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探寻优秀与卓越吴增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30年来历经从无到有,从悄然无声的进入校园到如今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心理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高校的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科建设与职前培训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如何加强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成长,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养路径,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本书就是这一实践的成果。从 2013年至今,本书作者先后负责一个成长小组、四个名师工作室的带教工作,培养出50多位优秀的心理老师,并积累了他们很多成长的素材,包括学习心得体会、成长故事、个案报告、心理课例、专业发展等。本书具有鲜明的叙事风格,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案例展现了优秀心理老师如何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还原了他们长期学习、实践和探究的成长历程,以期让广大的心理老师、班主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
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鲁龙光,黄爱国随着社会发展,心理障碍日多,而我国的临床心理工作远未普及。帮助广大的心理障碍者摆脱心理痛苦,也帮助心理困惑者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任务艰巨。本书版印刷5次,深得广大患者、家属的好评,是系统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的专业书籍。全书蓝本为鲁龙光教授进行团体心理疏导治疗的现场实况录音,这是他五十余年临床心理工作经验的结晶。黄爱国老师增加了数万字的内容,使其更具操作性。这本书给读者的感觉,就像在团体心理疏导治疗的现场一样,阅读之后,再完成布置的任务,相当于经历了一次系统的自我疏导过程。心理疏导疗法有很多固定读者,版不再印刷后,近几年,网络上出现各种盗版的版本,说明本书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的。
-
糟糕情绪自疗手册[澳] 塔米·柯克尼斯 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一刻不停,焦虑、恐慌、不安、失眠、抑郁等各种糟糕情绪,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心理问题。如何从糟糕情绪中走出来,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员,是每个成人的必修课。本书对“生活与工作”“社交”“亲密关系”“育儿”四个方面的忧虑、过虑、焦虑的糟糕情绪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划分56个常见心理咨询场景,用肢体放松、心理暗示等技巧列出决策树,使我们能按照决策树的指引,进行自我心理疗愈。新颖便捷的阅读及互动模式,为急需心理自助的人们,一步步化解糟糕情绪,就像一位装进口袋的心理医生,治愈我们的内心。
-
情绪与健康徐晓飞 著,第1版 译以情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情绪的理论,不仅有传统心理学者和建构心理学者对情绪的理解,还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情绪神经科学者对情绪的探索和思考。第二部分以“情绪的识别、共情、非暴力沟通、自我苛责、合理情绪”五个方面为切入点,以作者本人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案例为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焦虑、恐惧、嫉妒、愤怒、抑郁等情绪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方法,让读者能在了解情绪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了解情绪的发展,并跟随书中介绍的应对策略改善情绪。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学课程的通识教材,也可供所有对情绪及情绪调节有思考、有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万秋红 著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及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日益重要。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出现心理危机原因,并对处于危机爆发状态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实施多方面的心理援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降低、减轻可能出现的对人对社会的危害。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以教育为基础,以预警为重点、以干预促转化、以跟踪固成效的管理、教育、心理和医学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
象征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建设张海燕 著本书从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的介绍入手,带领读者了解无意识层面的心理觉察,理解心理内容在象征层面上的表达。本书分为两部分。第yi部分阐述了幼儿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第二部分呈现了四个创伤疗愈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在象征层面上,对成.人创伤所进行的疗愈工作,以及对困境幼儿所实施的心理帮助。在以上两部分内容之后,附加了一份预防欺凌行为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性的干预做了讨论。
-
自在独行的你王飞鸿 著一个人时,没有约束,没有顾忌,自由自在,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独处时光。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很多人无法独自面对孤独,他们害怕孤独,排斥孤独。要知道,孤独是每个人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感受,学会与它相处是一门必修课。 本书针对“孤独、独处”而展开,结合通俗而又生动的例证,指导人们学会在独处中享受孤独,自在独行,完成自我蜕变,从而让生命更精彩丰盈。
-
我被埋在尘土之下许多年[美] 瓦莱丽·吉尔皮尔,[美] 艾米莉·格罗丁 著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回忆录,讲述一对年轻夫妻在抚养一个自闭症儿童过程中所受到的情感考验,极具社会价值,对国内自闭症群体有特殊的关照意义。 “我被埋在尘土之下许多年,现在我有很多话想说。” 这是25岁的艾米莉写下的句话。她生来就患有非语言自闭症,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她的交流方式只有一个词的反应或肢体动作,在不懈的努力过后,艾米莉终于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内心。 见解、故事和诗歌,她用极具个人特色的笔触描绘出了自闭症患者非凡的精神世界。
-
敏感就是我的超能力[英] 安妮塔·穆贾尼 著这是一本关于在当今压力重重、焦虑四伏的世界中,告诉高敏感人群如何利用和培养自己的敏感天赋的书。 天生敏感的“共情者”们能感知到他人的情绪,甚至吸收他人的情绪——他人的情绪成为一股压迫的力量,让敏感者们难以负荷,感到困惑、自卑。高敏感族群比一般人更愿意付出、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取悦他人,但这可能会让他们成为机会主义者的猎物(被人利用),付出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心神。 然而,作者安妮塔·穆贾尼认为,高敏感族群可以将这种情绪负担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敏感、善良、同理心等特质被严重低估的时代,这本书帮助高敏感族群克服可能遇到的障碍,找出自身的独特之处,因势利导,接纳自己的敏感力与同理心。
-
少年抑郁症真实故事计划,于宏华 著孩子失眠、厌学、易怒易哭、甚至自残自伤…… 他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几乎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有抑郁表现。 但冰冷的数据不一定能真正呈现事情的严重性,本书首度以亲历者口述形式,记录了17 个家庭在孩子抑郁之后的挣扎与蜕变:父母天天吵架,让孩子自认为是累赘……其中好几个故事在真实故事计划上发布时,戳中了上百万 父母的心。 本书医学顾问,原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于宏华,提出了具体的家庭治疗方案:心理养育。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迅猛期,情绪波动剧烈,如果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心理抚养,极易诱发抑郁。 现在翻开这本书,补上中国家庭始终欠缺的一堂心理养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