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与界限
作者:何庆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01
ISBN:9787520366892
定价:¥1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无论是形式上研究共同犯罪现象的传统共同犯罪理论,还是置重于法益侵害因果性的因果共犯论,都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欠缺对规范性归责的足够关注。实际上,归责理论不仅影响单独犯罪,对共同犯罪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以自由而不是因果为中心的规范性归责的视野之下,共同犯罪不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因果事实,更是一种归责形态。透过规范性理解其归责基础与界限,可更新共同犯罪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并实现共同犯罪理论的规范化。
作者简介
何庆仁,湖北潜江人,吉林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于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德国马普刑法所以及台湾地区中正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克服
第一节 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形式合法性危机与实质合法性危机
一 实质合法性危机:传统共同犯罪论的困境
二 形式合法性危机:新共犯论的困境
第二节 主犯与从犯的规范化理解
一 主犯-从犯体系定量,正犯-共犯体系定性?
二 主犯与从犯的规范化理解
三 可能的质疑与笔者的回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共同犯罪的阶层意义
第一节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现实意义
一 阶层与犯罪论体系
二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优越性
三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反思:以最小从属性说之批判为契机
第二节 共犯判断的阶层属性
一 一场思想盛宴的遗产
二 共犯论领域中引入阶层思考的必要性
三 共犯判断的阶层属性:以德国的共犯理论为参照
四 不法共犯论在我国之贯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同犯罪中的直接-间接模式
第一节 直接-间接模式下的共同犯罪
一 直接-间接模式的不同侧面
二 直接-间接模式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直接-间接模式的光与影
一 直接-间接模式的合理性
二 直接-间接模式的合理性?
三 直接-间接模式与刑法教义学的冲突
第三节 正犯与共犯区分的质与量
一 历来的立场:正犯与共犯是质的区分
二 早期的质疑
三 来自因果共犯论的反对意见
四 源于答责理论的新看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
第一节 共同犯罪归责基础的传统诠释
一 从属性与共同性
二 存在论的路径
三 规范论的路径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以自由为中心
一 一般性的归责基础:从因果性到自由
二 自由与共同归责
三 共同犯罪归责基础的规范理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同犯罪归责的外部界限:溯责禁止
第一节 溯责禁止理论的源流与发展
一 从“因果关系的中断”到溯责禁止
二 与归责理论同行:溯责禁止的重要发展
第二节 作为共同归责外部界限的溯责禁止
一 溯责禁止理论的新发展
二 溯责禁止与共犯论
三 溯责禁止是共同归责的外部界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同犯罪归责的内部界限:区分制与单一制
第一节 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
一 我国学者的观点纷争
二 单一制的归责基础与困境
三 单一行为人、单一归责与单一不法
四 共同归责及其区分根据
五 归责视野下传统区分制的反思
六 归责视野下我国刑法的立场
第二节 共同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的立法极限
一 共同犯罪的现象与立法
二 我国刑法对共同过失犯罪之规定导致的五大分歧
三 共同犯罪的本质与共同犯罪的立法极限
四 我国刑法没有突破共同犯罪的立法极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克服
第一节 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形式合法性危机与实质合法性危机
一 实质合法性危机:传统共同犯罪论的困境
二 形式合法性危机:新共犯论的困境
第二节 主犯与从犯的规范化理解
一 主犯-从犯体系定量,正犯-共犯体系定性?
二 主犯与从犯的规范化理解
三 可能的质疑与笔者的回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共同犯罪的阶层意义
第一节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现实意义
一 阶层与犯罪论体系
二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优越性
三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反思:以最小从属性说之批判为契机
第二节 共犯判断的阶层属性
一 一场思想盛宴的遗产
二 共犯论领域中引入阶层思考的必要性
三 共犯判断的阶层属性:以德国的共犯理论为参照
四 不法共犯论在我国之贯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同犯罪中的直接-间接模式
第一节 直接-间接模式下的共同犯罪
一 直接-间接模式的不同侧面
二 直接-间接模式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直接-间接模式的光与影
一 直接-间接模式的合理性
二 直接-间接模式的合理性?
三 直接-间接模式与刑法教义学的冲突
第三节 正犯与共犯区分的质与量
一 历来的立场:正犯与共犯是质的区分
二 早期的质疑
三 来自因果共犯论的反对意见
四 源于答责理论的新看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
第一节 共同犯罪归责基础的传统诠释
一 从属性与共同性
二 存在论的路径
三 规范论的路径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以自由为中心
一 一般性的归责基础:从因果性到自由
二 自由与共同归责
三 共同犯罪归责基础的规范理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同犯罪归责的外部界限:溯责禁止
第一节 溯责禁止理论的源流与发展
一 从“因果关系的中断”到溯责禁止
二 与归责理论同行:溯责禁止的重要发展
第二节 作为共同归责外部界限的溯责禁止
一 溯责禁止理论的新发展
二 溯责禁止与共犯论
三 溯责禁止是共同归责的外部界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同犯罪归责的内部界限:区分制与单一制
第一节 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
一 我国学者的观点纷争
二 单一制的归责基础与困境
三 单一行为人、单一归责与单一不法
四 共同归责及其区分根据
五 归责视野下传统区分制的反思
六 归责视野下我国刑法的立场
第二节 共同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的立法极限
一 共同犯罪的现象与立法
二 我国刑法对共同过失犯罪之规定导致的五大分歧
三 共同犯罪的本质与共同犯罪的立法极限
四 我国刑法没有突破共同犯罪的立法极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