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

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

作者:陈东 著,袁晓文 编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105158256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将梳理工作分为两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个时段。由于各主要人群类别称谓的出现与变化大体与朝代同步,故以王朝更替来作为各时段的界限,但划分时段过短又不利于观察人群称谓及分布的前后变化。将两汉作为一个时段,是基于两汉在王朝更替上虽有间断,但对“西南夷”地区的认识一直是处于相对持续和逐步深入的状态,且《史记》《汉书》《后汉书》在记载汉代史事上可相互补充。至于魏晋至隋作为一个时段的理由,《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已在第二章的开头部分做了说明,此不赘述。将唐宋作为一个时段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因吐蕃对藏彝走廊地区的占领导致以“蕃”为标志的人群出现,这个过程大体形成于唐、宋;二是史籍中对于藏彝走廊区域另一大人群类别始终以“蛮”称之,而“蛮”之称谓在人元以后即发生改变。由于元代出现了许多新的人群称谓,但朝代相对短暂,明人在元代基础上丰富了对这些人群种类的认识与理解,故出于从一个较长时段观察称谓及其分布变化的考虑,《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将元、明作为一个时段。清、民国时期关于藏彝走廊地区的史料记载均相对丰富,特别是一些民国学者曾深入走廊中并开始参照西方民族学知识对走廊民族进行分类,对于走廊人群类别的认识与此前各时期相比均有着根本区别。鉴于此,我们将清、民国单独作为两个时段进行梳理。
作者简介
  陈东(1980-),男,汉族,安徽无为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研究,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康藏民族与社会。在《中国藏学》《藏学学刊》《思想战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专题调研报告40余份。平时坚持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学术思路,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前人关注较小、人o较少的族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术调查。现为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民委课题2项、四川省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独著或与他人合作的研究成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汉代人群称谓及其类别
第一节 汉代“西南夷”区域内的人群类别称谓
第二节 史籍中归人“夷”之类别的部落及其分布
第三节 “氐”类部落人群及其分布
第四节 “越”类人群及其分布
第五节 “羌”类部落人群及其分布
第六节 “邛”“徙”的流动与嬗变
第二章 魏晋至隋时期人群类别
第一节 魏晋至隋时期主要人群类别称谓
第二节 “夷”的分布
第三节 “羌”的分布
第四节 “獠”的分布
第五节 “胡”的分布
第三章 唐宋时期人群类别
第一节 唐宋时期主要人群类别称谓
第二节 “蛮”的分布
第三节 “羌”的分布
第四节 “蕃”的分布
第四章 元明时期人群类别
第一节 元明时期主要人群类别称谓
第二节 “番”的分布
第三节 “罗罗”的分布
第四节 其他人群的分布
第五章 清代人群类别
第一节 清代主要人群类别称谓
第二节 各人群类别的分布
第六章 民国时期人群类别
第一节 传统称谓的新变化
第二节 学者的民族分类工作
第七章 结语
附录1:藏彝走廊示意图
附录2:汉代至民国藏彝走廊地区人群类别称谓演变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