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陆相致密油储层甜点成因机制及精细表征
作者:闫林 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01
ISBN:9787030641991
定价:¥1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的子课题“陆相致密油甜点成因机制及精细表征”(2015CB250901),以新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为重点解剖对象,介绍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的沉积特征与模式、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储层裂缝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储层甜点表征方法与技术,以及致密油储层甜点分布模式与表征技术的应用,进而系统形成了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甜点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的理论认识,以及致密油储层精细表征的特色技术,为我国致密油开发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是一部将陆相致密油储层理论认识、技术方法及典型实例紧密结合,对致密油勘探开发有借鉴意义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陆相致密油储层甜点成因机制及精细表征》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1
**节 基本概念 1
一、致密油定义 1
二、致密油甜点 2
第二节 致密油主要地质特征及实例 4
一、北美海相致密油主要地质特征 4
二、我国陆相致密油主要地质特征 7
第三节 致密油储层表征技术现状 8
一、致密油储层表征的难点 8
二、国外致密油储层表征的技术现状及进展 9
三、国内致密油储层表征的技术现状及进展 10
四、致密油储层表征的技术发展趋势 11
参考文献 12
**章 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与模式 13
**节 岩相识别与分类 13
一、岩石学基本特征 13
二、岩相定性定量识别 15
三、岩相平面分布 18
第二节 沉积微相识别与划分 19
一、现代咸化湖沉积微相类型 19
二、芦草沟组沉积微相识别与划分 20
第三节 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特征 22
一、芦一段 2砂组沉积微相分布 22
二、芦二段 2砂组沉积微相分布 22
第四节 多源混合沉积模式 23
一、混积岩类型 23
二、混积层系 24
三、混合沉积成因类型 26
四、古盐度 29
五、湖平面变化 31
六、混合沉积模式 33
参考文献 35
第二章 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39
**节 储层孔喉类型及基本特征 39
一、孔隙类型及特征 39
二、喉道类型及特征 42
第二节 不同类型孔喉定量表征 43
一、高压压汞表征 43
二、恒速压汞表征 46
三、微纳米CT三维表征 48
第三节 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演化序列 49
一、成岩作用类型 50
二、成岩演化序列 55
第四节 成岩作用对有效储层形成的作用机理 58
一、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8
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9
三、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62
四、成岩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机理 63
第五节 成岩相类型及特征 65
一、成岩相类型 66
二、成岩相物性特征 68
三、成岩相分布特征 69
参考文献 71
第三章 致密油储层裂缝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 76
**节 裂缝类型与基本特征 76
一、致密油储层裂缝类型 76
二、致密油储层裂缝基本特征 78
第二节 裂缝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 82
一、裂缝成因机理 82
二、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 84
第三节 裂缝发育期次及演化 90
一、裂缝发育期次识别 90
二、裂缝演化模式 100
第四节 裂缝分布规律 103
一、分布规律 103
二、裂缝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107
参考文献 109
第四章 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 113
**节 致密油差异化含油特征 113
一、宏观差异化含油特征 115
二、岩心尺度差异化含油特征 115
三、油藏性质体现差异化含油 116
四、单井产量体现差异化含油 117
五、芦草沟组致密油差异化含油特征 118
第二节 微观赋存状态及可动用性 127
一、致密油赋存形式 127
二、致密油可流动喉道直径下限 129
三、致密油可动用程度 134
第三节 储层差异化含油主控因素 138
一、致密油储层含油差异性控制因素 138
二、差异化含油主控因素 144
第四节 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 153
一、陆相致密油富集规律 153
二、陆相致密油甜点分布模式 155
第五节 致密油储层甜点分类体系及分布特征 159
一、甜点综合分类评价体系 159
二、致密油甜点分布特征 163
参考文献 166
第五章 致密油储层甜点表征方法与技术 169
**节 致密油拟油藏条件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 169
一、致密油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现状 169
二、基于微纳米CT扫描的致密油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 170
三、致密油拟油藏条件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实践 176
第二节 致密油储层裂缝表征方法 186
一、新型玫瑰花图法 187
二、单井裂缝识别与评价 190
三、裂缝综合评价指数 196
第三节 致密油测井多信息融合甜点识别评价方法 200
一、研究现状及挑战 200
二、方法原理和技术流程 201
