外國僑民聚居在靠近紫禁城東南角的一大片使館區。英國使館是的一個,其北邊就是翰林院的南牆,當時聚集了使館工作人員、清朝皇家海關工作人員、當地傳教士及其他工作人員,還有從大沽登陸、前來保護使館的部分英國軍隊。從6月中旬外國僑民撤回使館開始,至8月14日聯軍進入北京解救他們,這段時間就是衆所周知的“使館之圍”。這個時候,中國政府已經承認義和團襲擊外國人是合法的,并對其采取招撫政策。6月23日星期六,大約二百五十名士兵在董福祥的率領下占領了翰林院并在那裏縱火,希望火勢能趁着北風蔓延至使館區。在此之前,外國人不得進入翰林院,他們也深知中國人對翰林院所懷的敬畏之情。但是這個時候,他們認爲不但要及時滅火,以免火勢危及使館,而且還要將威脅使館安全的士兵驅逐出去。與此同時,一小撥人得到英國海軍上校B.M.Strouts的允許而進入翰林院,Strouts是英國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在普爾上校(CaptainFrancisPoole)的帶領下,一個由十名英國海軍、五名美國海軍、五名海關志願者,以及《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和英國使館的實習譯員巴爾(L.H.R.Barr)組成的小隊破牆而入。普爾上校是英國軍官,當時在北京學中文。使館被圍期間,他受命指揮志願者保衛使館區北邊的邊界。他們驅逐了中國軍隊,并撲滅了翰林院大火。之後,他們順手牽羊拿走了一些《永樂大典》的殘餘卷册。而在此之前,據報道,雙方都曾使用大量《永樂大典》的卷册來加固各自的防禦。從事後拍攝的一張照片來看,普爾當時坐在翰林院裏,地上堆積的書看上去像《永樂大典》。他獲取了一册,1960年,他的遺孀將其賣給了大英圖書館。ThomasBiggin(身份未知,很有可能是英國海軍士兵)在翰林院的廢墟中“發現”一册《永樂大典》,并於1907年贈予博德利圖書館。目前亞非學院收藏的兩册《永樂大典》似乎是莫理循所得。翟蘭思在其回憶録裏寫道:翰林院幾乎被付之一炬。人們試圖搶救的《永樂大典》,但是大量的卷册已經被毁,衹好放弃。我得到了卷13345(!!),僅僅是作爲一個標本而已。實際上,他拿到的不止一册,他後來捐給劍橋大學圖書館的就是另外一册。白萊喜(JamesRussellBrazier)拿到了至少三册,使館被圍期間,他就職於清朝皇家海關總税務司。1922年,他將其中一册捐給了自己的母校阿伯丁大學;1954年,其子將另外兩册售予切斯特·比蒂圖書館。柏林民族學博物館所藏四册中的三册來自斯泰老(E.A.W.vonStrauch),使館區被圍期間他也受雇於清朝皇家海關。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其他册的來源,要麽根據原書上的題詞確定,要麽根據資料確定,但是都指向在使館被圍期間或隨後與公使館相關的人員。這些人非但不承認自己是賊,還把自己當成是這些稀世珍寶的救星。先在出版物裏描述這段經歷的是羅蘭·亞倫(RolandAllen),他是英國公使館的牧師,自己也獲得了一册《永樂大典》:英國人對翰林院這些文學珍品的所做所爲實在是太有趣了。在那種危機關頭,那些志願者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自救,他們還采取實際行動去保護存放在高牆之内的那些精美的、無價的手寫本……的漢學家翟理斯(翟蘭思之父)在當時一份流行的刊物上説了下面一段話:……衹有外國人伸出手去挽救(《永樂大典》),使其幸免於難。而在此之前,他們則被拒之門外。他們和其他記録自己經歷的人一樣,都知道隨着翰林院被毁,中國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文學寶藏。1922年,一位英國軍官試圖向大英博物館及博德利圖書館出售三册《永樂大典》。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脉在一封信裏被詳細記載。該信夾在博德利圖書館的本《永樂大典》裏。這本《永樂大典》是ThomasBiggin於1907年贈送的。除該信外,還發現了上述三册《永樂大典》的首頁照片。從這封信裏我們得知,這三册是被“一個德國軍官拯救的”。結果,他們後來歸萊比錫大學(LeipzigUniversity)所有,并於1955年12月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歸還給中國。漢堡大學(HamburgUniversity)曾經擁有兩册《永樂大典》,但是這兩册後來被傅吾康(WolfgangFranke)用來與中國交换其他圖書。還有六十四册曾經被“俄國及日本侵略者掠奪”,後來被蘇聯收藏,但是“在斯大林同志的領導下”,這些書在20世紀50年代被分三批歸還中國。以上就是迄今爲止我們所知道的歐洲所藏《永樂大典》的情况。問題是,是否還有更多的《永樂大典》在等待人們發現?某些卷册有可能在私人收藏家手裏,比如大英圖書館1989年入藏的那册,或者在與“使館之圍”相關的使節或其他家庭手裏;除非這些《永樂大典》被捐給圖書館或者出現在市場上,否則我們無從知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一些《永樂大典》躺在那些通常没有中文藏書的圖書館裏,因而無人識别,就像近被鑒定的藏於阿伯丁大學的那册。這樣的機構很可能包括大學圖書館、鄉村及宗教基金會的圖書館,甚至一些的學校。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不但存放環境安全、條件好,而且修復情况也相當不錯。與其他中文古籍相比,《永樂大典》受潮的比例更高,基本可以斷定,這是當年“使館之圍”的結果。不幸的是,早入藏的兩册在修復時被做成了西式封面,一册在大英圖書館,另一册在博德利圖書館。這裏要感謝翟理斯,是他發現了修復中的這一問題:我的一個兒子,翟蘭思……送給我五册(《永樂大典》),這是他當時搶救出來的;我以他的名義,將其中一册捐給了劍橋大學圖書館,另一册捐給了大英博物館。後者被浪費了。《永樂大典》的尺寸是20×12英寸,黄色封面非常有特色,而當時大英博物館中文部的負責人SirR.Douglas讓人對這本漂亮的書進行了裁切,并加了硬襯。衹有兩例修復是必要的——一册藏於大英圖書館,另一册藏於阿伯丁大學圖書館——這兩例是根據現代高標準進行修復的,完全尊重書的原貌。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袁同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尋訪現存《永樂大典》的下落,并爲當時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對這些《永樂大典》進行拍照複製,以其他卷的仿抄本進行交换,這些仿抄本保留了原書的所有特徵,不但尺寸和封面與原書全無二致,甚至對原書封面的修補以及所帶有的《四庫全書》的簽條也保留了下來。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已經分别於1960年和1984年被中華書局全部影印,衹有五册例外,即大英圖書館兩册,切斯特·比蒂圖書館兩册,以及新發現的阿伯丁大學圖書館的一册。大英圖書館兩册中有一册格外珍貴,因爲它與現存另外一卷連起來就構成了完整的《相龍法》一書,裏面還有一些有趣的插圖。這一卷與大英圖書館的另外一卷以及切斯特·比蒂圖書館所藏兩卷於2003年被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因此,歐洲所藏《永樂大典》中一没被影印出版的就是阿伯丁大學收藏的這一册。 中華書局的影印版中没有收入大維德基金會所藏《永樂大典》中的乾隆皇帝的手稿,因爲嚴格説來這不屬於《永樂大典》,儘管它也很有價值。
作者简介
暂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永乐大典》(全五册)》作者简介
目录
暂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永乐大典》(全五册)》目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