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理想国》第一卷研究
作者:张波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01
ISBN:9787520363532
定价:¥2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理想国》第一卷作为整部《理想国》的序曲和提纲,揭示了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关注,它既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野,同时又在神学、哲学、政治和道德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苏格拉底对正义之定义的一贯寻求。《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第一卷研究》以“《理想国》主要是一部伦理著作,而非政治著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翻译与哲学问题解读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释这一卷在《理想国》中的意义,并尝试说明:柏拉图对于正义本性及其内在价值的说明虽然未必能真正说服彻底的道德怀疑论者,但是依然有哲学上的思想闪光点。对柏拉图而言,一个人功能的实现足以保证其幸福。正义作为人的美德或功能,是灵魂的整体统一品质,是秩序与和谐;而不义则是其反面,是城邦或灵魂的某一部分对其他部分的反叛,是低级部分对高级部分的不当统治。进言之,正义是灵魂的健康与和谐,不义则是它的疾病与混乱。正义的人首先意味着在自身内部协调灵魂的三个部分,形成灵魂的优良状态,使其拥有者幸福。这样,柏拉图便向他的读者成功证明了,正义对其拥有者的灵魂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好,比不义更可取。
作者简介
张波波,哲学博士,现为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哲学。曾先后在美国UC Berkeley古典系、荷兰Utrecht University哲学与宗教研究系、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古典系做访问学者。已出版《柏拉图(菲丽布)译注》,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道德与文明》《现代哲学》和《哲学门》等刊物上发表过十余篇学术论文。
目录
导论
一 接近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途径
(一)未成文学说与对话录之争
(二)戏剧解读与逻辑论证分析之辩
二 为何重读《理想国》第一卷
(一)备受争议的“序曲”
(二)苏格拉底思想“变异”之争
(三)道德困境之戏剧呈现与解决
(四)理性论辩与伦理慎思能力的习得
三 如何研读《理想国》第一卷
(一)《理想国》与质疑式阅读
(二)柏拉图其人其事与理解式阅读
第一篇 对人物个性化描写和其他戏剧文学元素的关注
第一章 苏格拉底:正义研究的序幕(327a-328b)
第一节 《理想国》第一卷人物谱
一 谁是柏拉图的喉舌
二 哲人
三 一对父子
四 一对兄弟
五 智者
六 其余参与者
第二节 时间、地点、事件及其象征意义
一 戏剧日期和写作日期
二 事件、谈话地点及其寓意
第三节 从雅典城下降到比雷埃夫斯港
一 “下降”的特殊含义
二 苏格拉底决定下降的原因
三 苏格拉底的处境
四 《理想国》与《申辩》在场景设置上的异同
第二篇 对《理想国》第一卷中概念与论证的研究
第二章 克法洛斯:老一辈商人的正义观(328b—331d)
第一节 从“日常闲聊”到“哲学探讨”
第二节 老年的负担与财富的优势
一 哲人的生死观
二 克法洛斯的老年观
三 克法洛斯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及其原因
四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五 克法洛斯对待钱财和美德的态度
六 拥有巨大财富的最大益处
第三节 正义作为“说真话,偿还所欠的债”
一 苏格拉底式定义
二 苏格拉底式反驳的哲学蕴涵
三 苏格拉底式询问的奇特性
四 克法洛斯离开讨论的原因及意义
五 克法洛斯之临别一笑的哲学意蕴
第三章 玻勒马霍斯:新生一代的正义观(331e一336a)
第一节 玻勒马霍斯的正义观
一 正义作为一门技艺
二 正义作为助友害敌
三 敌友界限的张力
四 伤害与利益的概念辨析
五 正义作为一种高级知识
第二节 玻勒马霍斯正义观的意义与局限
一 助友害敌作为正义的局限性
二 偿还所欠的债作为正义的意义
第四章 色拉叙马霍斯:智者的正义观(336b—354C)
第一节 习俗主义与非道德主义之争
第二节 正义问题上的分歧与对峙
一 色拉叙马霍斯式的强者
二 色拉叙马霍斯式的技艺
第三节 如何理解色拉叙马霍斯在正义问题上的立场
一 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之定义的三重规定
二 正义作为强者利益的普遍适用性
三 三重规定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四 色拉叙马霍斯正义观的实质
第四节 对色拉叙马霍斯的“不义比正义有利”的反驳
一 色拉叙马霍斯不义思想的激进性:不义作为美德与智慧
二 “选择性超越”论证:正义作为美德与智慧
三 “盗亦有道”论证:正义的工具性价值
四 “功能”论证:正义与幸福
五 色拉叙马霍斯的脸红及其原因
第五节 第一卷结果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向第三篇过渡
第二篇 对色拉叙马霍斯式挑战之回响的再回应
第五章 柏拉图伦理理论vs.色拉叙马霍斯之挑战加强版
第一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身份及其合法性