三、生产实践效果 207
四、结论 213
第四节 致密油效益开发动态判别指数评价新方法 213
一、致密油“甜点”214
二、效益开发动态判别指数评价技术 214
三、效益开发动态判别指数评价图版及其应用 217
四、结论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六章 致密油储层甜点分布模式与表征技术的应用 223
**节 陆相致密油主要类型 223
第二节 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主要特征 224
一、具有咸化湖多源同期混合沉积背景 224
二、历经三大成岩作用及两期成岩改造 225
三、原油具高黏度特点且空间差异化分布 225
第三节 开发有利区的评价与预测 226
一、单井储层甜点识别与评价 226
二、储层甜点的空间分布 227
三、开发有利区分级评价 229
第四节 致密油开发优化与设计 229
参考文献 233
序
前言
绪论 1
**节 基本概念 1
一、致密油定义 1
二、致密油甜点 2
第二节 致密油主要地质特征及实例 4
一、北美海相致密油主要地质特征 4
二、我国陆相致密油主要地质特征 7
第三节 致密油储层表征技术现状 8
一、致密油储层表征的难点 8
二、国外致密油储层表征的技术现状及进展 9
三、国内致密油储层表征的技术现状及进展 10
四、致密油储层表征的技术发展趋势 11
参考文献 12
**章 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与模式 13
**节 岩相识别与分类 13
一、岩石学基本特征 13
二、岩相定性定量识别 15
三、岩相平面分布 18
第二节 沉积微相识别与划分 19
一、现代咸化湖沉积微相类型 19
二、芦草沟组沉积微相识别与划分 20
第三节 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特征 22
一、芦一段 2砂组沉积微相分布 22
二、芦二段 2砂组沉积微相分布 22
第四节 多源混合沉积模式 23
一、混积岩类型 23
二、混积层系 24
三、混合沉积成因类型 26
四、古盐度 29
五、湖平面变化 31
六、混合沉积模式 33
参考文献 35
第二章 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39
**节 储层孔喉类型及基本特征 39
一、孔隙类型及特征 39
二、喉道类型及特征 42
第二节 不同类型孔喉定量表征 43
一、高压压汞表征 43
二、恒速压汞表征 46
三、微纳米CT三维表征 48
第三节 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演化序列 49
一、成岩作用类型 50
二、成岩演化序列 55
第四节 成岩作用对有效储层形成的作用机理 58
一、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8
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9
三、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62
四、成岩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机理 63
第五节 成岩相类型及特征 65
一、成岩相类型 66
二、成岩相物性特征 68
三、成岩相分布特征 69
参考文献 71
第三章 致密油储层裂缝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 76
**节 裂缝类型与基本特征 76
一、致密油储层裂缝类型 76
二、致密油储层裂缝基本特征 78
第二节 裂缝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 82
一、裂缝成因机理 82
二、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 84
第三节 裂缝发育期次及演化 90
一、裂缝发育期次识别 90
二、裂缝演化模式 100
第四节 裂缝分布规律 103
一、分布规律 103
二、裂缝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107
参考文献 109
第四章 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 113
**节 致密油差异化含油特征 113
一、宏观差异化含油特征 115
二、岩心尺度差异化含油特征 115
三、油藏性质体现差异化含油 116
四、单井产量体现差异化含油 117
五、芦草沟组致密油差异化含油特征 118
第二节 微观赋存状态及可动用性 127
一、致密油赋存形式 127
二、致密油可流动喉道直径下限 129
三、致密油可动用程度 134
第三节 储层差异化含油主控因素 138
一、致密油储层含油差异性控制因素 138
二、差异化含油主控因素 144
第四节 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 153
一、陆相致密油富集规律 153
二、陆相致密油甜点分布模式 155
第五节 致密油储层甜点分类体系及分布特征 159
一、甜点综合分类评价体系 159
二、致密油甜点分布特征 163
参考文献 166
第五章 致密油储层甜点表征方法与技术 169
**节 致密油拟油藏条件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 169
一、致密油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现状 169
二、基于微纳米CT扫描的致密油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 170
三、致密油拟油藏条件可流动性实验评价方法实践 176
第二节 致密油储层裂缝表征方法 186
一、新型玫瑰花图法 187
二、单井裂缝识别与评价 190
三、裂缝综合评价指数 196
第三节 致密油测井多信息融合甜点识别评价方法 200
一、研究现状及挑战 200
二、方法原理和技术流程 201
三、生产实践效果 207
四、结论 213
第四节 致密油效益开发动态判别指数评价新方法 213
一、致密油“甜点”214
二、效益开发动态判别指数评价技术 214
三、效益开发动态判别指数评价图版及其应用 217
四、结论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六章 致密油储层甜点分布模式与表征技术的应用 223
**节 陆相致密油主要类型 223
第二节 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主要特征 224
一、具有咸化湖多源同期混合沉积背景 224
二、历经三大成岩作用及两期成岩改造 225
三、原油具高黏度特点且空间差异化分布 225
第三节 开发有利区的评价与预测 226
一、单井储层甜点识别与评价 226
二、储层甜点的空间分布 227
三、开发有利区分级评价 229
第四节 致密油开发优化与设计 229
参考文献 23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