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作者:张学良,陆铭,潘英丽 编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543231924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由中国经济开放论坛提供,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群发展规划。本书是“第六期中国经济开放论坛”专题研讨会“都市圈、城市群与湾区建设”的研讨成果。各位与会专家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分享了精彩观点,梳理了中国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历史、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发展成果,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供政界、业界和学界参考。
作者简介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为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多个国*级人才计划,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各级政府委托重大课题五十余项,发表各类论文近百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群与都市圈经济。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兼职(客座)教授受聘于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现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Asian Economic Papers (MIT出版社)编辑,《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战略思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已出版《空间的力量》《大国大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多部专著,在本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潘英丽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2007年担任上海市政府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2002-2011年担任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以来担任招商银行独立董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金融转型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近期主要成果有:《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2010,三卷本)、《十字路口的金融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中英文国际论文集,主编之一,2014)、《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2014,三卷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18)。
目录
序
作者简介
总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我们在争论什么? 陆铭
第一篇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问题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第二章 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新城:造城运动为何引向债务负担?
第二篇 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都市圈的形成
第四章 中国城市群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第五章 都市圈政策的意义与框架
第六章 我国大都市群产城协同治理的一般分析和框架研究
第七章 区域产业链簇构建与城市区域中的城市协调发展
第八章 大城市有利于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吗?
第三篇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九章 中国湾区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规划构想
第十章 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第十一章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集聚中走向平衡
作者简介
总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我们在争论什么? 陆铭
第一篇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问题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第二章 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新城:造城运动为何引向债务负担?
第二篇 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都市圈的形成
第四章 中国城市群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第五章 都市圈政策的意义与框架
第六章 我国大都市群产城协同治理的一般分析和框架研究
第七章 区域产业链簇构建与城市区域中的城市协调发展
第八章 大城市有利于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吗?
第三篇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九章 中国湾区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规划构想
第十章 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第十一章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集聚中走向平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