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岳国芳 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01
ISBN:9787224135954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西北政法大学岳国芳的一部研究著作。作者认为,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深受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所带来的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其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民族文化与民主文化渗透、知识精英与农民大众互动的特点。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历程,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关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问题的研究、从社会文化变迁层面充实关于陕甘宁边区社会的研究,还可以为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
岳国芳,山西阳泉人,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治文化。在《兰州大学学报》《东岳论丛》《理论探索》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意5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文化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
(三)关于近现代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研究
(四)关于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背景
一、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生态环境变迁
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土地占有状况
(二)农牧业生产方式与耕作技术
(三)农牧业生产作物
(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三、乡村社会权力空间
(一)乡里制度下的乡村自治
(二)法理性质的文化权威——乡绅
(三)传统伦理道德性质的文化权威——宗族
(四)民间文化性质的会社
四、乡村社会习俗状况
(一)生产习俗
(二)生活习俗
(三)社交习俗
五、乡村社会教育发展状况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文化变迁
(一)边区乡村社会的传统婚姻形态
(二)民国时期边区乡村社会的婚姻文化变革
(三)延安时期边区乡村社会的婚姻文化变革
二、家庭文化变迁
(一)家族制度的变迁
(二)家庭结构的变迁
(三)家族宗教的变迁
三、妇女文化变迁
(一)乡村妇女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乡村妇女社会参与活动的兴起
(三)禁锢妇女的传统陋习的革除
四、乡村社会的民俗娱乐文化变迁
(一)娱乐文化形式的变革
(二)娱乐组织的空前发展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一)对传统乡村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双重借鉴
(二)改造散漫的传统小农意识,树立劳动光荣的现代观念
二、民族文化与民主文化的渗透
(一)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文化
(二)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文化
(三)民族与民主的结合
三、知识精英与农民大众的互动
(一)知识精英在走向农民大众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改造
(二)农民大众在知识精英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提升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动因
一、边区乡村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一)土地制度的变革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二)乡村互助合作的开展与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经济现代化要素的集聚与农业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四)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与合理化
二、边区乡村政治的变革
(一)乡村新型权力结构的创设
(二)乡村选举的实践与推进
(三)基层政权的民众参与与监督
三、中共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中共意识形态在乡村社会传播的理论准备与队伍建设
(二)中共意识形态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与实践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经验启示
一、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二、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乡村传统文化为助力
三、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政治经济发展为基础
四、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农民大众为主体
五、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文化组织为载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一、问题缘起及意5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文化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
(三)关于近现代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研究
(四)关于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背景
一、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生态环境变迁
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土地占有状况
(二)农牧业生产方式与耕作技术
(三)农牧业生产作物
(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三、乡村社会权力空间
(一)乡里制度下的乡村自治
(二)法理性质的文化权威——乡绅
(三)传统伦理道德性质的文化权威——宗族
(四)民间文化性质的会社
四、乡村社会习俗状况
(一)生产习俗
(二)生活习俗
(三)社交习俗
五、乡村社会教育发展状况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文化变迁
(一)边区乡村社会的传统婚姻形态
(二)民国时期边区乡村社会的婚姻文化变革
(三)延安时期边区乡村社会的婚姻文化变革
二、家庭文化变迁
(一)家族制度的变迁
(二)家庭结构的变迁
(三)家族宗教的变迁
三、妇女文化变迁
(一)乡村妇女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乡村妇女社会参与活动的兴起
(三)禁锢妇女的传统陋习的革除
四、乡村社会的民俗娱乐文化变迁
(一)娱乐文化形式的变革
(二)娱乐组织的空前发展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一)对传统乡村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双重借鉴
(二)改造散漫的传统小农意识,树立劳动光荣的现代观念
二、民族文化与民主文化的渗透
(一)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文化
(二)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文化
(三)民族与民主的结合
三、知识精英与农民大众的互动
(一)知识精英在走向农民大众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改造
(二)农民大众在知识精英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提升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动因
一、边区乡村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一)土地制度的变革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二)乡村互助合作的开展与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经济现代化要素的集聚与农业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四)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与合理化
二、边区乡村政治的变革
(一)乡村新型权力结构的创设
(二)乡村选举的实践与推进
(三)基层政权的民众参与与监督
三、中共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中共意识形态在乡村社会传播的理论准备与队伍建设
(二)中共意识形态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与实践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经验启示
一、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二、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乡村传统文化为助力
三、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政治经济发展为基础
四、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农民大众为主体
五、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以文化组织为载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