第二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第一任务
一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特征
二 对于柏拉图伦理学特征的质疑
第三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第二任务
一 柏拉图的认识论
二 柏拉图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独特性:对色拉叙马霍斯的反击
第四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第三个任务
一 第一种区分方式:后果论与道义论
二 第二种区分方式: 目的论与道义论
三 目的论所面临的质疑与挑战
四 柏拉图与功利主义者
五 柏拉图与反目的论者
六 哲人参与统治的动机:正义与自我利益的统一性
七 哲人式的爱:对色拉叙马霍斯伦理信念强有力的回击
结语
附录1 《理想国》第一卷译文及注释
附录2 《理想国》第一卷中的人名解释
附录3 柏拉图对话录及其次序
附录4 柏拉图思想的发展脉络
附录5 柏拉图学园及其命运
附录6 核心术语解释与关键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一 接近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途径
(一)未成文学说与对话录之争
(二)戏剧解读与逻辑论证分析之辩
二 为何重读《理想国》第一卷
(一)备受争议的“序曲”
(二)苏格拉底思想“变异”之争
(三)道德困境之戏剧呈现与解决
(四)理性论辩与伦理慎思能力的习得
三 如何研读《理想国》第一卷
(一)《理想国》与质疑式阅读
(二)柏拉图其人其事与理解式阅读
第一篇 对人物个性化描写和其他戏剧文学元素的关注
第一章 苏格拉底:正义研究的序幕(327a-328b)
第一节 《理想国》第一卷人物谱
一 谁是柏拉图的喉舌
二 哲人
三 一对父子
四 一对兄弟
五 智者
六 其余参与者
第二节 时间、地点、事件及其象征意义
一 戏剧日期和写作日期
二 事件、谈话地点及其寓意
第三节 从雅典城下降到比雷埃夫斯港
一 “下降”的特殊含义
二 苏格拉底决定下降的原因
三 苏格拉底的处境
四 《理想国》与《申辩》在场景设置上的异同
第二篇 对《理想国》第一卷中概念与论证的研究
第二章 克法洛斯:老一辈商人的正义观(328b—331d)
第一节 从“日常闲聊”到“哲学探讨”
第二节 老年的负担与财富的优势
一 哲人的生死观
二 克法洛斯的老年观
三 克法洛斯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及其原因
四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五 克法洛斯对待钱财和美德的态度
六 拥有巨大财富的最大益处
第三节 正义作为“说真话,偿还所欠的债”
一 苏格拉底式定义
二 苏格拉底式反驳的哲学蕴涵
三 苏格拉底式询问的奇特性
四 克法洛斯离开讨论的原因及意义
五 克法洛斯之临别一笑的哲学意蕴
第三章 玻勒马霍斯:新生一代的正义观(331e一336a)
第一节 玻勒马霍斯的正义观
一 正义作为一门技艺
二 正义作为助友害敌
三 敌友界限的张力
四 伤害与利益的概念辨析
五 正义作为一种高级知识
第二节 玻勒马霍斯正义观的意义与局限
一 助友害敌作为正义的局限性
二 偿还所欠的债作为正义的意义
第四章 色拉叙马霍斯:智者的正义观(336b—354C)
第一节 习俗主义与非道德主义之争
第二节 正义问题上的分歧与对峙
一 色拉叙马霍斯式的强者
二 色拉叙马霍斯式的技艺
第三节 如何理解色拉叙马霍斯在正义问题上的立场
一 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之定义的三重规定
二 正义作为强者利益的普遍适用性
三 三重规定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四 色拉叙马霍斯正义观的实质
第四节 对色拉叙马霍斯的“不义比正义有利”的反驳
一 色拉叙马霍斯不义思想的激进性:不义作为美德与智慧
二 “选择性超越”论证:正义作为美德与智慧
三 “盗亦有道”论证:正义的工具性价值
四 “功能”论证:正义与幸福
五 色拉叙马霍斯的脸红及其原因
第五节 第一卷结果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向第三篇过渡
第二篇 对色拉叙马霍斯式挑战之回响的再回应
第五章 柏拉图伦理理论vs.色拉叙马霍斯之挑战加强版
第一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身份及其合法性
第二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第一任务
一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特征
二 对于柏拉图伦理学特征的质疑
第三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第二任务
一 柏拉图的认识论
二 柏拉图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独特性:对色拉叙马霍斯的反击
第四节 柏拉图伦理理论的第三个任务
一 第一种区分方式:后果论与道义论
二 第二种区分方式: 目的论与道义论
三 目的论所面临的质疑与挑战
四 柏拉图与功利主义者
五 柏拉图与反目的论者
六 哲人参与统治的动机:正义与自我利益的统一性
七 哲人式的爱:对色拉叙马霍斯伦理信念强有力的回击
结语
附录1 《理想国》第一卷译文及注释
附录2 《理想国》第一卷中的人名解释
附录3 柏拉图对话录及其次序
附录4 柏拉图思想的发展脉络
附录5 柏拉图学园及其命运
附录6 核心术语解释与关键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猜您喜欢