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

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

作者:王维嘉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10-01

ISBN:9787542671035

定价:¥6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研究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鉴赏论与崇高论,即其“感性判断力批判”的主体部分。在研究上,《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具有理论原创性:基于细致的文本解读和阐发,指出康德理论在结构和思路上的一些疑点,并提出自己的重构和解决方案。在写作上,《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大致遵循了《判断力批判》的框架,在章节上较严格地对应于康德原著。因此,《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既适合专家同行作为研究康德美学的参考著作,也适合经过哲学训练的学生作为《判断力批判》的研究性读本。
作者简介
  王维嘉复旦大学哲学学士,英国约克大学艺术与文学哲学硕士,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 主要研究康德哲学和美学,在《哲学研究》、Kantian Review、Philosophical Forum、Estetika、Dialogue、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康德文本缩写索引
部分术语德汉对照表
第1章 鉴赏判断的无兴趣性
1.1 鉴赏判断是感性的(§1)
1.1.1 ?sthetisch不应被译为“审美的”
1.1.2 ?sthetisch应被译为“感性的”
1.1.3 感性的、认识的与逻辑的
1.2 鉴赏愉悦是无兴趣的(§2)
1.2.1 兴趣、实存与概念
1.2.2 鉴赏愉悦是不带兴趣的
1.2.3 鉴赏愉悦是不产生兴趣的
1.3 适意愉悦与兴趣相结合(§3)
1.4 善的愉悦是有兴趣的(§4)
1.4.1 有用性的愉悦带有兴趣,但不产生兴趣
1.4.2 道德善的愉悦不带兴趣,但道德判断产生兴趣
1.4.3 完善性的愉悦不带兴趣,也不产生兴趣
1.5 兴趣与三种愉悦(§5)
第2章 鉴赏判断的主观普遍性
2.1 从无兴趣性到主观普遍性(§6-§7)
2.2 主观普遍性的假定(§8)
2.2.1 感性的主观普遍性
2.2.2 感性主观普遍性的“假定”
2.3 自由和谐与鉴赏评判(§9)
2.3.1 愉悦与评判
2.3.2 Mittheilungsf?higkeit应被译为“传达机能”
2.3.3 普遍心灵状态:自由和谐
2.3.4 普遍传达机能:鉴赏力
第3章 鉴赏判断与主观合目的性
3.1 形式性的合目的性与鉴赏判断(§10-§11)
3.2 鉴赏判断、合目的性与愉悦(§12)
3.3 鉴赏判断、对象形式与主观目的(§13-§14)
第4章 鉴赏判断与客观合目的性
4.1 鉴赏判断不依赖完善性概念(§15)
4.2 依附美(§16) 75
4.2.1 康德对自由美与依附美的区分
4.2.2 依附美的“外在说”
4.2.3 依附美的“内在说”
4.2.4 依附美的“图型说”
4.3 美的理想与表达德性的人(§17)
4.3.1 美的理想
4.3.2 感性基准理念
4.3.3 德性的表达
4.3.4 反思与拓展
第5章 鉴赏判断的必然性与必然普遍性
5.1 鉴赏判断的模态(§18)
5.2 共感与必然普遍性(§19-§22)
5.3 想象力的准-生产性(“总附释一”)
5.4 反思:“美的分析论”的重构
第6章 数学崇高
6.1 从优美到崇高(§23-§24)
6.2 对外延量的感性估量(§25)
6.3 感性统摄中的时间性张力(§26-§27) 1
6.4 量的绝对概念:想象力的最大值(§26-§27)
6.5 数学崇高感:消极愉悦(§26-§27)
6.6 拓展思考:尺度选择与绝对小
第7章 力学崇高

第8章 鉴赏判断的演绎论

第9章 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

第10章 美作为德性的象征

第11章 总结与拓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